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2021-11-21江桂珍
江桂珍
(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中心小学 福建 建瓯 353131)
1.乡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弊病
乡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理念落后,习作教学模式老套、单一化,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乡村小学生活动空间小,留守儿童多,缺乏阅读与生活实践,习作上严重存在内容空洞虚假,语言单调乏味的现象。
2.提高乡村小学习作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2.1 以读促写,培养良好习惯。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是相得益彰的,教师要坚持精读课文,并将阅读与习作融会贯通。阅读前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揣摩精彩的语段,重点句子,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多谈感受,加强对文章写法的把握,然后加以随堂练习,进而提高写作能力。这样的课堂精读可以促进写作,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赏析梁晓声的散文《慈母情深》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描写,并仔细品味,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和“我”情感的变化。有学生找到母亲工作厂房的描写,圈画出:低矮、压抑、潮湿颓败等词汇,感受母亲含辛茹苦,生活不易。也有同学看到“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的身影,领会了作者见到母亲时的震惊、心酸的情感。还有同学触类旁通,赏析母亲掏钱给孩子买书的动作描写,读懂了一颗炽热的爱子之心。我顺势归纳本文的写法:回忆难忘的事情时,应当关注特定的场景,捕捉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进行场景描写或人物描写,进而抒写内心感受。最后联系课后习题,请学生们说说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试着写写。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品读、赏析课文在先,老师适时指导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随堂练笔,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不仅避免了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还提升了本单元习作的质量。
2.2 演绎课本剧,激发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教师让学生表演课本剧,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揣摩说话的口吻,拿捏人物的动作、表情,洞悉人物内心世界,积极有效地解读文本,还可以挖掘学生的表演天赋,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名著读后感习作教学中,我先让几位学生表演课本剧《草船借箭》,叮嘱同学要仔细观察周瑜、诸葛亮、鲁肃几位小演员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是否与文中的描写相吻合,同学们认真观赏、用心感受、独立思考。表演后,让学生描绘表演过程,畅谈观众感受。学生们纷纷把自己观看后的喜悦、收获、思考和大家分享。有讨论故事情节的,有对人物评析入木三分的,还有阐述自己的真知卓见的……观后感受令人耳目一新。最后教师点拨读后感写法,他们就能由被强迫地“要我写”华丽蜕变为“我要写”,由于学生的表演欲望、谈论欲望得到激发和满足,所以习作,学生们能不拘一格,畅所欲言。可见,课本剧表演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挥、自由思考、大胆表达的宽松环境,说读后感成为写读后感的开路先锋。
2.3 运用微课,提高教学效率。微课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借助图片、视频、音乐、动漫等多媒体形式,对习作教学中的某个写作技巧、教学环节或活动展开一个短小精悍的授课方式,这样的习作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情景,在老师的巧妙布局下点燃创作热情,提升课堂效率。
比如在讲解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写作技巧前,笔者把学生课外拔河比赛的视频整理为微课资料,课上让学生重温拔河场景,观看后请学生说说拔河比赛的激烈过程。想一想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描述变得精彩生动?同学们像是瞬间被点燃的烟花,兹兹燃烧着并迸发出绚丽的火花:他们有的从比赛的敌我双方绘声绘色的描述比赛,有的从围观人群的呐喊、欢呼中去渲染声势。老师则在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情境下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妙处。该次习作课利用微课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让他们重温课外活动,学生以说话的形式描述了拔河赛况,说话训练环节又为后面的片段场景描写打开了写作思路,激活创作灵感。微课教学不仅可以运用在指导习作技巧上,还可以运用在预习习作,鉴赏优秀习作,评价习作等诸多环节上,借助微课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将片段写作纳入到说写结合中,提高教学效率。
2.4 注重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习作源于生活实践,又比生活更为精粹。传统的习作教学老师注重的是写法指导与范文朗读,容易导致学生信条化,写作思路被拘泥于狭隘空间。生活的范围有多宽广,习作的天地就有多广阔,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探索真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形成自己的认知理念,并且发掘、收集美好的人与事,提炼为习作素材。在清明时节,学校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学习爱国精神;活动课参观江氏宗祠、清代古民居、龙池百官村的养蒙书院,秉承先祖遗训;暮春,陪伴大人采摘茶青,烘烤制茶。祭扫、参观、劳作、玩耍、读书等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欣赏自然风光,体验乡野生活,收集写作素材。这样学生们下笔文思泉涌,就能抒写真实感受。譬如:有位善于观察的学生在《乡野趣事》开篇中写到:“乡下孩子对嬉戏玩耍是情有独钟的:不必说在杨柳依依的溪边垂钓,不必说在知了声声的树林子中捕蝉,也不必说在硕果累累的园子里偷吃,单是在山坡草地上打滚、捉迷藏就有无限乐趣了。”岂不是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坚持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阅读能开拓视野,积累语感,提高思辨能力。学生只有不断地阅读积累,才能在写作时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若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出好作文的。
3.总结
教师应当正视学情,运用课改理念,读写结合,活动激趣,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乡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从而提高乡村小学生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