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调查报告
2021-11-22王宇奇
王宇奇
(大连大学 辽宁 大连 11662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语言作为师生之间主要的沟通交往工具,在课堂上尤为重要。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将重点研究名师与普通老师四个方面的语言:导入,讲述,提问,评价。结合相关文献,将名师定义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品德高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成果值得人观摩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师。
本文研究一共研究了12位老师的视频录像,其中包括6位名师以及6位普通老师。
1.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1 导入语言注重形式。依据“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小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间是在一堂课的前20分钟,而在30-40分钟时,注意力也会有一个“小高峰”。因此导入时间不可太长,基本在1-3分钟,否则新课的教授效果会大打折扣。
通过分析名师和普通老师的导入时长,发现普通老师基本能够控制在1-3分钟,而名师课堂导入时间有些却脱离了这个范围。名师导入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基本是直接揭示课题,重心放在后面学生的探究上。而F2与F4两位老师课堂导入时间虽然较长,但其实在导入里面已经渗透了学习新课的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新知来比较顺畅。
F4老师讲的是《积的变化规律》,在导入阶段老师用几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来探究和的变化规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2还渗透了:观察,比较,变化,总结,提炼的数学思维方法。之后和学生说“我们难两点可不可以?”于是引入积的变化规律。而有了前面的学习,新课17分10秒钟就讲完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而在六位普通老师的导入中,有O3、O4和O6三位老师是让学生观察多媒体上主题图,看看图上有什么数学信息。O1教师呈现了许多外国纸币,向学生以很快的速度介绍,最后指着人民币问:“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学生此时还没有反应过来,教师等待了几秒,给学生提示了“人民币”3个字。
许多普通老师在导入方面没有太多研究,认为只要有情景,时间把控得当,揭示课题即可,其实这样理解是不完善的。
1.2 教学语言不够严谨。名师讲授知识或回答问题的语言都是非常严谨的,并没有出现语病。名师在活跃气氛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口语化的词语。
F5教师《数学欣赏课:奇妙的幻方》针对的是五年级的孩子,这节课内容是比较多而且较难理解,而且教师基本要对照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解释。F5教师语速放慢,解释也很清楚,比如在介绍三阶幻方中的数,教师说:“由于它是正方形,所以有四个角落。2是角上格子里的数,如果把2所在的行,列,对角线里2个数划去,剩1和3,1和3是与它不相邻的中间格子里的数......”学生结合老师的语言看多媒体课件,就轻松地理解了知识。
O6教师讲授比与除法的关系时提到:“比的前项是分子,比的后项是分母。”很明显,“是”和“相当于”不是一个概念,而当教师脱离课件上的文字时,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1.3 提问的思维层次较低。结合相关文献,将提问问题按思维层次分为:机械判断型、知识记忆型、知识迁移型、知识应用型以及思维创新型五类。机械判断型即学生只需回答“是”或“否”即可的问题。例如:你们明白了吗?知识记忆型即让学生回忆定理或概念的问题。例如:谁还记得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知识迁移型即让学生在以前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问题。例如:结合和的变化规律,我们来猜一猜积的变化规律?知识应用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例如:清晨,这辆小汽车向哪个方向行驶?思维创新型是让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的问题。例如:如果再量一次,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名师与普通老师在课堂上都比较注重提问,提问次数基本在60-80次之间。
但是名师提出的知识应用型和知识创新型问题所占比例更大,尤其是知识创新型问题占比比较大。而且名师几乎没有用课本上原有的图文,而是选择与生活相近的情景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名师会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知识。例如在讲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时,F6教师结合含字母的式子问了三个问题:1.当长方体怎样的时候,它就变成正方体?2.想象一下,如果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里,长宽高一样的话,将会发生什么?3.来,假设b和h都变成a,那么结果是多少?F6老师用这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实质”老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而是让学生自己不断探究,这就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普通教师提问的机械判断型问题所占比重为23%,而名师机械判断型问题占15%。而名师的机械判断型问题大多是为了活跃气氛。例如F3教师在做完练习题后,向学生们提问:“这道题结束了,难吗?被难死了吗?”学生们都大喊:“不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1.4 评价语内容单一。评价是一门艺术。积极向上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课堂良好氛围。参考相关文献,结合评价内容,笔者将评价分为中性评价,积极评价(简单型评价和具体型评价),消极评价四种。中性评价包括简单陈述事实,追问学生,重复学生的话。例如:正确,请坐。例如简单型评价是评价内容积极向上,但表述话语比较简单。例如:真不错。具体型评价是评价内容积极向上,并具体解释学生表现好或者不好的地方。例如:你表达得很清楚。消极评价是指带有负面评价的课堂语言。例如:你的回答真令我失望。
