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师学院食品类专业与高职对接课程建设研究

2021-11-20蔡泽煌蔡锦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4期
关键词:食品专业专业建设

蔡泽煌 蔡锦韩

【摘要】技师学院通过对接建设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根据技师学院的教育特点和发展实际,在保留技工院校的教学特色的前提下,通过技师学院食品类专业与高职对接课程规划与建设研究,为专业纳入高职试点做好前期准备,更好培养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专业建设;高职对接课程;食品专业

一、研究背景

广东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开展“广东技工”工程,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技师学院是技工教育办学的最高层次。通过前期调研,将人社部第三批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试点专业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与高职院校的食品专业进行对接,探索专业人才从知识培养到技能培养的体系转变,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为专业发展补短板。现有的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的高技、预备技师的培养层次符合大专、本科层次的对接的基本条件。通过专业对接高职统筹规划建设,紧密联系生产一线、校企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的产学合作机制,积极开发适应粤东地区人才技能需求的培养方案,满足学习者工学一体、分阶段完成学业的需求,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使职业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相匹配。

二、与高职对接课程建设研究途径

食品专业的职业教育应该从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出发,结合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一体化改革、技能竞赛等方面进行专业建设的改革探索,以便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当下食品产业发展。

(一)加强对接课程专业人才培养对接

1.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对接。根据专业的规划和技能岗位的职业要求,在高职、技师学院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优化,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来设计专业课程多层级培养的目标与方向。立足应用型食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生产管理等方向人才的培养,构建学制接驳基础上增加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的接驳。在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的改革背景下,原有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模式已经在试点由“1+X”证书制度所代替。职业院校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可以弥补“双证书”制度的不足,使在中技、中职阶段的学生考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工层次,在高技、高职阶段学生考取相关技能等级高级工层次,并预留本科阶段可以考取预备技师的空间。

2.建立“对接”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专业课程。课程不仅应该是连续的,而且应该是发展的。在对传统课程结构设计思想和原则进行一定继承和创新的思想基础上,对理论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了整合,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的实践调研、企业专家访谈会,对接岗位技能,提取专业对应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学生的专业素质,在企业工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全过程构建和调整对接进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整合。

3.招生多样化。制订多渠道招学计划,在对接的食品专业中试点以面试招生为主要渠道,加大自主招生比例,树立“知识+技能”职业教育理念。除了中职3+X证书外,补充面向初中毕业、高中毕业、中等职业毕业生自主招生。

(二)建立一体化教学队伍,提升教学理念和方法

开展专业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操作水平高,具备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的技术能手。

1.制订食品专业一体化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参与当地合作企业的日常岗位工作,深入参与企业的加工、生产、经营等环节,教师身份转换为食品加工从业者、食品检验从业者,把所学应用到教学当中,既能丰富课堂,又可指导学生对实际生产培养岗前就业能力。

2.针对专业师资队伍人力缺口,在学校的统筹下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力度。引进或培养分析检测专业的精通精密仪器分析、熟悉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程序、有检验机构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

3.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提升技能。通过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培养引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每学期组织系列假期大培训活动,来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并通过教师公开课互听、优秀示范课、精品课程建设来提高本专业一体化教师队伍水平。

(三)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培养高技能人才

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促进课程衔接的有效机制,是健全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难点。技师学院食品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是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編制指南》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和相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学生就业的能力要求,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教学过程主要根据从食品行业相关加工、检验职业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整的一项加工或检验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工作。通过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对接教学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并转化为教学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转为实际工作任务,体现职业能力发展各阶段的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把采购原料、生产环节、质量监控、质量检验、产品营销等食品加工生产环节含有学科知识内容整合在具体工作任务情境中,使学生提前感觉企业工作氛围,掌握相关技能。而在检验项目的教学中,还可以一体化教学结合信息化仿真技术的应用,以食品中营养素或添加物为检验对象,由校企合作企业提供产品作为检验样品,学生完成采样、预处理、检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填写检验报告等环节,突破单一学科内容教学,让学生理解检验“是什么”和“怎样做”,把企业的岗前培训放到校园,通过模拟企业工作任务引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工作的一体化,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对接课程建设

加强与地区食品企业深度合作,深化合作模式,互补双方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管理的优势及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丰富的专业和充足的人力资源,校企之间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合作。根据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技能要求及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校企共建食品安全检验平台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共同培养学生,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并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教学团队,企业导师将企业现行开发新产品的制作工艺带到学校课堂,以企业对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来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企业岗位能力培训。校企共同构建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制订食品专业教学计划。并形成系部教师定期到企业轮岗,有经验的企业导师到学校授课的“传、帮、带”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校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

(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全国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大赛是参照食品行业相关标准来考察高职院校食品相关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仪器操作的规范程度。此类专业技能竞赛是多门专业课程的融合,具有实践性很强、有具体应用场景、竞技性强等诸多优点。通过参加此类竞赛及相关行业食品农产品检验技能竞赛,全面提升级学生的专业素质、技能,全方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积极对接高职标准。借助参加比赛契机,依托学院“食品检验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检验技师工作站”等平台团队优势,制订详细的备战计划,精心挑选高素质学生选手,认真遴选指导教师,科学安排集训方案,主动走访校企合作企业,联合行动,组织师生学习实践,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指导操作流程,努力向比赛标准、岗位实操要求靠拢,将技能大赛项目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融入到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中,从而能更好地利用技能竞赛检验课程教学成果,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教学成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六)课程对接的考核

考核方法上通过目标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开发多元性考核方式,同时引入校企合作考核,综合性评价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考核与评价环节,考核主要包括过程考核(70%)和期末考核(30%),过程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表现(15分)、作业成绩(20分)、平时测验(20分)、出勤情况(15分);期末考核以闭卷形式进行理论知识考核(期末考试)和实践考核两种形式,折算成绩30分。其可以用理论成绩考核也可以进行实践考核(操作技能考核、提交报告论文等),在顶岗实习阶段则更侧重校企单位和校方联合考核。

三、结语

通过食品类专业与高职对接课程建设,结合粤东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实际,打造一个满足区域内外食品安全检验技能型人才及食品行业相關从业人员教学、培训的特色专业品牌,建立一套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规划,并配套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质量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双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3):117-120.

[2]庞旭卿,毛红梅.基于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养刍议[J].职业技术,2010(10).

[3]芮志彬,梁群.回顾与展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102-107.

[4]徐志保.以赛促改的一体化教学与实践[J].福建电脑,2021,37(2):134-136.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食品专业专业建设
基于微课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专业融合的食品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基于任务驱动的竞争模式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