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如何渗透科学教育实践探究
2021-11-21何兴敏
李 岩 何兴敏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中心幼儿园 山东 东营 257000)
在科技能力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幼儿教育中如何将科学与实践探究结合起来,是当今幼儿教育阶段强调的重点。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探索能力,同时要通过实践探索锻炼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并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在同一实践探究过程中完成。
1.在生活中进行渗透,鼓励亲身经历
科学源于生活也要参与到生活中去,老师和孩子家长可以在平日的生活学习场景里,多寻找生活中相关的适合引导孩子的细节,对孩子进行科学实践和探究的教学[1]。让孩子在生活中多观察,在生活中慢慢渗透和积累科学知识。比如孩子在生活中会用到的看动画片的电视、电脑,晚上开的电灯,安装电池的玩具等等,是不是有时候会进行发问:为什么这么多电的东西?电是怎么来的?再如:孩子们洗澡时会发现毛巾刚刚进入水中并不下沉,过一段时间后会沉入水中,这是为什么呢?遇到这种情况,作为家长和老师不需要引入太深的内容和太多学术知识,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孩子进行亲自实践和经历从而引出这些科学因素在生活中带给人的具体感受,营造一些安全简单的实践环境,让孩子亲身感受在科学发展中的生活经验。
2.掌握幼儿学习特性,引导亲身经历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逻辑思维是具象的,不同于小学和中学时期,幼儿期的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取决于触感,听觉视觉等亲身经历过的感性体验,不涉及深入探究科学等层面,所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通过听、看、摸等第一感受来探知科学,并在探知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筋来寻找答案是最合适的引导途径。同时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孩子的反应、提问等,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在亲身经历中试错和寻找答案。家长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需要让孩子作为主导来进行科学探究,以便最大可能的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我们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置身于大自然的环境里,让孩子多接触花花草草和小动物,认识的让孩子简单阐述一下,不认识的鼓励孩子多观察多提问,进而激发孩子的探索能力。
3.参照幼儿年龄阶段特点,促成实践中进行探究
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小,能接触到的事物有限,学术知识基础薄弱,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容易被影响容易被引导,也喜欢接触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这时候家长和老师需要更有耐心的接纳、鼓励和引导孩子的各种探索行为,不要在孩子因为好奇不小心犯错误、弄脏地板、弄坏东西的时候急于教育和责罚,而是应该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孩子想要从这个行为中获得什么样的结论?在得到相应的答案后,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和支持孩子在试错中不断实践探究得到答案,同时在探究之后也要引导孩子对试错造成的结果进行整理,恢复原貌等。比如,给孩子新买的玩具,被孩子进行了拆卸,家长不要急于指责,而是要引导和鼓励孩子进行重新组装。这种方式适应于幼儿期孩子的心理需求这样孩子可以完整顺畅的完成整个实践探究过程,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维和条理性的处理事务的能力。
4.亲历过程是关键,支持孩子多听多看,多动手和脑
在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家长和老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学习层次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启发孩子的思考力,同时要注意问题需要具有开放性,不要将孩子的思维局限在固定思维内。其次,多听多看是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最多用到最能直观接触的一项基本能力[2]。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多种素材营造合适的场景,让孩子置身其中,并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动手素材。在实践中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协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的沟通能力、主动性和独立性,鼓励孩子自己观察,自己动手甚至是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最后,需要鼓励孩子进行实践的总结,重视孩子对探索过程的态度和评价,家长和老师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与孩子共同沟通探讨,做出合适的评价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参与感,促成以后更多的实践探索。幼儿园有时会请家长们与孩子共同来完成一些亲子小实验,如观察一种昆虫,并记录下昆虫的名称及习性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太小完成不了就会亲自做好拿去交差,岂不知这样的活动其实是很好的锻炼孩子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渠道,所以还是建议家长在孩子的各项亲子活动里“多动嘴,少动手”。
通过各种有趣的实践探索,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取很多丰富的科学经验和知识,还可以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家长和老师引导和激发孩子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方法,科学教育不再是书本上没有感情让人难以捉摸的学术文字了,而是从幼儿时期就可以亲自体验亲自参与的有趣学习手段,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加喜欢这样的科学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