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运动科学知识引入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021-11-21白胜超
白胜超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4)
青少年正值身体发育和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开展健康教育更是刻不容缓。有学者指出,学校体育除了传授运动知识与技能,本质上是注重保持青少年身体健康,而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堂上,依旧是更注重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对健康知识的教育较少。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将运动科学知识引入青少年体育课堂来提高青少年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水平,已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议题。
1 青少年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
近些年,我国青少年体质下滑严重,青少年群体的肥胖率在逐年增加,且农村地区的增长速度超过城市地区。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也表明我国青少年存在肥胖率较高、近视率较高等问题。因此,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寻求具体的实施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治本之策。从学校教育和青少年个体方面来看,科学合理的运动将是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方式。
国内外许多学者指出,身体活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进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青少年身体的良好发育。有学者指出,运动能有效促进健康,认为科学的体育锻炼对26种不同慢性疾病具有显著效果。曹振波指出,运动参与对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有积极作用。同时,运动离不开科学的指导,体育教师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2 学校体育中的运动科学
运动科学知识涵盖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多种人体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既包括浅层次的科普知识,也包括深层次的基础研究。运动科学知识对运动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如运动兴趣的培养、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运动过程中强度的控制、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放松与整理活动、运动营养的补充、运动与代谢活动的变化、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运动对成长期基础代谢的影响等。体育教师合理地应用这些知识,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运动兴趣,更科学地指导青少年运动,更合理地避免青少年的运动损伤,进而更准确地把握青少年的运动与健康。青少年通过学习相应的运动科学知识,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健康状况。目前从国内检索的文献来看,运动科学知识与青少年体育教育结合的研究较少,导致有关运动科学知识的科研成果无法落地生根,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 运动科学知识引入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现存问题
体医融合为我国学校体育培育青少年的强健体魄带来了机遇,运动科学也将发挥出重要价值。目前,在运动科学知识引入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一直被忽视,体育教师对待运动科学的态度、青少年对运动常识的了解程度等都有待调查明确。(2)运动科学知识的引导可能会对青少年运动产生影响。例如,在运动心理方面,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图,激发青少年运动兴趣和提高运动智力;在运动行为方面,可能会影响体育课堂及课下的运动量、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在运动能力方面,可能会影响青少年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等。因此,运动科学知识的实际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验证。(3)运动科学需要结合青少年现有的知识状况,否则难以进行有效应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然而,现有教材《体育与健康》受篇幅限制,仅有部分章节介绍了运动科学知识,未能合理地引入运动科学知识。同时,体育教师应根据其他学科的学习进度,制定合适的运动科学知识体系。(4)在青少年体育教育过程中,运动科学知识的空缺将会影响青少年对体育教育的深刻理解,导致青少年从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转接中出现教育缺失。因此,运动科学知识引入青少年体育教育既需要体育教师的教学引导,也需要青少年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家长及社会的支持。
4 运动科学知识引入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思路分析
4.1 调查青少年运动科学知识的普及现状
分别对体育教师运动科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现状、青少年运动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青少年家长运动科学知识的认识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
4.2 明确运动科学知识的引入对青少年运动情况的影响
针对运动科学知识的引入,对青少年运动心理、运动行为、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4.3 构建青少年体育教育中运动科学的知识体系
对运动基础知识进行提取、优化,并分别构建青少年版运动科学初级知识体系和体育教师版运动科学应用知识体系。
4.4 分析运动科学知识引导青少年体育活动的路径
进行学校教育和规章层面的实施路径分析、家庭教育和生活层面的实施路径分析、社会关注和媒体层面的实施路径分析、政府指导和政策层面的实施路径分析。
5 运动科学知识引入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实施路径分析
5.1 运动科学知识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普及现状调查
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选取学校的体育教师、青少年及家长等。调查内容主要为体育教师对运动科学知识的应用情况、青少年对运动科学常识的了解情况、家长对运动科学的认识情况等方面。
5.2 运动科学知识的引入对青少年运动方面的影响
研究可以采用实验法。实验指标初步选取运动科学知识点中“动机与兴趣”“运动代谢与能量消耗”“运动免疫与健康”“运动后的机体恢复”“球类的简单力学”“运动中损伤预防”6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保证体育教师能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教师在每次体育课开始前的5 min进行知识点教授,使青少年学习并掌握。通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运动科学知识指导教学,以及青少年学习运动科学知识指导自身运动2方面的共同作用,实现运动科学知识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引导。
实验对象可以设置为初二年级、高二年级的青少年,每个实验班级只讲授1个方面的知识点,并设置相应的对照组班级,为期1学年,对青少年进行实验前、中、后的评测。评测内容为:(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图、运动兴趣等心理变化,主要依靠心理测试量表。(2)运动量、运动频率、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运动行为的变化,主要依靠运动量表。(3)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等运动能力方面变化,主要依靠运动测试。
5.3 青少年体育教育中运动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研究可以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访谈法。根据前述2部分的研究结果,查阅相关资料,搜集运动科学知识相关的材料,从以往学科知识中进行全面的提炼。依托现有的学校体育教材,根据查阅的资料按领域和功能全面总结运动科学不同方向的知识,并分析其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别归纳构建青少年版运动科学知识体系和教师版运动科学知识体系。通过对业内专家、体育教师、青少年等进行访谈,对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运动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方式。
5.4 运动科学知识引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推广路径分析
研究可以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参考类似研究的推广路径,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学校教学和规章、家庭教育和生活、社会关注和媒体、政府指导和政策等不同层面的应用路径,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初步实施,观察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6 结 语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肩负着增强民族体质的历史使命,运动科学知识应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发挥重要价值。本文对运动科学知识引入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路径进行探析,立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旨在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效果,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为我国青少年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