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引导生成”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21陈尚章

读与写 2021年34期
关键词:硬纸板物理探究

陈尚章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江苏 苏州 215200)

1.前言

初中物理教学中,若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其学习潜能,就需要根据物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及时巧妙地调整教学设计和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生成相应的物理智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文章着重探讨如何采取有关措施,有效落实“引导生成”,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结合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基于“引导生成”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展开具体的探究。

2.提问教学的现状

2.1 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首先,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下,在课堂提问环节中,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不感兴趣。对于许多物理教师来说,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基本上从教材内容出发,从而展开提问。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本来物理课程就不是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也没有进行一定的粉饰,从而便没有办法引起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思考。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所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没有办法回答,因此,便等着教师来解答,从而时间一长,便形成了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无论是什么问题,学生都等着教师进行解答,完全无法发挥提问的意义。

2.2 提问效果不理想。其次,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提问的时候,提问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一个问题,便是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这样一来就容易形成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提问节奏。对于物理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从而才能够到达更好的课堂提问效果,落实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3.“引导生成”的具体应用方式

3.1 创设轻松愉悦的物理课堂,使学生具有探究热情。有一句俗语说的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样东西产生兴趣时,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促使其进行探究与学习。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都还处于在一个青春发育期当中,叛逆心理比较严重,会故意的跟教师或者家长作对,然而实际上,这些年轻的学生对学习本身是没有恶意的,只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繁重,节奏又比较快,学生整天都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时间一长,渐渐的就会滋生出抵触心理,丧失了学习的热情,探究能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针对这一现状,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具体的来说,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一改之前的“填鸭式教学”,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去学习,从而大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之后,物理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变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解决问题之后,从心里迸发出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从而使得学生在后面的学习当中能够积极探究,乐于探究,达到初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当中的《大气压强》为例,这一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第一,让学生能够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产生了哪些客观现象;第二,学会如何测量大气压强。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授时,可以先准备两张硬纸板,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个空杯子,来开始教学:“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大气压强,在进行这一节课程前,我想先让大家观察两个现象。”接下来,将空杯子拿出,把硬纸板放在杯口上,确保严密无缝,用手按住,将被子倒立过来,松手,发现硬纸板掉了下来。“这是我们要观察的第一个现象,接下来我们观察第二个现象。”拿出装满水的杯子,同样用硬纸板盖住,按紧,倒立过来,提出问题:“这一次,硬纸板还会不会掉下来呢?”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会掉下来,有的说不会掉下来,教师面对这一现状,可以讲到:“这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大气压强有关了,这一次我松手的话,硬纸板是不会掉下来的,但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这一现象的?我们从探究当中来寻找答案”。使学生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提升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

3.2 借助物理实验课堂,深化学生探究过程。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所有的物理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各种现象当中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其中的含义,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借助物理实验课堂这一教学过程,深化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拓展并落实了重要的知识点,同时学会在日常生活里找到物理现象,并积极的进行探究工作,来达到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深化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

具体的来说,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当中的《光的折射》为例,教师在教授这一节课程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该节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更清晰的认知,就可以借助物理实验课堂,来让学生有更直观,具象的观察。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个装着水的杯子,一张白纸,蓝色的墨水与红色的墨水以及激光笔来进行实验。首先,在上课时,教师讲到:“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为了促使你们对折射现象有更好的认知,我们接下来要做一个小实验。”之后将实验道具交到学生手中,鼓励其大胆的进行实验与观察,教师在一旁作引导,学生分为小组轮流来做实验,确保每一位同学都有近距离观察的机会。之后,指导学生把墨水滴到杯子当中,用小棒搅拌均匀,同时,把白纸放在杯子的一侧,从另一侧用激光笔照射,问一问学生出现了什么现象,“激光笔的光线在水中弯曲了!”学生A激动的讲到,通过这样一种有趣的物理实验,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落实了教学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物理实验课堂深化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

3.3 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展开提问。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差异性角度入手,进行课程提问。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不同的学生之间他们对于课程知识消化的程度有所不同,自然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也要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提问,从而才能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所收获,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教师在教授《时间的测量》的时候,这节课程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从而让学生初步形成物理知识意识。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展开提问。针对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测量时间的工具,再与课文进行对比。而针对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与时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

3.4 结合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物理课程是学生到了初中阶段才开始正式接触的课程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培养探究能力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将学生的知识集中起来,以此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展开相应的知识探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例如,教师在教授《奇妙的物理现象》的时候,这节课程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从而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并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针对这一课程内容,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来展开相应的教学,促进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用玻璃板、课文、搪瓷、塑料板等物理,隔离开磁体与铁钉,从而来观察磁体对于铁钉的吸引状况,并尝试分析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具体的实验,做好实验的记录。在实验完成之后,小组之间进行分析和探究,看看是否能够探索出其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4.结语

综合上述所分析和探究的内容来看,“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善于识“势”并善于“导”,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肯定,促进师生积极互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拓展无限的发展空间。基于物理学科特点和生成性学习理念,通过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渴望知识的状态,并结合学生认知冲突,巧设陷阱,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从陷阱中走出来,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课堂的动态生成。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就需要做到“引导生成”。“引导生成”强调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生成相应的知识,以此来推动学生整体知识基础的形成与发展。但是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格外注意方式方法,尤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上生成相应的知识结构。

猜你喜欢

硬纸板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硬纸板老鼠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站立的花
处处留心皆物理
硬纸板变存钱罐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