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类课程改革探索*——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021-11-22王梦蝶

读与写 2021年33期
关键词:美育思政院校

王梦蝶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美育的目标是为了塑造美好心灵,造就时代新人。它以丰富的直观性潜移默化地助力着高校学子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地发展,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从体制和制度上去保证教育成果,从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上去改进教学的质量,融入美育内容,发挥美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大学生在思政教育的推行过程中借鉴审美理论与实践,对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院校美育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1.1 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在美育课程中充分加入思想政治元素,能够切实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政治性不偏移,进一步加深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我国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课程思政的核心便是提升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能力,发挥课程育人价值,教师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做好设计者、领航者、陪伴者等多重角色,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他人、成就社会。

1.2 提升综合素质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综合素质偏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更短,因此更偏重于技能培养,疏忽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对于时政的敏锐度较低,政治理论素养也有待提高。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时事政治方向,那么再优质的教育也是空谈。课程思政不仅仅指的是上课时的过程,而是要把课程思政覆盖至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美育类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方面,内容丰富,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如果能在美育类课程上有效地加入思政元素,一方面可以丰富课程的内容,一方面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学生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提升政治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1.3 强化工匠精神培育。美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美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模式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在美育课程的内容中,无论是音乐、美术、舞蹈等内容,都包含着工匠精神的培育元素。正是因为艺术家们的对艺术作品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创作时的精益求精,才有了一首首、一幅幅传世之作。通过美育课程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们各级各类、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的理解,分析艺术家们取得成功的原因,从而达到工匠精神养成教育。

2.高职院校美育类课程教学现状

2.1 思政理念偏弱。当下高职院校的培养理念大多存在“重技能而轻其他”的做法,普遍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经调查,许多学生认为相对于专业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次要的,不需要专门用来学习。美育不仅仅是停留在课程上,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该校为工科类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较少,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培养,使该校在审美教育上缺乏重视,除了开展常规性的迎新晚会、元旦晚会、大学生艺术节等,投入在美育类的其他校园活动较少,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率较低。此外,美育课程需采用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模式来使学生耳濡目染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该校的文化及美育类场所严重缺乏,未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课程只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据了解,有很多教室的多媒体系统都已损毁,且在保证其余课程使用的情况下才有多余的教室,这使得只能以枯燥的形式讲授该课,学生的积极性也相对变差。

2.2 教学模式单一。2019年,该校首次将美育课程正式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了《美育概论》综合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写道,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大块,分别为造型艺术鉴赏、表情艺术鉴赏、语言艺术鉴赏及综合艺术鉴赏。经调查发现,大多数的《美育概论》课程采取的是老师照着PPT讲、学生坐着听的形式,按照美术作品欣赏、音乐欣赏、诗歌欣赏、戏剧欣赏的模式开展教学,没有融入直击人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红色教育”的指向性,价值观导向性不明确,缺乏深刻的思想政治内涵。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美育这门学问的个别化学习需求。

2.3 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上课水平直接关系到授课的效果,该校为工科类高职院校,全校共11个学院,仅有设计工程学院为艺术类学院,无美育类专职教师。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授课教师的浸润式、潜移默化的教学能力,《美育概论》课程开设以来,该校未招聘专职的美育类教师,仅从校团委、设计工程学院等单位安排了不到10名教师兼职开展全校授课,这些教师均为专业相近的教师。《美育概论》课程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类课程,这要求授课教师需具备丰富的美学基础素养和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此外,美育教师的形象、谈吐、仪态都会使学生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审美有更明显的印象,但是,经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对这门课的教师并没有印象,同时,该课程均安排在下午最后两节课的时间进行,此时教师已经上了一天的课程,最后两门课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对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由于学校的重视性、师资量等原因,从未安排美育类教师接受过专业训练,教师们也很少有机会参加美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对学校的美育工作的推进也是大受阻滞的。

3.高职院校美育类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 加强思政阵地建设。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也是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和工作前线。第一是要多举措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的常规校园文化活动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重要环节,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第二是抓好思政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的官方抖音、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制作优秀、有趣、吸引学生的具有深刻美育内涵的推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做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第三是聘请知名校友、专家,开展就业创业、努力争先的典型故事讲座或论坛,为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向在校学生传递正能量,增强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怀。第四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可建立专门的美育教室,例如: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等,配备多种美育教具,如果学生们在大师经典画作、在高雅音乐陪伴下学习,不断探索研究思政元素的多样化应用及实践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们自然能慢慢欣赏高层次的美。

3.2 创新美育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做好美育,绝不是将思想政治内容强加进去,应与美育课程有机融合,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需要将其践行于课堂上教师的生动讲述中,真正向学生传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可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课程思政的模式,针对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完成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到三观建设的育人目标。

红色艺术作品是我国革命精神的产物,是思政教育最直观的素材,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讲解歌曲时,积极选用红色歌曲,例如:《我和我的祖国》、《追寻》等,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使学生们对本民族更加了解,增强文化自信;讲解歌舞剧时,纳入《东方红》,从而介绍我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的信念和决心。美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在教授好美育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还在课程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坚持知识传递和政治引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好美育课程的同时,涵养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怀。

3.3 强化美育师资队伍。强化美育中的课程思政,就必须要做到两者有机融合,这需要美育教师不仅仅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及较高的实施敏锐度,更新教学思维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把思想政治和美育知识结合好。要给予老师学习新时代课程建设的空间,完成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尝试。据了解,该校成立了“美育教研室”,教研室目前共9名教师,全由相近专业的教师兼职。学校应加大专职教师招聘力度,使专职教师一心一意,专注学校美育教育。此外,美育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思想政治知识及自身的审美素养,使自己变“美”,才能向学生实现真正的美育。同时,学校应制定针对提升美育教师综合素质的专项培训计划,通过外出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座等方式,从美育类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不断提升美育教师综合水平。

4.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教育是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的,美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对高职教育而言,绝不能仅仅只注重德育及智育,而忽略美育的存在。美育在完善学生人格、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的很难量化的内容,因此在实施考核的时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长久的机制,以检测和验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以把美育和德育有机结合,将美育浸润到思想道德教育环节之中,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审美能力、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是实现新时代美育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猜你喜欢

美育思政院校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