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研究
2021-11-21刘红珍
刘红珍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实验中学 山东 广饶 257300)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代替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学习积极性高,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进步,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浅谈初中语文实现分层教学的方法。
1.尊重学生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进入初中后,语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开始逐渐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要接受更大的挑战。学生间在语文学习中的造诣出现差异化。不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语文各项学习能力方面均呈现出差异性。所以,语文教师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1]在进行学生分层时,教师要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真实水平,全面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兴趣和特长,语文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在掌握了这些有用信息后,再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采取隐形分层的方法进行,顾及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在学生间造成层级观念,以避免打击到语文学习评价较差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根据掌握的资料,将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学生表现为语文基础扎实,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强,学习出色;B类学生表现为具备一定语文学习能力,能够较好的完成语文课堂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C类学生表现为语文基础较差,在语文独立学习中存在困难。学生分层后,再进行接下来的分层教学。
2.分析教学内容,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
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由浅入深的阶梯式设置,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都要按照三维目标的递进关系去安排教学。只有在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学习,少走弯路。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是文章学习的最基本的知识,属于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一般是字、词、句的积累,这部分内容要求ABC三类学生均要熟练掌握。一定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尤其是基础差、理解力有欠缺的C类学生,需要在这部分学习内容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是在掌握教材中的基础内容后进行的教学内容,属于语文的应用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难度,这部分对C类学生来说属于拔高的内容,需要扎实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但是属于B类层面的学生应掌握的内容。三维目标中最能考验学生语文功底的部分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为这部分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检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这个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提升语文应用水平。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梳理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分层教学目标,同时也是为学生们理清学习思路,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全体学生要在知识学习上明确三个重点,尤其针对语文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在以下三方面的学习中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扶。第一、要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提炼出苏州园林的特点,并清晰说明顺序;第二、学习文中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第三、培养阅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型目标的设定: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内心激发对祖国的热情,并学会用这种写作手法进行独立写作。
3.实现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分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在传统的教学中,一提到作业往往会想到“题海战术”四个字,为了巩固课上教学成果,增加题量。这种课后教学形式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分层教学法在课后作业和辅导这个环节将会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比如,针对C类学生,教师辅导的侧重点是指导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弱势点,并通过作业、测试等形式捞取具体的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行查漏补缺,尤其是新知识点的掌握上,要督促学生跟住队伍,不能环环脱节。对于A类的学生,教师要将课后的辅导重点放在语文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如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等。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法,不仅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更是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和创新。以尊重学生差异性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放弃每一名学生的教学观,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分层教学法值得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