从调查结果来看,名师与普通老师的评价类型中都没有消极评价。研究发现,普通教师的简单型积极评价要比具体型积极评价所占比重要大,而名师则相反。F4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特别注重具体型积极评价。例如,当一个女生代表小组提出问题后,F4老师评价:我要点赞这位女生,有两点原因。第一,她说的不是我的问题,她说的是什么,哎,我们小组的问题。看来,这个问题是她们小组商量,沟通过的,是大家一致认为有价值的问题;第二,她的这个问题是有含量的。这样的评价不单单鼓励了发言的学生,也让全班同学都朝老师说的方面去努力。
普通老师也很认真对待每一位同学的评价,但始终离不开:“你真棒!”“你真善于思考!”“真好,同学们给他掌声!”这样的评价可以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但如果一直使用这些评价语,让人感觉乏味。
2.相关成因的讨论
2.1 教师备课工作不充分。备课工作基本有“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其中学生和教法方面是教师通常会注意到的。因此教师会在课堂语言方面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会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调整语言。
“备教材”是教师师应当花最长时间去琢磨的。普通小学老师只是浅显的把握教材上的内容,并没有深入钻研。许多老师只是单纯的套用课本上的情境,之后再引出课题,就完成了导入环节。而反观名师的课,6节课中没有单纯的套用书上的情境图,有的老师甚至提前写好了板书,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名师整堂课的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思考上面,而普通老师则希望借助导入的情境让一堂课顺利进行下去。
教师备课工作是否充分同样也影响到授课语言的逻辑性。即使在课前教师认为对上课的流程已经很熟悉了,但是上课时还有许多突发情况需要处理。教师要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系。
2.2 教师缺乏对教学语言的深入思考。普通老师的课堂语言实际上也是比较流畅的,但是提问的思维层次总体来说较低,评价内容也国语单一。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对语言进行深入探究。在评价学生时,不仅仅是评价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还可以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程度以及回答内容的逻辑性等等。同样,提问语也需要教师认真思考。
例如O4老师在讲鸡兔同笼时问同学:“同学们都明白了吗?还有哪位同学不明白?”没有孩子说不明白,而这一幕可能在很多课堂上都似曾相识。这就说明教师缺乏对语言的深入思考。
2.3 对教师课堂语言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学校对教师课堂都有一套评价标准,其中也包括语言。但是很多评价老师都只是根据教师教学语言道德流畅程度进行课堂评定,也就是看教师有没有讲出这堂课的知识点,有没有讲懂知识点。而且对于教师的课堂评往往采用的是质性评价,评价教师的主观意愿很重要。
教师会根据评价指标进行相关语言上的改进,如果评价指标比较模糊,那老师也不会深入思考。例如,评价指标中如果涉及到:教师评价语言要能提高学生积极性。那教师就会认为像“你真棒”这样的语言就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不做深入思考。
而在名师课堂里,教师不仅鼓励学生,还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表扬他。即使错了,也会给学生思路,那么下一个学生起来回答一定比前一个更完善。
3.教学建议
3.1 教师相互交流,做好备课工作。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教师间应该多进行沟通以便互相促进。可以采取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也可以成立研究小组研究“教师语言”等专题,让集体共同发展。
同时,教师自身也要认真备课,以促进自身语言的发展。
很多刚入职的教师的教案几乎要记录下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有许多人对此有争议。笔者认为,记下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是有必要的。但教师不能像演员一样背台词,重点是记住每句话的关键点以及逻辑。长此以往,积攒的话语多了以后,教师掌握了语言的基本逻辑,教案上也不用呈现太复杂的话语。
3.2 开展专业培训,促进教师发展。目前还有很多教师非师范专业出身,基本功方面是有缺陷的。针对这些教师,如果要弥补语言方面的不足,可以请一些一线名师或者大学语言老师开展相关培训。
地方及学校也应该聘请一些教学专家来进行讲座,以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当然,不仅是语言方面,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都应该注意。
师范院校更要加强教师语言方面的培养,不仅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面,更要注重语言的内容以及语言蕴含的思想。
3.3 学校完善指标,提高语言质量。学校应该不断细化评价指标,这样教师才能根据指标不断完善课堂语言。
例如,如果评价语定为:评价可以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这样的指标就比较模糊,如果改成:如果学生回答内容正确,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语言组织,声音大小来评价。如果学生回答内容错误,教师要指出学生错误的点在哪里,鼓励学生再次思考,不要简单评价对错。
同时,学校也要根据指标去考核教师的语言,并且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这样才能促进教师在教学语言上不断探索,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