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一站式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2021-11-22李凤坤
李凤坤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盘锦 124000)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工作中,与课程相关的考核与评价是极为关键的环节。若可基于客观层面构建科学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令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但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考核评价时会将重点放在考试成绩方面,即给以结果为导的评价,并未基于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表现作出评价。而本文认为有必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建立涉及整个学习过程且具备多元化、系统化特色的一站式考评体系,该体系还需与这一专业保持较高适应性。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考核评价体系现状
1.1 评价缺乏科学性。虽然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针对课程考核做出全方位的变革,但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其成绩的组成部分依然为日常成绩及期末成绩,其中前者与后者分别占60%与40%。考核内容教师普遍是基于课程内容设定的,并非依据该专业的岗位需求确定,如此的考核模式根本没有突出相应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只能体现出授课老师针对学生们的考核要求。总而言之,因课程考核的操控权归教师所有,根本不能基于客观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或评价,其主观性相较明显。
1.2 评价缺乏动态性。一直以来,课程考核都过于重视与结果相关的评价,学生在学习期间所体现出的学习动机、团结精神、学习态度及情感实践能力及学习方法都得不到客观评价或测量,根本没有体现出考核评价应具备的改进、鼓励、反馈及教育等作用,仍是以静态的方式叠加各种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关的指标,并未基于学生于各个学习阶段的特征进行动态评价,无法正确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达不到推动学生学习或激发其学习热情的作用,无法使学习效果大幅度提高,更无法与高职人才的多元化、多规格要求相契合。
1.3 评价考核不全面。现阶段,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展开课程考核时过于重视知识、忽略实践操作,考核的核心依旧是课本及课堂中提及的知识点。虽然近几年兼有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通过提高实践类课程于考核活动中的比例等方式调整该倾向,但在实操考核期间仍然很少有院校把各种职业素养比如团队协作、收集或获取信息,亦或与他人沟通等设为考核内容,只重视于专业知识相关的考核,无法达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核心目标。
2.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考核评价体系的依据
2.1 幼儿教师的岗位标准。在幼儿园教育工作当中,幼儿教师是非常专业的工作人员,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培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掌握涉及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把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分成三大维度,即专业知识、专业理念以及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想要成为一名符合标准的幼师,首先应懂得如何尊重幼儿权益,基于幼儿角度思索问题,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育规律及特征,使幼儿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并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热情。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不同,需要幼师基于幼儿的特点,以关心、尊重的态度聆听幼儿的想法、重视幼儿于活动中的种种表现,将对及幼儿们的爱融入至各个细节中,如此方可发挥幼师的引导作用,带来更科学的教育,并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挖掘,进而锻炼起想象力,让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2)专业知识。在学前教育领域中,专业教育指的是幼师必须了解与幼儿教育、保育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还需知悉必备的幼儿保育知识。比如在发生危险情况时如何保护或帮助幼儿;还要了解各个领域的教育特色及基础知识;知悉如何创设环境、如何安排幼儿每日生活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及各种游戏、班级管理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等。
(3)专业能力。虽然全能型的幼师不一定要样样精通,但其必须对什么都有所了解。比如要布置出与孩子年龄特征相同,又能使其产生学习兴趣的环境;懂得基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征及水平,制定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案;还需知悉如何找寻幼儿的闪亮点及不足之处;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幼师应该与幼儿园及其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与交流,通过家园合作模式一同进步。
2.2 幼儿教师的岗位特征。幼师需要教育的是年龄在3~6岁的幼儿,他们虽然幼稚,但天真可爱,是非常积极、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所以幼师这个角色本身就具有多元特性,既是护理幼儿身体健康的人,又是推动其学习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还需营造出适宜环境并与其共同游戏、塑造幼儿健康人格。
