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方法分析

2021-11-21田雨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34期
关键词:企业会计课程内容案例

田雨 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

引言

《金融企业会计》是一门具有独特性、专业性的会计教学课程,其中的教育内容与金融、会计等专业内容有着紧密的关联。基于此,其中通常会涵盖诸多关于金融的知识内容,对应用实操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学习者来讲具有较高的难度。教师在具体开展此门课程的教育工作时,应当将金融知识、会计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精准的掌握,由浅入深的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

一、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

(一)课程内容中的专业性以及实践性较强

其一,《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当中的内容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具有较大的跨度。《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当中涵盖了银行、证券、租赁等诸多行业的专业知识内容,并不是针对某一种部门以及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内容进行讲解,课程内容对应多种行业与产业。基于此,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内容覆盖面较为广泛,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其二,《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当中涉及诸多关于实践方面的内容,对学习者的金融专业基础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否则会严重降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核算方法较为特殊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内容当中所对应的核算对象通常是一些较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单位,尤其是一部分商业银行机构,其中的各种生产以及运营活动基本都与物质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销售等诸多环节以及流程相脱离,主要是进行货币的流转。此类企业单位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不会对货币资金的形态进行变更。基于此,《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内容当中所涉及的科目设置、账目整合等工作的基本工作程序以及核算方式都与普通的生产企业会计工作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三)经营、生产业务创新频率较高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都会促进金融行业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从客观角度来看,金融行业领域需要不断对各项业务进行创新,从而有效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需要。想要在市场当中占据优势竞争地位,与市场用户的具体需求相契合,相关金融企业就要不断实现经营业务与产品生产方面的革新。与普通的生产企业进行对比,金融企业推出的产品数量较为繁杂多样,在业务方面经常进行创新与改变。因此,金融企业会计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的业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会计工作方法,遵循对应的原则,并随着业务的变化而进行修正与革新。

二、金融企业会计教学现状

(一)授课教材内容存在问题

立足于教材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授课教材在版本、种类方面都十分复杂多样。然而,多数教材在编撰质量方面都不够理想,教材内容新颖程度不足。教材的版本不同,对同一个概念的解释通常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为相关教师的教材选取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除此之外,在同一部教材当中,在针对某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时,常常会产生会计科目不相同的状况,并且没有针对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给予妥善的解释,对于授课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并且在学生自行阅览教材以及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会导致其产生诸多困惑。立足于教师授课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许多教材当中会大量提及金融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内容,利用极大篇幅解释相关概念或者描述理论内容,对具体工作流程以及实际案例的解析内容较为稀缺。即便针对一部分理论内容的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也仅仅是简要提及或说明,对其中的原理以及具体内容进行解释时严重缺乏透彻性以及深度,难以深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存在不足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当中设计到会计、经济、金融等诸多专业的理论内容,想要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金融企业的各项业务以及生产情况,就要全面重视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然而,许多学生学习这部分专业知识的初期经常存在基础不牢靠的情况,因此在学习这部分课程时往往会感到吃力。与此同时,与普通的生产企业有所不同,《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所对应的企业在业务以及产品内容方面较为特殊,学生仅仅通过课堂对其中内容进行浅层理解,并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实操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授课教师存在经验不足以及教学目标不清晰的情况

现阶段,从事《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工作的多数教师都是刚刚从各所高校毕业,因此在金融行业领域的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不可避免会拘泥于教材内容,更多应用照本宣读的方式讲解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实际的联系,或者对课程内容与实际案例难以进行科学联系,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一部分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进行清晰的定位。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实操能力以及创新思想的培养工作采取忽视的态度,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优化。

三、开展金融企业会计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对教材进行细化分析与选取,提升授课质量

首先,《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授课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挑选适宜的教材。教材对于课程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材种类已经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教材在质量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教师在选取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对备选的授课教材进行细致的阅览与研究,选取编撰形式标准、内容丰富、质量优良的教材版本。其次,教师可以自行编撰授课教材。一些长期教授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以及将此课程内容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教师,可以将自身的研究与授课经验进行整合与反思,编撰出具有高度适用性、科学性的授课教材,融入其他教材当中的合理内容,并且其中添加更多的实操案例以及解析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材料。

(二)课堂上结合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教授《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实际案例的联系,适时地列举一部分近些年来出现或者频频发生的金融、经济方面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与探究,例如,教师在针对“营改增”政策进行讲解后,可以鼓励学生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变动情况以及会计处理工作的方式变化进行分析,探究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变化状况。利用此种实际案例开展教学工作,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能够对金融事务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有效强化学生在金融企业会计方面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三)重点开展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抓住重点内容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本身具有十分强烈的实践性,相关教师在具体教授此门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以及会计事务处理能力等。教师可以向所在院校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其能够针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在校内引入相应的实践模拟系统,并为学生提供具体实践场所。此后,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熟悉金融企业会计的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对其中的重要凭据以及单据等资料的实际效用有清晰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与学校达成共识,与校外相关企业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使其能够为本校学生提供对应的实习机会,使其能够在企业当中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结语

总而言之,《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是一门具备高度专业性以及实践性的科目,相关教育人员需要对此专业的主要特点以及对应行业有清晰的认知,选取合适的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选取合适的授课教材以及教学材料,在课堂上更多地联系实际案例,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机遇,从而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企业会计课程内容案例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