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有效运用
2021-11-22高志超
高志超
(江苏省新沂市港头中学 江苏 新沂 221436)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当时,哈弗商学院的教师通过引入商业管理中的真实案例,拓宽学生独立思考的思路,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由孤立的学习变为合作的学习,由单纯的理论学习变为理实结合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探索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之路与创新之策,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优选案例,奠定案例教学基础
选择贴近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的案例,是顺利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笔者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优选案例,为教学奠定基础:首先,优选教材案例。教材中的案例不仅符合所在章节的教学目标,而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教学中不得多的案例资源。然而,教材中的案例也存在弊端,那就是时效性较弱,缺乏新鲜感与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教材案例进行筛选或补充,提高案例的质量,满足教学的需求;其次,优选新闻案例。与教材中的案例相比,新闻中的案例显然更具时代感,也更具吸引力。然而,新闻中的案例也存在不足,那就是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就要求教师对于新闻案例进行筛选,选择贴近时代、贴近教学、贴近学生的案例,实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最后,优选生活案例。与教材案例和新闻案例相比,生活案例显然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和德育班主任,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和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扰,同时,将他们遇到的心理问题记录和整理出来,作为教学素材,为案例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下面,笔者以“优选生活案例”这部分内容为例,针对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案例的获取途径与选取策略展开论述: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面临的最大的压力往往就是学习压力,而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缓解或排遣这种压力,从而形成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那么,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就可以将这些素材积累起来,留作心理健康课堂上的案例,供学生们进行讨论与学习。比如,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学霸”小敏由年级第一名“退步”为年级第五名,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不仅睡眠质量下降,连学习状态也受到了影响。于是,教师可以将她的情况整理成案例,拿到心理健康课堂上进行讨论,使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构建“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促进心理健康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2.多元解读,丰富案例教学形式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对于案例进行多元解读,不仅能够丰富案例教学的形式,还能够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下面,笔者针对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常见的案例解读模式进行详细阐述:首先,合作讨论。在合作讨论过程中,不仅学生的主动思考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变得频繁而流畅。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和开阔,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径;其次,思维导图。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这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案例的时候,容易思路混乱,且受到感性思维影响,对于案例做出非理性判断与解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案例解读,从而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思想也变得理智,能够客观而全面的对于案例进行分析与解读;再次,情境解读。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手段或实践活动,为学生还原案例中的情境,使学生代入到案例中的角色,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方式来剖析案例原委,解决案例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拓宽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思路,使教学更具感染力与实效性的特点;最后,演讲辩论。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各持己见,争执不下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这种不容易达成共识,或者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案例,教师不妨采取演讲或辩论的案例解读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听取他人的意见,汲取他人的经验,从而形成更为包容与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的同时,推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以“思维导图”这部分内容为例,针对如何通过多元解读来丰富案例教学的形式,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展开论述:
在关于“挫折教育”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列举了马云的案例,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马云两次高考落榜,前期工作不顺,阿里创业艰难,但是他最后仍然获得成功的事迹,认识到正确面对挫折的重要性。然而,马云的人生故事很长,也很复杂,学生在面对这个复杂案例的时候,并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认识到在挫折中保持积极心态的作用及方法。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案例分析,要求学生以马云人生中几个重要事件为核心词,以事件的原因、经过与结果为分支,绘制马云的“人生走向图”。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对于事件原委进行梳理的过程,在梳理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能够发现,当马云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是积极的行为和乐观的心态帮助他克服了困难,度过了难关。可见,思维导图在案例解读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案例教学的形式,也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率,更促进了初中心理健康教学的创新。
3.拓展延伸,提升案例教学实效
教师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要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具备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保持健康心态的能力。因此,在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实现教学的拓展延伸,切实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联系个人生活。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流程的巧妙设计,使学生以案例为“桥梁”,建立心理健康教学与个人生活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在案例的帮助下,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调节个人心态,保持心理健康;其次,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案例教学,建立心理健康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心理健康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实现团结互助。教师应该巧借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发挥朋辈教育的力量,使学生利用心理健康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实现团结互助,共塑健康心理。下面,笔者以“人际交往”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针对如何实现案例教学的拓展延伸展开论述:
首先,调研活动。在学习“人际交往”相关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从而了解当前初中生人际交往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个人经历。然后,案例分析。教师结合问卷调查显示的数据结果及学生经历,形成若干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最后,互助实践。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及案例的分析之后,了解了自己及同伴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书写“自我反思报告”,总结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大家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案例为依托,使学生实现了学习中的拓展延伸,促进了自身的理论学习,也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心理健康教学的效率。
4.创新评价,促进案例教学升华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案例教学法也更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积累。那么,这就意味着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模式无法满足案例教学法的需求,难以提升心理健康教学的效率。因此,笔者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创新教学评价形式,促进案例教学的升华:首先,实现动态评价。教师应该秉持动态评价的原则,将学生搜集资料、课堂讨论、生活实践、作业成果、心理发展等各个学习过程的各项学习表现都纳入到评价范畴,从而使教学评价适应案例教学法的需求,促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其次,实现多元评价。教师应该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乃至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案例学习进行多元评价,力求做到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习与心理健康发展;最后,实现多样评价。教师应该通过口头表扬、书面点评、成果展示、心理评估、“阳光少年”评选、优秀“心理互助小组”评选等多种形式,对于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的各项成果加以评价,从而实现以评促学,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笔者以“实现多样评价”这部分内容为例,针对如何通过创新评价来促进案例教学升华进行举例说明:
在学习“培养意志力”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列举了“无臂钢琴师刘伟”的案例,并围绕这个案例,开展了案例分析、自我反思和心理互助等活动。当学生完成这些活动之后,教师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多样评价:首先,针对小组案例分析过程及结果的教师口头点评和学生口头互评;其次,针对学生自我反思报告的成果展示和书面点评;最后,针对学生心理互助成果的“‘钢铁意志’心理互助”优秀小组评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团结互助,充分发挥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提高了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为心理健康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也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因此,笔者建议教师能够通过“优选案例”、“多元解读”、“拓展延伸”、“创新评价”等途径,奠定案例教学基础、丰富案例教学形式、提升案例教学实效、促进案例教学升华,从而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价值,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