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的实践*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3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主体德育

周 辉

(柳州市柳江区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柳州 545106)

引言

学生德育量化评价的应用是比较普遍的,作为培养和树立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措施,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机制完善的关键,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量化评价指标、评价体制等方面缺少系统性的完善,严重影响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开展的效率与效果。

1.什么是德育量化评价

1.1 德育量化评价的概念和内涵。德育量化评价,其实就是围绕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包括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记性考核评价的一种机制制度,在实际运行时,通过学生管理者与学生的共同思考,制定好班规班纪,并与考核分数挂钩,在学生出现违反情况时,就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反之,遵守则会受到相应的奖励,以这一量化分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就是德育量化评价的概念与内涵。

1.2 德育量化评价的特征分析。德育量化评价开展的过程中,是具备一定特征的,首先量化评价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而不是学生本人,其次,在考核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以“分数制度”为主,贯穿整个学期对学生进行德育分的考评。并且在德育量化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执行者,这也是其保持公正公平的关键。不仅如此,在德育量化评价的过程中,量化评价的结果是学生操行等级判断的重要依据。

1.3 德育量化评价体系的功能分析。德育量化评价实行的过程中,通过设定的行为准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在评价后还需要跟进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进行改善,因此,德育量化评价体系应该具有下述功能:

(1)奖惩功能。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进行考察和评价后,还需要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进行调整和改善,这也就使得德育量化评价系统中具有相应的奖惩功能,与量化评价的等级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对于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评价结果不好的学生,需要进行惩罚,反之,则会收到奖励,并且惩罚和奖励又分为不同的程度,从而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改善和调整,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水平的提升[1]。

(2)评价、引导、修正功能。其中评价功能是指德育量化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和评价,而引导功能是指评价的等级和结果,可以发挥模范和警醒作用,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进行约束和改善。最后,是修正功能方面,主要是指德育量化评价中评分较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评价的过程也会给分数较低的学生发现问题和修正问题的机会与可能。

(3)信息导向功能。这一功能是为学生管理者服务的,在德育量化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全面有效评价,可以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力的信息参考,包括思想教育开展的方向和内容设置等,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效率和有效性极为关键,可以有效提升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

2.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2.1 评价要素设置相对模糊。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实践的过程中,大部分中职学校德育评价要素的设置和完善比较模糊,这不仅是指评价要素的内容比较模糊,对于德育内容渗透和展现不够全面,导致评价的结果不够准确。不仅如此,在德育量化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对于德育过程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展现不足,这是当前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的效率和效果影响极大[2]。

2.2 评价主体比较单一。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开展的过程中,大部分中职学校设置的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大都是以学生干部作为主体进行评价,这种单一评价主体的模式,使得德育量化评价的实际结果严重失真,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德育量化评价的实际作用,无法实现评价、引导、修正和信息导向功能,还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2.3 德育量化评价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作用发挥不明显。在中职德育量化评价实践的过程中,评价管理制度是极为关键的,不仅可以保证德育量化评价的准确、公正、全面,还可以有效确保学生德育素养和水平的提升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视不够,使得管理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不够明显,影响德育量化评价实践的效率和效果。并且德育量化评价除了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评价的效果以外,最为关键的还是以评价结果为参考,给学校和教师的思想教育提供参考。

3.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的实践思路分析

3.1 明确和完善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要素。对于学生德育量化评价体系来说,评价体系的要素是极为关键的,这不仅是评价体系正常开展的前提,也是发挥学生德育量化评价效果的关键,对于学生德育量化评价来说极为关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德育量化评价要素比较模糊,在设置评价要素的过程中,对于中职学生独有的职业规划设计、职业道德与法律等方面完善不足,并且,在实际开展德育量化评价的过程中,对于课程教育、校园文化、学生管理和实践活动等多维度德育要素的渗透不足,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足,最终导致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的实践效率和效果不佳,影响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的实际水平。因此,在实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上述分析,通过明确和完善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要素的方式,从源头上进行明确,进而有效确保德育量化评价体系的正常开展,提升德育量化评价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实际明确德育量化评价要素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德育量化评价指标的设计和完善,在进行明确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参考中职学校的德育内容进行明确,如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中职学校德育教学课程体系为参考,通过明确中职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评价的指标,包括:职业道德法律、心理健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其次,是要充分利用德育过程对德育量化评价进行指导和参考,在实际明确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明确,以课堂教学方面为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把德育量化评价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而有效提升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实践的水平。最后,是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在构建德育量化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每年的招生规模。以学生身份背景、成绩、学习环境、成长经历等指标选取合适数量的学生,并对这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给德育量化评价提供参考,有效促进德育量化评价的效率和效果。

3.2 丰富和完善德育量化评价主体。在实际开展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评价主体的作用是极为关键的,不仅是评价的执行者,也是保证评价全面准确的关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开展德育量化评价的过程中,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大都以学生干部作为量化评价的主体,而这单一模式的评价主体,导致实际量化评价的结果不够准确全面。因此,在实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基于上述分析,通过丰富和完善德育量化评价主体的方式,利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提升德育量化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确保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效果的基础上,促进中职学校德育水平的提升[3]。

比如,在实际进行丰富的过程中,首先是评价阶段的多元化设置,可以通过阶段式德育评价的方式,根据中职学校实际情况,把德育量化评价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阶段,每一阶段通过以学期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评价,每学期进行汇总评定,实现德育量化评价的全面准确。不仅如此,还可以对德育评价的项目进行细化和分层,通过参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表现,包括课堂教学、参与德育活动等多个方面的评价与考核,实现德育量化评价的结果的全面准确性。其次,是对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主体的丰富和完善,在实际完善的过程中,可以把原有的学生干部评价作为基础,以其作为评价主体中的一部分,在评价结果中占有一定比重,然后通过丰富学生教师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家庭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的设置和完善,并根据实际评价内容设置针对性的评价比重,从而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效提升德育量化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3 完善德育量化评价体系管理制度,多维度发挥评价体系效用。在对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体系构建思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其实评价体系管理制度的作用是极为关键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视不够,使得管理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严重影响德育量化评价的实践效果不佳。不仅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对于德育量化评价体系的应用思考不足,并没有发挥出德育量化评价的实际效用,最终影响中职学校整体德育水平提升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实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完善德育量化评价体系管理制度,结合多维度发挥评价体系效用的方式,进而有效发挥德育量化评价的实际效用,增强中职学校整体德育水平提升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实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首先,是德育量化评价体系的管理制度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德育量化评价档案的方式,在学生入学时,就给学生建立专人的德育评价档案,并通过专人管理、签字负责等方式,有效确保德育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正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动态管理,有效增强中职学校整体德育水平。其次,是多维度评价体系效用的发挥,在实际发挥的过程中,中职学校要加强对德育量化评价结果的应用,而不是只限于评价之上,如通过把评价结果与毕业证书相衔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重视,实现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或者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参考,学校与教师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学校当前的思政教学现状,有效寻找其中的漏洞,实现对思政教育的完善和提升。

总结

在实际对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的实践进行分析时,要对德育量化评价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管理制度和评价效用发挥等多个方面的完善,在提升中职学生德育量化评价实践水平的同时,促进中职学生整体德育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主体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