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文言文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
2021-11-22马秀花
马秀花
(新疆伊犁霍尔果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新疆 伊犁 835000)
前言
中华文化绵延千年,文言文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的重点与难点,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能够感悟到浓厚的文学魅力,品位古典文学的别样美感,体会先贤们的人生智慧。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首要载体,在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中看到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课堂为起点,拓展相应的文学背景与作者相关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此外,中职学生文化水平欠佳,任课教师应指导学生多思、多背,进而实现从根本上认同传统文化的重要转变。
1.中职文言文教学现状
1.1 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翻译。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白话文,文言文作为古代的常用书面语,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理解还是学习起来难度都比较大,所以就要对文言文进行翻译。然而就目前来看,中职文言文教学中,受到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积累和动手能力限制,如果让学生自己对文言文进行翻译难度非常大,所以教师会在文章讲解中为学生逐字逐句进行翻译。但就因为教师会帮助学生进行翻译,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自己主动去查阅资料,而是等待教师的讲解,这种过于依赖教师的行为在很多中职文言文教学中都普遍存在。过于依赖教师的文言文翻译会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并且难以对文言文所传递的意境和情感进行体会。就比如说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言文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师会为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翻译。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其中“不违农时”意思就是农忙于农耕种植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谷”意思就是粮食;“不可胜食”意思就是吃不完,整句意思就是不耽误农民农耕生产,那么就会有吃不完的粮食。虽然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这句话可以更好的理解,但是教师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将注意力都放在老师所翻译的字、词或是句子上面,却忽视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导致学生的思想被禁锢。
1.2 教学模式单一,过于重视知识讲解。在中职文言文教学当中,由于文言文中需要掌握和记忆的知识点比较繁多,教师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文言文知识点教学,将重点放在文言文语法、词汇的教学当中,希望通过词汇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更多文言文词汇知识,以更好应对今后的考试。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导致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产生兴趣,还无法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教师对文言文词汇进行了通篇讲解,但是教学完毕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却还是一知半解,这种教学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还很容易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丧失兴趣,产生抵触心理,影响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1.3 没有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文言文当中会涉及到实词、虚词翻译,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文言文知识学习时他们更愿意通过度这些重点字词背诵的方式来记忆,却没有对字词的意思进行理解。虽然中职学习的很多文言文学生都可以很熟练的背诵下来,但是对文章具体讲的是什么?文章主旨思想是什么?学生却很少能说得上来,这就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是无法理解文章真正含义的,在今后文言文学习时还需要掌握文言文学习技巧,才能提升学习效率。
2.中职文言文教学方法与策略
2.1 详细了解重点注释字词意思。文言文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难点,深究其原因,古今语言表达方式有差异,中职学生并不了解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这就会造成学生无法体会文言文学习的乐趣造成学生逃避学习的心理。《中职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培养学生养成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以《劝学》一文教学为例,文章解释了学习的方式方法,首先,语文任课教师带领班级学生概读全文,引导学生掌握课文断句。其次,任课教师应逐句为学生解析文章含义,针对重点字词意思进行解释,在文言文学习中很容易遇到特殊词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等多样的解释。“虽有槁暴”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而其中,而:表示了转折的意思,须臾:是片刻一会的。在学生掌握了重点字词注释之后,便能捋顺全文意思,知道《劝学》的关键核心——学不可以已。此时,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摘抄重点注释词的意思,并附录典型句子,这样一来,学生在复习之时,就能明白同一词的多重含义,能够针对学到注释词进行总结本,从实词、虚词、一词多义、通假词多方面进行积累,以此提升自身文言文知识储备,能够在空闲时翻看,扎实文言文基础,并为学好文言文奠基了基础。
2.2 探究文章内容的思想背景。自古常言:“人情练达即文章”,文章之中倾注着作者浓浓感情,因此任课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文章思想及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文言文内涵,从而达到以文章为起点,带动学生全面学习、品位文言文美感,体会传统文化的浓厚魅力,这对于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帮助。以《与妻书》一文为例,文章是清末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一封绝笔信,文章之中尽显对于妻子的深情与对国家现状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态。对于不了解历史发展的学生而言,并不能感悟到作者所撰写《与妻书》的真正深意。任课教师可以拓展相关知识背景。在一九一一年之际,清末的国家形势已是濒临破碎,林觉民受同盟会邀约再次回闽,积极联络革命党人,筹集革命经费,广招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黄花岗起义之后,林觉民一心扑在国家发展之上,在为国家奔走之际,忍不住想起自己结发的妻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未来生死未卜的局面,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带着这样的感情阅读这封绝笔信会有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的圣贤们的智慧结晶,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文言文不仅仅要能够读懂文言文的相关内容,更要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中职年龄段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具有深度的文言文作品能够给学生以成长方向,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思考。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会将自己代入其中,体会文章的深层情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
2.3 熟读背诵经典的文言文段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是加强记忆的有利方式,能够直接提升中职学生的文言文认知程度,基于中职学生的文学基础,语文任课教师应当从背诵技巧抓起。以《廉颇蔺相如传》一文为例,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了大概思路后,再进行记忆背诵,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背诵难度。任课教师引导学生闭目沉思,蔺相如作为一个颇具谋略的后起之秀,在出使秦国之际,便能设智取,发现“玉璧有瑕,请指示王。”遇到不公之事能说理斗争、誓死捍卫,表现了其谋略。廉颇作为一名老将,对于年幼自己的蔺相如并不服从,只是看到自己的战功,看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功绩,侮辱相如。但绳池之会后,廉颇老将也认识到自身不足,推行军事部署,使得秦王不敢轻举妄动,勇于改过,负荆请罪,这才谱写了一曲令人感动的“将相和”。在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理解注释词的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其他的背诵方式,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人物记忆法,按着人物的出场方式,划分时间次序实现记忆文章重点,达到背诵文言文的效果,如本文发展过程,蔺相如简介——完璧归赵——城池之会——将相和、负荆请罪,学生既能实现梳理文章脉络,又能实现有效背诵。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重点语式,更能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
2.4 讲解文言文译文相关技巧。因古与今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这也造就了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存在较大隔阂,如何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文言文内容的背后含义,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能够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简单的文言文,并掌握注释翻译的相关技能,加深学生的语文理解。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教学为例,作为《论语》部分节选,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翻译技能。首先任课教师可以借用典型句子为代表,如文中曾言“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其中注释词代入其中,中职学生尝试翻译:一个军事强盛的大国,处在夹层之间,加上外国入侵和饥荒。学生在这一句译文方式存在较大缺陷,此时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文言文译文的含义。既是要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达到“信”“达”“雅”的相关标准,所谓信,则是要在尊重文言文事实,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保证尽量准确,不能随意漏词或增删。达:“则是要不被原文语言模式所禁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是要做到在译文的过程中要保证语句的文言基调,做到文雅通顺,简明扼要。”在这一原则下。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则会更加全面,此时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语句进行翻译,学生结合上述原则翻译道:“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处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这样一来,文言文翻译就会精准很多,从而保证文言文理解过程中的准确性。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能够真正把握文言文注释译文的标准,能够做到符合汉语言的特点,注重一句话的完整性,即内容、结构、文采,也就是内容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顺畅,语言载体的文采文学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会一蹴而就,这需要任课教师积极探究,吸纳先进的教学思路,大胆创新,实践教学、勇于尝试。除此外之外,学生也要积极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引导,多读书、多背诵、会自主探究。在日后的实践工作中,笔者将围绕中职学生文言文能力的提高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借助自己的绵薄之力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