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11-22李晓雨
李晓雨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外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1)
教育信息化迅速普及的今天,我国针对高等教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并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高等教育进行深刻的教学变革。2018 年本科教学大会指出,要不断提高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积极地摒弃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陈旧的“水课”,要不断创新与改革,积极创造出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金课”[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2020 版)中也明确提出,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兼顾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建立与不同课程类型和不同需求级别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形成[2]。大学英语教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需要一场深刻的改革。如何综合有效地结合各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要求,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3]。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当今互联网时代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更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即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由文秋芳(2015)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该教学理念主要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4],主张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服务于有效学习,以促成输出为出发点和目标,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力[5]。
该教学模式看重教学过程的输出与输入环节,包含“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三个教学假设。输出既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也是学生要完成的主要语言目标。“输入促成”假设认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脚手架”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合适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输入材料,激活学生已有知识框架和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升其产出水平。“选择性学习”假设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对学生有用的材料供其学习,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水平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总体来说,POA 整体上遵循“产出导向,学用一体”的原则,通过引发、完成各项分任务来最终呈现一个完整有效的产出成果。每个分任务目标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为出发点,教师提供输入材料让学生学习,以输入驱动输出。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创造能力和辩证思维,发挥合作、探究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主要困境
(一)解决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上,由于授课学时严重压缩,且授课班级多是70—80 名学生的大班,教师多以词汇、语法等知识点的讲授为主,师生、生生互动非常有限。而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将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阅读比赛、辩论比赛和写作比赛及校级的影视配音、话剧表演、词汇比赛、英文歌曲大赛和诗歌朗读等活动,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在第三课堂即课下自主学习课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根据教师在线上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此教学模式能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实现单一的知识传授向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升的转变。
(二)解决教学内容“一刀切”
由于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并且目前大学英语多以大班形式上课,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多在教师与优秀学生之间进行,其余学生则是旁观者,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强,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位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存在很大困难。而在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一切教学活动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教师设置不同的产出任务和多梯度的学习要求,使英语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解决学生学习内在动力不足
目前,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知识获取的来源扩大,渠道多元,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形象化、立体化的表达方式,教学内容实用性强,趣味性高,为学生提供宽广灵活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还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学习的开展。
三、实施办法
通过理论研究和开展教学实践,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研讨法等研究方法,从以下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实施办法。
(一)教学理念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产出导向法”,围绕“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有输出的语言学习比没有输出的语言学习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6];将“学”与“用”有效结合,除了课文学习,学生还能以课文知识为手段来完成相关英语产出任务;同时,教师通过认真选择产出任务的话题、为学生精心选择为产出任务服务的输入材料以及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来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性目标,也要达成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目标,即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等。
(二)教学模式方面
主要采用“线上教学平台+线下传统课堂”相结合的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设置丰富的与主题相关的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任务,充分利用移动学习APP,弹幕互动软件、问卷星等辅助工具,课前学生在线上平台上完成小组活动,在分享中促进学习和合作,预习所学内容;课上完成知识输入、任务产出及合作评价;课后在线上平台完成练习、测评和二次任务产出。借助线上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自学状况,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评价和反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此外,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师生交流方式、生生交流方式更加生动灵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更加多元化,师生可以借助 APP 云端平台进行课外的交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互动,从而实现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满足学生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方面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的方式,结合行为引导教学、小组活动和“同伴辅导”等方式,以及从“silence,answer,dialogue,critical,debate”五个层面逐层培养,强化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在课前提前上传学习视频,指导学生课下学习,课上结合小组活动、个人汇报展示、组间辩论和生讲生评等方式,增强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参与度,将培养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原则贯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用英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组教师在每学期初都要进行集体备课,选择思政元素蕴含较多的授课单元,结合外研社“思政教学虚拟教研室”和“高等英语资讯”公众号提供的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确定每个单元的思政专题,以便于教师找准“课程思政”的落脚点,通过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育人要素,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并且教师应充分研讨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自然地融入到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如将名人演讲及中国优秀的科学家、领袖的生平事迹或有关“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贸易战”等内容的视频制作成教学案例供学生课下观看学习,利用榜样的力量和中国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等来积极正向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教师通过在线上和线下教学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的方式,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不断受到德育教育,坚定学生的民族自信力。
(四)教学内容方面
建设新型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开设大学英语精读课、视听说课以及外教口语课等必修课程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辅导、AB 级考试辅导和外语拓展等选修课程。同时,根据院校的专业特色,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如土木工程英语、理工综合、商务英语及计算机英语等课程。此外,把教学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各级各类英语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此外,为促成学生有效学习,课下可要求学生完成“4+1”学习任务。“4”即阅读一部英文名著、观看一部英文电影、书写一篇英文读书心得、进行一次课前英语演讲,并完成“1”个英语微视频的制作和课堂展示。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能够推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能有效支撑课程预期学习成果的达成。
(五)教学资源方面
选用适合本校学生实际学情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除纸质教材外,还要有配套的音像制品、相应的教材公众号、教材网站以及APP 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再如给学生提供《新闻30 分》《参考消息》《经济学人》等主流杂志期刊及“可可英语”、“中国日报”等英语微信公众号文章以供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并通过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超星等优秀线上教学平台,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精品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利用SPOC 的形式构建教学资源库或自建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的需求。同时,也可使用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水平的自编教材,以适应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和学习需求的差异。
(六)评价体系方面
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方式、评价形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和评价环节等几个方面。评价方式上,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首先,教师应注重个性化、探究式的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真实的考试成绩以及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性格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监控,线上环节注重学生在教学平台的课程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情况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平台数据的反馈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线下环节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考勤签到情况、自主学习情况,测验结果及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完成展示和表现情况,综合学生取得的各种进步和变化,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而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评估,是对学期学习产出成果的最终反馈,根据评价分析数据,教师调整、制定下一轮授课工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效。
评价形式包括师生共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元化评价形式,组织学生个人之间,小组之间开展相互评价。评价主体由师生共建,重视学生自己和学习同伴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促进课堂上的互动与沟通,真正突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创新性教学理念。评价手段上积极运用线上教学手段如学习通 APP、慕课堂中的课程积分、作业、课堂检测、课堂讨论等功能实现形成性的量化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度与热情,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效。评价内容上,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围绕内容、语言、结构和思维四个产出目标设计各项评价内容,以此来检验驱动环节所呈现出来的各个目标是否已经达成,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下一步教学。而评价环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全面体现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终要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学助用,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四、预期成效
(一)教学改革成效
1.教学内容全面拓展,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除了注重夯实学生英语基本技能基础外,专业英语课程也更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优势互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改善。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将学习效果最大化。
3.教师教科研水平整体上一个台阶。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不断深入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业务素质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4.大学英语教学思政教育显见成效。教师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效地融入实际教学之中,并通过在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二)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注重采用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增加平时成绩占比,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监控,这种评价过程实际上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探究性学习效果检验的过程,这也正是学生普遍缺乏的重要能力。
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采用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产出任务均由学生或者小组自主完成,强化了课堂的互动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大幅度提高。通过教师在课上的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增强其“文化自信”、民族自觉和爱国精神。
4.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较大提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在各级各类英语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提高了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英语的自信和积极性。
(三)社会效益
1.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学生人数众多,专业分布广泛。此种教学模式有助于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生产一线、善于实践创新的具备较强英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在教育信息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通过跨文化知识的讲授与学习,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面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五、小结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符合现代技术发展的现实需求,对培养满足社会市场需要、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