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2021-11-21李莎
李 莎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 重庆 沙坪坝 400030)
“合作交流”是分享交流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1]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借力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团体优势,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1.科学编排合作小组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小组合作变成了“优等生讲堂”,“学习困难学生”只能默默旁听。怎样才能让性格不同,爱好各异、能力各有长处,各方面具有鲜明特征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怎样搭建平等、和谐的合作学习关系呢?
1.1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搭配型分组。结合学生的实情,根据男女性别、学业优劣、性格表现、能力爱好等诸多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内成员有差异、整体学习能力在同一均值水平线上的学习小组。组员内部有差异,为小组内的互帮互学,提供空间可能性;各小组整体水平较一致,是为小组间公平竞争奠定基础。建组成型后,还要以学生的生理健康(如视力)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调整。比如横行,前3行每周轮换1、2、3行的位置,后3行同理;竖列以大组为单位,每周依次向左移动1列。搭配分组促进每个学生发挥和发展个体学习能动性,主动参与,共同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
1.2 发挥小组学习功能,成员分工明确。一般情况下小组内有:
组长1名:负责组织展开组内的讨论交流,调控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进程。
记录员1名: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的时间、讨论结果。
观察员1名:负责检查确保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汇报员1名:负责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向全班同学汇报。
汇报结束后如有遗漏,组内其他同学可做补充讲解。合作学习的初衷是使每个学生能力得到发展。组内设立的不同岗位具有不同责任,匹配不同的学习能力,蕴藏着不一样的挑战乐趣,应该科学的进行轮换。小组合作初期定岗位,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帮助他们在组内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小组合作进行到中期,可定期调换岗位,鼓励学生尝试挑战不同的岗位,挖掘学生个人潜在能力,也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重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的机会。
2.准确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一节课中小组合作频繁,肯定会分散学生的专注度,影响学习效果。什么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合作才能解决的?备课时,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摸清学生的现有学习情况,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合理找准合作机会,在单个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须发挥团体智慧时,展开小组学习。
2.1 小组合作学习来搭桥,逐一破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常常是教学难点,也是一节课中让多数学生头疼的知识。面对重难点问题,部分中高水平的学生是持不确定的理解;中低水平的学生又所知甚少,常常一筹莫展。此时教师提出支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沟通中,思维逐渐清晰,找准关键点,思路明确,化难为简,理解重点,难点也迎刃而解。
2.2 质疑问难寻求帮助,合作讨论小组解决。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迅速、精准地筛选典型问题,交付小组讨论解答。学生自问自思,互问对答,思维上彼此提示,思考中彼此补充,在合作学习中,发展解答交流能力,不知不觉中培养起学习主动性。
3.变化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建立评价机制,有利于活动效果的反馈,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和同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被评价对象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合作意识。
3.1 评价对象可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个人智慧与团队智慧结合的学习,评价对象既可针对某一位学生,也可面向某一个小组,还可把个人能力突出的一位学生与所在的小组结合评价,总之,被评价的对象多元化,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具体实施评价,可一课一评分,一天一排名,一周一小结,选出评分最优小组、最有默契小组、最佳互助小组等特色小组,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感悟到自己的努力是为团队的成功添砖加瓦,体会到个人与团队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和信心。
3.2 评价主体多样化,当下的课堂,不再是单一由教师做出评价的课堂,在合作学习中,还会注入学生评价和小组自评的新鲜血液,培养起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评价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评论,更能感同身受,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之,提出不足也是对自己的警醒。小组自评是从内部进行剖析,既能发现组内合作的优势,还能查找到缺憾,想出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言行在小组中的作用,提高合作能力。不管何种评价方式,最后都应由教师进行建设性点评,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今天的世界,更加需要培养善于合作的人才。今天的教师,在教书育人之路上,更应把培养具有团结合作精神的人放在首位。培养会合作的学生,使他们在团队中学会沟通互助、学习生存共进,在合作中发展和发挥自身潜能,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