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1陈玲丽
陈玲丽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州山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31)
阅读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语文的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的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感受文章的情感。
1.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阅读时间较少。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示范阅读,然后对学生进行讲解提问,这些内容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较少。这就导致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草草结束,不能深入地理解文章,对生字、难以理解的内容也囫囵吞枣,学生的阅读成为教学中的过渡环节。
1.2 课堂阅读缺少指导。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时候,更多的按照提升成绩的方式进行,方法较为单一、生硬,缺少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通常是用请同学们有感情的阅读,这一类似的词语来指导阅读,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导致阅读流于表面,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对于在阅读一些篇幅较长、句式较多的文章时,在长短句的换气、停顿等方面教师很少进行指导,导致学生不会阅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2.1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形式过于单调,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昏昏欲睡,丧失对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1]。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的背景音乐、视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学生通读文章的基础之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讲述中国在那个年代的故事,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然后再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带有感情的阅读,这样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能够调动学生的读书欲望。此外,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阅读能力和水平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氛围。
2.2 结合学生理解进行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理解了文章才达到了阅读的目的。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将理解和阅读分开的现象,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解前阅读一遍,讲解后再进行阅读,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感情,但是学生根本没有对文章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理解为基础,通过阅读来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观潮》这篇文章的时候,有这样的语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读,很多学生将重心放在了霎时这两个字上,而有的学生则将重音放在“奔腾西去”上,这说明学生对于文章理解还不够深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阅读,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掌握阅读的技巧。学生能够富有感情的阅读,对于钱塘江大潮的理解,也就愈加深刻。通过理解和阅读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2.3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学形式是十分多样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有着自己适用的范围和特点[2]。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形式。当需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时可以采用范读的形式;当文章对话较多,情节较为紧凑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不一而足。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目标,合理运用。范读是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情境,感受阅读的氛围,在课堂的教学中不能过多的使用,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仔细品读。分角色朗读,也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阅读能力,避免学生为了表现一个角色,而忽略了其他角色的阅读。在各种形式的阅读中也要注重使用的环节,没种形式的阅读都有着自身的任务,教师要结合教学的目标和意图合理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地阅读策略,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改进教学方法和观念,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