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教学在高中短跑训练中的运用

2021-11-21李海鹏

运动精品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师应力量教学效果

李海鹏

(杜尔伯特一中,黑龙江 大庆 166200)

好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获得预期的效果。当前高中短跑训练存在较多问题,虽然学生在训练中可以掌握一定的短跑技术,但无法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的局面,激发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值得在高中短跑训练中推广和使用。

1 高中短跑训练存在的问题

1.1 动作技术问题

1.1.1 忽视学生髋关节的灵活度,无法提高学生的后程能力

在实际短跑训练中,部分高中生虽然频繁练习速度耐力,进行深蹲练习,但依然无法大幅度提高100米跑、200米跑的后程能力。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未关注学生髋关节的灵活程度,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髋关节灵活性练习,以致学生在短跑时每个动作的离地角度都较大,损耗能力较多。

1.1.2 未充分利用髋关节力量,无法提高绝对速度

当前多数教师并未充分重视后蹬跑练习,以致学生在脚掌离地时没有积极后趴,无法充分利用踝关节力量,人体离地角度过大,质心上下起伏运动,且水平方向的质心向前运动力量较小,因此无法提高水平方向的速度。

1.1.3 未充分利用起跑器

在短跑教学中,多数教师并未充分利用起跑器。部分学生在潜意识中害怕起跑器,不敢用脚发全力蹬踏起跑器。学生在短跑训练时,不使用起跑器,训练力度小,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力量训练问题

1.2.1 未正确认识核心力量,降低了肢体的发力效率

核心力量是指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在短跑运动中,核心力量属于最为关键的发力环节,为人体向前提供了根本的力量源泉。在上下肢体的协调配合过程中,核心力量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人体骨盆、躯干部位等的肌肉无法直接完成人体的运动,但可以保证脊柱的稳定性,为人体提供平衡坚实的基础,并为人体躯干提供稳定的支持。人体在摆动四肢的过程中获得转动力矩,提升了四肢肌肉的收缩力,促使肢体协调进行技术动作,并在增强周期动作效果的基础上,提高肢体整体的运动效率。

1.2.2 对原动肌缺乏正确认识,肌肉发力训练方式不正确

在当前高中短跑训练中,教师没有正确区分固定肌与原动肌的概念,在设定训练模式时没有遵循肌肉的工作顺序。比如,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仰卧起坐训练腰腹肌肉力量,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做仰卧起坐时,先是脚腕发力,然后是四头肌发力,最后才是腹部肌肉发力,而要想训练肌肉就要让其为第一动,因此利用仰卧起坐的方式训练腰部肌肉力量不仅效果甚微,在短跑运动中也无法发挥实际作用。为了确保短跑期间腹部肌肉充分发挥作用,应通过大腿摆动的方式来训练腹部肌肉。

1.2.3 专项训练认识不够,训练方式较为单一

以髓为轴是短跑运动的关键特征。高中学生在专项训练时,应重点提高大腿的摆动速度。在短跑过程中,同侧腿髋关节快速收缩力与摆动腿摆动速度、大腿股后肌群快速收缩力以及髋关节的肌群收缩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为让大腿快速向前摆动,学生应有效锻炼以上几个部位肌肉的力量。在当前高中短跑训练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杠铃深蹲练习,虽然杠铃深蹲练习提升了肌肉的抗阻力,但无法对短跑运动起到实际作用,甚至还会带来负面影响。杠铃训练虽然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但若教师没有科学地安排训练次数与内容,会导致学生的肌肉体积较大,降低肌肉弹性与伸展力,甚至出现肌肉僵硬的问题,对肌肉的收缩速度与灵活度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杠铃训练无法有效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虽然可以发挥大肌肉群力量,但若教师不合理搭配其他训练方法,学生小肌肉群的平衡性就会受到干扰,导致其在短跑训练中受伤。因此,在高中短跑训练过程中,教师应综合采用全面力量与专项力量结合的训练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力量,保证学生上下肢力量的平衡。为了增强训练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跑训练时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训练方法,进行合理搭配,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小肌肉群的力量;同时多采用胶带以及健身球等辅助器械,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平衡能力[1]。