(1)知识的广博性。相较于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幼儿园教学涉及多个领域,内容比较多元化,很少有幼儿教师会只教单一领域,他们需要对所有领域有所了解。因为幼儿教育本身就具有基础性特征、涉及多个方面又具备启蒙性特征,可将其细分成五大领域,具体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及艺术,且这五大领域在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幼师们在展开教学活动时,需要了解所有领域的教学内容,所以必须知悉与之相关的知识,并懂得基于多个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技能的多样性。幼儿教师在展开教育活动时,不仅需要掌握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基础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艺体技能,才能营造出更加适宜的教学环境,让本来枯燥单调的知识,通过游戏化或形象化的方式传递至幼儿处,进而提高活动形式的趣味性,如此方可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使其于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相关知识。教师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包括艺体技能、规划并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创设并利用环境的能力、组织每日生活及相关保育能力等。
3.一站式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明确考核评价的目标。首先要建立一个一站式目标考核体系,包括总体目标:即能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其次再分别设置不同维度的目标:
第一,思想认识与道德行为。能够基于个人思想做出相关道德行为,如正确解读个人职业、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幼儿及其所作行为、懂得正确对待幼儿教育及保教工作与相关行为、还需对个体的修养及行为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专业知识。可掌握并运用岗位需要的种种专业知识,比如与幼儿发展相关的知识以及人文科学、幼儿保育或教育知识等等。
第三,专业能力。能将自身掌握的技能作用于实践操作中,比如创设环境或利用环境;组织一日活动,完成相关保育工作;组织活动游戏,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拟定教育活动方案,并将其落地实行;鼓励与评价;沟通与协作;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的基础艺体技能。
3.2 依据岗位工作标准制定考核评价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表示幼儿教育并非单纯地幼儿传授知识及技能,而是要持续强化幼儿生命活力,以期丰富其生命内涵。为实现这一目标,可由园方、相关教育机构或学生、学校共同拟定学前教育专业的考核标准及具体内容,再由国家规范实行,评估学生是否具备入职能力。可在由国家社会与学校共同制定的前提下,让学生也参与至考评标准的制定工作中。
根据学生的具体层次,适当调整考核方法手段或内容,以此体现出一站式考核标准的针对性。比如基础偏差的学生可针对其具体情况制定一个考核的最低标准,以此体现出考评制度的激励作用。若第一次考核无法过关,可为学生提供第二次或多次机会,使其在持续考核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类基本知识与技能。
3.3 选择适宜的考核内容。在制定一站式考核评价内容时,全面性是首要前提,需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及素质;还要参考岗位任务,从实际的工作任务中提取或整合出考核内容,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加以检验。
注重课程考试内容。在选择内容时,既要把职业教育的目标体现出来,又需引导学生凭借其所掌握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避免包含太多死记硬背的内容,适当增设涉及各个方面且具备实践性的内容,着重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应用情况,检验其是否具备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期达到岗位要求。
选择评价载体时,也要挑选与之对应的实践,基于实际工作筛选问题,再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处理方案。然后由学前教育专家、老师及学生共同给出评价,并为其提供与活动效果相关的反馈信息。
3.4 科学设计一站式考核评价方式。选择一站式考核评价方法时,既要与考核内容相呼应,又必须以考核评价目标为前提条件。在此前提下,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在考核学生的知识时,可拟定试卷或试题;若要考核学生技能,则通过演示的方式加以检验。
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持续推行的当下,我们还可参考课程考核、岗位考核或有关于管理能力、职业资格的考核等各种形式,对学生展开涉及各个方面的考核工作,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通过模拟考核检验学生的从教素质是否达标,具体是由学生与模拟或真实情境中展示各种能力:如何运用知识技能、如何与幼儿或其家长交流、个人行为表现等等,而其他学生与院内教师则负责监督评价。
3.5 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第一校内评价。校内评价主要是为了判断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人文素养等课程的应用能力,可在试卷考核的同时进行实践演练,通过老师评价、生生互评及学生自评等方法概括出评价结果。
第二,校外评价。校外评价主要是为了考核学生与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职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等,需要校外指导教师参与至考核工作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及其职业道德展开全面考核,而评价者则为用人单位。
第三,自主评价。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及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的评价标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课题内容。评价工作可分成三个部分,首先由学生自评,其次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给出评价及最终成绩。该方式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利于培养其的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