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指标检验在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分型诊断中的作用
2021-11-20李小珍陈扬金
李小珍,陈扬金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药物性肝衰竭(DLIL)指的是因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所出现的肝衰竭,同时也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最常见的诱发DILI 的药物包括: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②抗感染类药物;③中枢神经体统药物;④激素类药物。当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引起患者的肝细胞出现大量坏死或是对肝功能造成急剧严重损害后,使肝脏合成、解毒、排泄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或是失代偿的严重疾病而导致的,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2]。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新药的不断问世,使得药物性肝衰竭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一旦疾病发生后,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临床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效果,降低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主要将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0 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生化指标检验后,探讨其在临床分型诊断中的作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40 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0 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其中肝细胞型有23 例(为试验A 组),胆汁淤积型有17 例(为试验B 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4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从表1 结果中可看出,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s ,[n%])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s ,[n%])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χ2 P例数40 40性别男女28(70.00)25(62.50)12(30.00)15(37.50)1.258 0.262平均年龄56.72±2.18 56.69±2.14 0.197 0.845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订同意书;②试验组患者均符合药物性肝衰竭相关诊断标准[3];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无精神疾病、无认知障碍、无意识障碍者;⑤无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者。
排除标准:①排除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②排除服药前已存在肝功能损伤者;③排除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者;④排除巨细胞与EB 病毒性肝炎者;⑤排除酒精性肝炎与脂肪肝者。
1.2 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名称:Bio Majesty JCABM6010C,生产厂家:JEOL Ltd.仪器型号为:BM6010),检测两组研究者的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所有试剂盒与定标液均为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包含:①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正常值范围男9-51U/L、女8-41U。②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范围男53-128U/L、女53-141U/L[4]。
患者ALT>正常值2 倍,且ALT 活动度>ALP 活动度5 倍时,为肝细胞损伤型。患者ALP>正常值2 倍,且活动度ALT<ALP 活动度2 倍时为胆汁淤积型[5]。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9 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处理。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 评定检验结果,P>0.05 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 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试验A 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化指标值
从表2 结果中可看出,试验A 组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以及碱性磷酸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2 试验A 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化指标值(±s)
表2 试验A 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化指标值(±s)
组别(n=例数)试验A 组(n=23)对照组(n=20)t/χ2 P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U/L)264.38±84.75 20.61±4.97 12.824 0.000碱性磷酸酶(U/L)207.15±52.32 22.94±3.61 15.688 0.000
2.2 试验B 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化指标值
表3 结果可看出,试验B 组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试验B 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化指标值(±s)
表3 试验B 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化指标值(±s)
组别(n=例数)试验A 组(n=23)对照组(n=20)t/χ2 P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U/L)46.75±10.24 20.61±4.97 10.390 0.000碱性磷酸酶(U/L)53.40±10.81 22.94±3.61 12.016 0.000
3 讨论
肝脏作为人体药物聚集、转化以及代谢的重要器官,大部分经过消化道吸收的药物,都会进入到患者的肝脏,然后进行转化、结合代谢过程[6]。但是,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个人对药物的耐受性、敏感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某些药物在部分患者的体内进行代谢的时候,会产生有毒物质或是致癌物质,进而对患者的肝造成损伤[7]。目前,能够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有①部分抗肿瘤化疗药、②部分抗结核药、③部分降糖降脂药、④部分抗病毒药药物等;也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表示,部分中药、保健品以及减肥药,均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药物性肝衰竭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①遗传因素、②患者的基本情况、③服药情况、④环境因素。此外,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因素还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与中间代谢产物对患者肝脏造成直接。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可将药物性肝损伤分为2 种类型:一种为急性药物性肝病毒;另一种为慢性药物性肝病[8]。
目前,临床上临床上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药物性肝衰竭患者损伤、改善预后的关键。有临床研究发现[9],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黄疸、肝功能试验存在明显异常。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具有促进脂溶性失误而与维生素在肠道中消化、吸收的作用,并且还能够维持胆固醇处于溶解状态。血清总胆汁酸主要在患者肝细胞内由胆固醇合成,然后随着胆汁的分泌而进入到患者的肠道,经过肠道细菌分解之后,再由小肠进行重吸收,从而经过患者的门静脉入患者的肝脏,进而被肝细胞摄取后,少量进入到患者的血液循环中。所以,对患者进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则能有效的反映出后患者细胞肝功能情况,当患者细胞受到损伤,肝脏在摄取血清总胆汁酸的功能则会降低,此时患者的TBA 便会升高。ALT 则主要分布在患者的肝脏中,其次分布在肾脏、心肌等各组织中,当患者处于正常状态时,ALT 的含量极低;当患者的肝细胞受到损伤后,ALT 则会释放入血,从而导致血清中的ALT 活性上升。ALP 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肝脏、股骨等各组织中,能参与到肾小管、肠黏膜等处物质吸收、转运过程中,是一种可以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外性病变等重要检测指标[10-12]。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能够看出,试验组ALT、ALP 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ALT、ALP 指标除了能够反映出患者肝损伤程度外,还可以根据指标值判断疾病的分型,有利于为临床在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疾病时提供可靠依据,凸显出检测药物性肝衰竭的准确性、特征性。
综上所述,对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生化指标检验,可通过检验结果中的ALT、ALP 指标值来判断患者疾病的临床分型,有助于临床用药作出有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