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2021-11-21李景红
李景红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幼儿园 安徽 淮南 232200)
客观再现性美术与主观表达性美术是美术表达的两种方式,对于幼儿而言,其不具备成熟的美术工具运用能力与美术技能使用经验,而在再现一方处于弱势,但亦由于此,其能够保持自由的创造力,针对在自身最原始、纯感性视角下的事物、事件,通过自由的想象与联想进行表现性的抽象表达,这亦是美术一直在追求的境界目标。但教师却往往以惯性的成人认知经验与审美思维限定幼儿的审美表达走向,导致其创造力的早夭所以。
1.对创意苗头的鼓励与扶持
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培养亦是如此。在幼儿按照自身的认知经验与情感进行美术创作的初始阶段,教师会发现其对事物表达的“奇怪性”,即其不符合既定的常理或常态,而直接对其进行横加干涉,以自身经验取代幼儿经验,将其创造之把强硬扭转至“正常”的轨道之上,在失落“创造”本意的同时,亦扼杀了幼儿的创意幼苗。这亦便直接造成了幼儿创造力生长的失败。因此,教师面对幼儿“不合常理”的得美术表达倾向时,唯一应做的便是对其创意苗头的鼓励与扶持。
例如,在一次美术绘画课上,我让幼儿去画一只草莓,我则来回进行巡看。其中一位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却将草莓画成了兔子的形状,即草莓上面的叶子为兔子的耳朵,草莓则为兔身。对此,我的第一反应则是对其进行干涉,以纠正其为“正常的草莓”,但我最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反对其大加鼓励:“啊,你画的是一只兔子草莓,真可爱”。因为我知道这是幼儿依凭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印象选择创造出来的作品,是完完整整的自我表达,如其可能喜欢兔子,也喜欢吃草莓,便单纯地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而没有过多理性意义上的考虑,这恰是成人美术所欠缺的由单纯得来的创意。且此能够使得幼儿坚持自己的想法,将创意做出更进一步的延伸。而反之,如若我在发现其“兔子化”的表达倾向时便立即干涉,幼儿的创作情绪、创造力等的高低值皆将会大打折扣。
2.对创作过程的提醒和追问
在保障对幼儿美术创意苗头的顺利发出之外,还应扶持其成长,以促创意的成型与在作品中的完整落实。这便需要教师引导者在其创作过程中进行关乎客观性内容的提醒与关乎其表达方式的追问,以使其能够顺利运用外在工具完成表达、使其对自身的创造观念更加清晰,同此亦作为一个教师理解幼儿及其作品的过程。
例如,在上述“画草莓”的美术绘画课堂中,针对既已提到的“兔子草莓”,在幼儿创作过程中,由于其上色与分辨颜色的需要,其会问我:“老师,这是什么颜色啊”,我则会针对此认真回答。此外,在“兔子草莓”的轮廓之外,其又并未将颜色按照正常理性的逻辑涂成“绿叶莓红”、亦并非在“兔子”基础上涂成“白中透粉”的,而是兔子耳朵(草莓叶)为蓝色,兔子身体(草莓身)为粉色,兔子尾巴为黄色。我了解这是其对颜色独特的感知与搭配审美,但为更进一步了解其心中所想,同时使其自身亦能够对自己的创作观念具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我则向其提问:“老师觉得你涂的颜色很奇特,你可以和老师说说为什么涂这三种颜色吗”,其回答是:“我觉得彩虹是这样的颜色,很漂亮”。可见,幼儿的思维是不符合客观逻辑规律而为跳跃性、自由性的,其可以将兔子、草莓、彩虹此并没有明显联系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新事物,这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浅薄,但亦是其具有极大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恰为美术所不遗余力追求的目标的由来。
3.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以往的美术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从头至尾的示范,并且突不出重点、难点,所以导致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让幼儿能掌握绘画难点,更好的进行自我表达,我们可以采用幼儿同伴示范法和教师重点、难点指导法,比如画小猴子的尾巴,小朋友们很容易把小猴的尾巴画得又粗又短,而不是细细长长的。我们可以在开始绘画教学活动之前先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让其他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什么地方画得不好,找出他们共同存在的难点,然后教师抓住画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指导,这样既能体现教师的指导性,又能让幼儿把握难点。总之,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尽量少干涉,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要善于了解、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各种情况准确把握,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幼儿技能技巧。
幼儿的世界是崭新的、奇特的、美好的,且具有无限可能的创造活力与空间,教师引导者所应做的即是进入到幼儿世界,以幼儿的视角、专业者的思维进行对其创造潜力的挖掘和引导,以不使其失去这天生的创造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