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法规》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隐性融合应用研究

2021-11-20李铭周雪峰杨帆彭晶蓉刘冬

红豆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李铭 周雪峰 杨帆 彭晶蓉 刘冬

【摘要】基于思政工作与教学过程融合的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资料分析的方法,从《建设法规》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进行分类汇总,匹配到相应的知识契合点,实现隐性融合。研究成果能够改变当前的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

【关键词】建设法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隐性融合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和全方位育人。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建设法规》是土木工程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毕业后考取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该课程是研究土木工程建设活动与相关法律法规关系的一门课程,从原理和问题上认识土木工程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讲述了建设工程各阶段的法律法规知识。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建设活动中面临相关法律法规问题的解决能力,不但有利于形成遵纪守法的素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建设法规》课程与工程实际息息相关,因工程导致的安全事故、环境破坏等实例较多,这与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思政元素也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课程思政在《建设法规》课程中的教学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研究成果对于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较大意义。

一、思政元素的挖掘

《建设法规》课程包括了工程建设活动中多方面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较多,因此应充分进行挖掘,才能更好的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通过相关文献查阅与资料分析以及我国建设法规发展趋势分析,挖掘出知识体系中的以下思政元素:

从我国不同时期的经典工程建筑物角度,挖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元素;从法律修订变革角度,挖掘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元素;从工程建设各阶段所应遵循的法律法规角度,挖掘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元素;从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角度,挖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素;从建设许可和职业资格角度,挖掘诚实守信元素;从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法规角度,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元素。

二、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合

由于专业课不同于专门的思政教育课程,因此应避免直接的思政教育模式,而是应在契合的知识点,将挖掘到的思政元素融合于知识体系中,设计自然、巧妙的深堂教学育人切入点,隐性开展思政教育。因此本文对挖掘出的思政元素进行分类汇总,匹配相应的知识契合点,设计自然巧妙的切入点,实现隐性融合。

1.在绪论知识体系中,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经典工程建筑物(如赵州桥、故宫、布达拉宫、长城、鸟巢体育馆、川藏公路、港珠澳大橋等),挖掘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思政元素,隐形融入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2.在工程建设法规构成知识体系中,通过讲解工程建设法规的基本组成,利用工程实际案例,挖掘按照法律法规做事的良好道德品质思政元素,隐形融入来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3.在建设工程法规修订和变革知识体系中,通过回顾和分析我国建设工程法规发展历程,挖掘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思政元素,隐形融入指导学生应努力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

4.在工程建设许可和执业资格制度知识体系中,通过讲解工程、单位、人员三方面的准入制度,挖掘工程技术人员诚实守信思政元素,隐形融入来教导学生应具有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

5.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法规知识体系中,通过工程事故实际案例,挖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工程伦理思政元素,隐形融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

6.在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法规知识体系中,通过讲解工程建设与破坏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利用工程实际案例,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思政元素,隐形融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

再将挖掘到的思政元素通过将实际工程案例运用于教学中,以案例促进思政教育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建设法规》培养目的是掌握和理解建设工程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关系,将课程思政融合到《建设法规》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本研究通过相关文献查阅与资料分析以及我国建设法规的发展趋势分析,挖掘出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挖掘出的思政元素进行分类汇总,匹配相应的知识契合点,设计自然巧妙的切入点,实现隐性融合。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从不同参与方的角度展开分析,进行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知识传授和育人目标较好地融合。

参考文献:

[1]鲁正,林嘉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以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0.03:136-144.

[2]李璐,魏彬.《《工程建设法规》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究——以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制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10(86):237-238.

[3]韦芳.《建设法规思政课程网络教学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0:154-155.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