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就动机理论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21-11-21闫国丽

读与写 2021年34期
关键词:失败者成功者题目

闫国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百二十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成就动机理论作为科学的方法能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巨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正确认识这一科学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形式,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其以具体教学措施的形式落实下去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1.成就动机理论解析

关于成就动机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首先要对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该理论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耦合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1.1 成就理论概念解析。成就动机理论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默里提出的成就动机为基础。所谓成就动机,主要是指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完成某项事物的愿望或趋势。以此为基础,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提出了完整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主要表现为两种相反倾向: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所谓力求成功的动机,就是指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影响;避免失败动机主要是指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影响。根据这两种情感影响在一个主体中所占的比重,我们又可以将相关主体划分为追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追求成功者往往喜欢一些更加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这种挑战性主要表现为任务完成的概率为50%,这是由于存在一定的失败可能,所以任务的最终成功能够给相关主体带来巨大的精神愉悦和积极享受。避免失败者更愿意尝试一些成功惯例得到很大程度保障抑或是基本不可能会完成的任务,之所以在选择方式上表现得相对极端,主要是因为选择成功概率极高的任务可以有效避免失败,而选择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最终失败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心理的自我慰藉和他人的原佑。所以根据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主体,我们采取的应对措施一般是:对于力求成功者应当给予一定难度的任务,并且要严格把持评价标准;对于避免失败者,要尽量安排一些竞争性相对较少的任务,也要将整个评价标准设置得相对宽松一些。

1.2 成就理论与数学教学耦合性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而当我们将这一理论和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情况放到一起进行解读,便会发现二者之间具有以下几点耦合性:

1.2.1 学生实际表现的差异为教师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提供的基础。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教学措施的应用都是向全班学生公开的,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在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学习基础乃至性格特征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最终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效果。学生之间表现出的这种不同,为教师把他们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提供了非常严谨的依据。例如,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方式奔放且具有一定开拓进取精神的学生基本符合追求成功者的角色,而那些学习心得相对保守,以追求成功率为最主要学习目标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属于避免失败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相关标准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类,成就动机理论的有效应用提供了极为强烈的可能性。

1.2.2 成就动机理论的内容核心与数学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相似性和联系性。在成就动机理论中,我们之所以能够把相关主体划分为追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很重要的一个基础便是任务的布置及完成。而这种任务并不是指某种特定的或单一的任务,而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且具有综合性的概念,具体到教育中就可以进一步详细解读为学习任务。而教师向学生下达相关学习任务更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常态化行为。所以从这种角度理解,成就动机理论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之间具有非常强的相似性和联系性,这也是支持该理论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顺利应用的一个重要前提。

2.成就动机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经过上文阐述,我们对成就动机理论本身以及该理论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耦合性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所以,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本文针对成就动机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

2.1 学生类型的科学划分。学生类型能否科学划分是影响成就动机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终应用效果为何的一个重要变量。只有尽可能保证以科学的方式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追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具体的教学工作才能够有效开展下去。因此,学生类型的科学划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本文认为,教师在划分学生类型的问题上可以采取如下处置措施:

2.1.1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每一名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力度。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状态对他们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是我们将学生进行科学划分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在实际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两个标准: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学生在自主探索新知识时的踊跃性。发言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适合最终发言的正确率有一定关联性的,学生发言次数的增多也就意味着在发言过程中犯错的概率也会增加,但如果犯错的增加并没有磨损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就说明学生更倾向于追求成功者的角色类型。反之,则更倾向于避免失败者的角色类型。与课堂发言积极性相比,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表现的踊跃性更能有效评价出其究竟属于何种类型。因为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学习情况,客观情况的复杂性也就导致学生犯错的概率会增加,如果学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犯错而降低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踊跃性,那么显然是属于追求成功者这一类型的。反之,则说明学生更加倾向于避免失败者的角色。

2.1.2 结合学生的评价。虽然教师通过加强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关注的方法能够基本保证每一位学生所划分的类型相对准确,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类型划分的准确率,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的形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两种方式,评价的主要方面包括学习、为人处世、性格特征这三个方面。在得到学生的评价结果后,教师以此为依据划分全班学生类型,以此确保接下来的工作能够建立在一个非常严谨且正确的基础上。

2.2 依据不同学生类型开展工作。通过教师自身观察与学生评价这两种方式将全体学生划分成追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这两种角色类型是我们开展成就动机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第一步,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类型开展相对应的工作:

2.2.1 追求成功者。根据成就动机理论的方法论,对于追求成功者,我们要给予其新颖性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而且对于整个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标准也要尽量设置得严格一些。根据这一方法论的指导,数学教学工作中,对于追求成功者这一类型的学生应当侧重于预习性的任务、较难题目的分析以及新知识点的探索。我们以“相遇性”应用题为例作详细阐述,教师在书本知识讲解结束后首先在黑板上列出一道题目“已知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时速为55千米,一辆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时速为70千米。两辆车同时出发,请问多久相遇?”学生刚刚学习了这一部分的知识,所以能够列出算式“500÷(70+55)”并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但此时教师将题目条件作出变化形成新的题目“已知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时速为55千米,一辆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时速为70千米,客车出发两小时后货车出发,请问它们何时相遇?”这一题目改变了两辆车同时出发这一条件,所以整体难度上升了一个档次,此时教师通过点名的方式要求追求成功者类型的学生针对题目进行分析,由于题目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但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书本知识。所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符合追求成功者这一类型学生的需要。在学生解答题目过程中,教师对于评价的标准也要更加严格,例如要求学生首先明确题目的分析思路、作答过程书写要整洁、计算结果要准确以及最终数量的单位也要标出。按照成就动机理论的相关指导原则开展教学工作,可以帮助追求成功者这一类型的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

2.2.2 避免失败者。在成就动机理论中,关于对避免失败者的方法论指导主要表现为尽量安排竞争性不强的任务,当他们取得成功时予以表扬,而对整个任务的细节评价标准也要适当宽松一些。按照这种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此类型的学生采取一种相对包容的态度,在保护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能指导其数学综合素养得到全面进步。我们仍然以上述两道题目的教学为例,第一道题目是非常基础的,学生作答的正确率可以得到保障,所以教师此时可以要求属于避免失败者这一类型的学生到黑板上作答,当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后,教师予以表扬和肯定。与此同时要求他做第2道题,只不过要给予他一定的提示增加整个题目解答的准确率,例如教师提示到“客车先出发,两个小时之后货车才出发。这也就是说,如果两辆车同时出发,那么整段路程的距离就发生了变化。”学生得到教师的点拨能够有效整理自己的思路,对题目的隐性条件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把握,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尤其是当学生解答工作完成后,教师关于整个解答质量的评价标准要放得相对宽松一些,例如允许学生没有写出对于题目的分析(因为这在考试中也不是必答部分),更加侧重于对学生顺利完成答题这一最终效果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对学生形成鼓励和支持。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评判细则相对宽松也是原则的,例如学生的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时,这种错误直接影响了最终的答题结果,所以此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提醒学生仔细计算,保持认真和专注。

3.结语

成就动机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能够对我们的生活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在教育领域中充分重视对这一理论的解读与研究,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整个教学工作,为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创造便利条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尤为注重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与解读,深入挖掘其理论精髓,为其教学过程中继续发光发热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失败者成功者题目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成功者的秘诀
辛苦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不要把孩子从弱者变成失败者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辛苦
胜利者与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