1.3 速度训练问题

目前,很多高中体育教师并未能正确区分速度能力与速度耐力,以致学生在速度训练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在高中100米跑比赛中,学生由静止加速至最大速度的时间差异不大,最终胜利者并非加速度最大的人,而是减速最慢的。因此,短跑训练应重点增强学生的速度保持力,即速度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抓速度能力,有效区分速度能力与速度耐力。速度能力训练是以最大强度完成短跑训练,间歇时间较长,但重复次数不多;要求每次全程跑的速度相近,因此强度较大。如采用下坡跑的方法,训练学生在短跑训练中速度保持的时间与状态,但应确保学生不摔倒。

2 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短跑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2.1 激发高中学生参加短跑训练的积极性

短跑属于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主要采用示范法,并结合短跑训练的特点进行讲解,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而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可改变以往固定单一的训练模式,为短跑教学提供更多新的训练内容,有效整合体育课程中的多项资源,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短跑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有效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情感素质

情景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短跑训练氛围。当前学生参与短跑训练的积极性较差,不仅让短跑训练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无法发挥体育教学价值,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甚至有的学生对短跑训练产生畏惧心理,形成情感层面的问题。而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更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

2.3 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高中短跑项目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但当前高中短跑训练依然采用单一的训练模式,未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还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情境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赋予全新的短跑训练方法,在突出短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获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2]。

3 高中短跑训练中情景教学模式应用原则

在高中短跑训练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但教师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时,必须遵循情景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才能发挥情境教学模式的作用。

3.1 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是问解决题的关键。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短跑知识时,应合理采用情境教学方法,配合其他教学方法,加大短跑训练力度,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短跑训练水平。

3.2 循序渐进原则

无论哪项竞技项目,都需要循序渐进地练习,短跑也不例外。只有遵循自然法则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短跑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采取的训练方法要科学合理,还要不怕挫折,努力坚持。在短跑训练中应用情景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并循序渐进地积累更多短跑经验,提高运动成绩。

3.3 针对性原则

在短跑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应用情境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设置不同的情境模式,不同的教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不同的心理素质以及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使情境更具针对性。在短跑训练中采用情境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短跑水平,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习的关键在于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应用正确的情境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短跑训练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4 情境教学在高中短跑训练中的应用对策

4.1 情境设置

在高中短跑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与学生训练情况,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内容情境等;采用引导、提问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短跑训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设置情境内容时,教师应更多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短跑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感受短跑的内在价值,同时还要避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降低教学的趣味性。在短跑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群体追逐跑、障碍追逐跑等活动,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境中体会训练环节的变化。教师在引入情境教学模式时,应有效结合课程进展情况以及实际教学效果等,让情境教学发挥更大作用。具体而言,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故事情景法。教师根据短跑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与生活场景类似的短跑训练环境,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训练环境,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设置问题情境。在短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恰当引入灵活的情境问题,在开阔学生视野同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短跑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设置想象情境。在短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根据理论内容想象实践操作,进而提高短跑成绩。四是场地器材情境法。在短跑教学中,教师设置体育场地与活动器材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感官形象感染自身情绪,通过客观事物的构造激发其参与短跑训练的积极性。合理运用场地(器材)标记,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短跑训练更加形象化与多样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4.2 情境体验

完成情境设置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完成更多训练项目,让学生在情境体验过程中加强短跑训练。在情境体验中,教师应为学生灌输起跑、步频、步长等关键技术内容,并模拟不同的训练情境如体育教学训练情境、比赛教学情境、游戏训练情境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到情境模式中,提高自身短跑技能。在整个情境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参与训练的直观感受,并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设置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4.3 短跑技术掌握

学生在创设情境中可以掌握更多关键的短跑技术,如蹲踞式起跑、加速跑、弯道跑、终点跑以及途中跑等,并灵活应用到实际训练中。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真实感受短跑训练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短跑技术与方法。在全面提升学生短跑技术应用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短跑训练的效果。

4.4 短跑技术提高

在情境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短跑技能,使其在情境体验过程中抓住短跑技术的核心。在初步掌握短跑技术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短跑技术水平。在此阶段,教师应注重提升训练内容的层次,拓展短跑各个技术要领的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短跑技术的要领。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态,从而主动地去探索短跑技术的本质,做到全面掌握。另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短跑技术内容,并从实际出发设置情境模式,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充分发挥出短跑训练的效果。

5 结语

短跑是最基础的体育项目。当前高中短跑训练方式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较差。为此,高中体育教师应在短跑训练中引入情境教学方法,通过情境设置、情境体验、技术掌握以及短跑精进等环节,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短跑技巧,提高学生短跑训练水平,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师应力量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麦唛力量 (一)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