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让飘飞的蒲公英扎根习作的土壤

2021-11-21马美双

读与写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子女习作

马美双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镇中心小学 浙江 金华 321000)

随着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外地青壮年劳动力加入了建没浙江的队伍,随之而来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除少部分进入城区学校,很大一部分进了城乡结合部的公办学校。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整个金东区离市区最近的农村小学,全校共有学生388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190人,占48.97%,堪称半壁江山。经调查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都在身边的占82%,其中一方在身边的占13%,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寄养家庭照管的占5%。这些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背井离乡,远离熟悉的环境,远离熟悉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成立到处飘飞的蒲公英。他们中很大一部分还缺少父母的关爱,在身体发育、心理健康、学习能力和习惯等方面与本地学生都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写作方面,缺失和偏差更为明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就从自身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角度谈一谈切身的体会和粗浅的经验。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写作方面的现状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需要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习作却存在一系列问题。

1.1 抓耳挠腮,无话可写。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听到要写作文,马上就把头缩进去了。他们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应该怎么写,咬着笔头,皱着眉头,半天憋不出一句话。

1.2 思想幼稚,内容空洞。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小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不能透过人、事、物的外部特征深入到深层、核心。因此,就无法写出平凡生活中包含着的特殊意义。

1.3 选材陈旧,没有新意。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积累浅薄,平时不注意补充鲜活的生活素材,仅仅记住有数的几个事例,几句名言,一用就是一个学期甚至几年。

1.4 模仿抄袭,缺乏思考。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和子女对学习不够重视,作业应付了事,作文写作时直接抄袭或套用,没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1.5 写完了事,“不思悔改”。不仅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几乎所有学生在作文时都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万事大吉,认为修政是语文老师的事。即使被逼着修改,也只会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很少有人能从全局出发,看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选材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结构是否紧凑……

2.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写作方面诸多问题的措施

2.1 打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消除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歧视和偏见。新生入学,不论户籍是本地还是外地,坚持混合性编班,使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学习权益,不论是学校的基础设施还是师资配备。通过平等的学习生活,让这些外来学生不再格格不入,能正确看待自己和本地的同学,与他们进行积圾的交流、互动,进而能真正地融入班级,融入当地。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文化水平,是否是留守儿童等;要对家长进行培训,要让他们明白重视读书,就是重视孩子的未来;要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书目,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家校形成合力,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

2.2 海量阅读,增加思维的广度,丰富作文的内容和内涵。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为写作积累材料和写作经验。大教育局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历来名作家都注重阅读的作用,杜甫就曾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司马迁为写《史记》所阅读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因此,笔者认为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解决阅读问题。怎么解决呢?

(1)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阅读的重要性讲了,阅读的方法指导了,没有时间去读,一切都是空谈!我校的做法是: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精读,不仅把书读完,还要把书读透,力求读懂,不断提问,争取“读以致用”;中午,“阅读写字”课时间,讨论,交流,分享,抱团阅读,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课后、放学后的碎片化时间,自由选择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写批注、画插图、做摘抄、写读后感……)

(2)给学生提供足量的可读的好书。我校很多外来务工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拿不出钱不断地给孩子的课外书更新换代,在自己买的基础上,学校给他们创造条件读书。学校定时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班级组建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指导学生和家长到城区的图书馆借阅图书。

2.3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阅读课上学生学了什么写作手法,马上就提供机会让学生用。学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就让学生写拟人句;学习了总分总的结构就练习列总分总的提纲,进而写总分总的文章。这样不仅巩国了阅读教学要完成的知识点,又大显身手锻炼了写作能力,岂不是一举两得?

2.3 找准起点,捕捉亮点,多方展评,赏识强化。习作课之前,教师要充分备好课,特别是“备学生”,找准学生的起点,教在“学”的起点。然后,运用各种手段,教给孩子各种解决习作重点和难点的相关写作知识,给孩子补齐短板,拾起写作信心,从“根”上给孩子以力量。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写作的关键时期,“兴趣重于黄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习作,只要取得一点点进步,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题目,一个好句子,也要进行及时的肯定,让这个“点”闪光。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会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学校的做法是登台朗读、在教室张贴、在家长钉钉群里发表、推荐给报纸杂志、自编作品集……不仅优秀的作文,学困生的作文只要有闪光点,也在教室张贴,在家长群里发表。经过培训的家长一定是不吝赞美的,孩子得到表扬,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会激发出潜能,心智开启,灵感涌动,从而从成功走向成功。其实这样做既表扬了孩子,也激励了家长。家长有了强烈的自豪感,会更主动地关注孩子的学习,会不自觉地提高对孩子的期望,这就把家长牢牢地捆绑在孩子学习写作的战车上了。(当然,也要防止矫枉过正,防止家长越俎代庖帮孩子写作文、改作文)

2.4 尊重差异,期待成长。每个孩子写作素养有优劣,能力有高低,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努力程度和发展状况,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教师对学生的要求,给学生的评价都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只要有可能,学生习作都进行面批并给予具体的指导,耐心期待学生一点点地成长。老师每次上习作课前自己要先写好下水文,习作交流时也要带头展示自己的作文,为学主树立榜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

写作是小学语文的重头戏,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症下药,从兴趣激发、知识积累、技能习得、习惯养成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用作文“言其心声,表其心意”,特别是要让相对弱一点的飘飞的蒲公英也能在习作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子女习作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李聚奎:留给子女的“丰厚”遗产
Tomb-sweeping Day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进城务工人员不想上社保”背后的大问题
习作展示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