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羟基脲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2021-11-20胡慧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1期
关键词:增殖性聚乙二醇骨髓

胡慧平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血液科,山西 太原 030001)

骨髓增殖性疾病是一组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四种疾病。该病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1]。该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骨髓细胞异常增殖,患者可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食欲不振、体重急剧下降、免疫力低下等现象,还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该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发血栓或出血,甚至可引发白血病[2]。本研究主要是探讨用羟基脲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16 年1 月至2019年12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 例患者的年龄为28 ~81 岁,平均年龄(63.18±3.37)岁;其病程为7 个月~5.5 年,平均病程(2.97±1.18)年;其中,有男26 例,女14 例;有17 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有14 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有9 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观察组40 例患者的年龄为29 ~82 岁,平均年龄(63.34±3.43)岁;其病程8 个月~6 年,平均病程(3.02±1.20)年;其中,有男23 例,女17 例;有18 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有16 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有6 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用羟基脲片(规格:0.5 g/ 片,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289)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口服,500 mg/d,分1 ~2次服用。用羟基脲片(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注射液(规格:135 μg:0.5 mL/支,生产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40039)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注射液的用法为:进行皮下注射,180 μg/次,1 次/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其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改善的幅度超过60%。有效:经治疗,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其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改善的幅度在30% ~60% 之间。无效:经治疗,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发生改变,其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等指标未改善或改善的幅度不足30%。(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2)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食欲下降、头晕头痛、肌肉酸痛及轻度血小板减少等。3)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症状及指标好转的时间,包括临床症状好转的时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的时间。4)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髓增殖性疾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2 周后,分别采用骨髓增殖性疾病症状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等)进行评估。该量表的分值为0 ~3 分。患者的积分越高,表示其骨髓增殖性疾病症状越严重。治疗前及治疗12 周后,分别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问卷包括一般健康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活力指数六个评价维度,分值为0 ~100 分。患者GQOL-74 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治疗期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症状及指标好转时间的对比

经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的时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短,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症状及指标好转时间的对比(d,± s)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症状及指标好转时间的对比(d,± s)

组别 临床症状好转的时间 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 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 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的时间观察组(n=40) 15.09±1.24 14.15±0.43 15.53±0.71 10.07±2.70对照组(n=40) 19.39±2.14 18.25±1.32 18.92±2.76 16.38±2.85 t 值 10.99 18.67 7.52 10.16 P 值 <0.05 <0.05 <0.05 <0.05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髓增殖性疾病症状量表的积分及GQOL-74 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髓增殖性疾病症状量表的积分及GQOL-74 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12 周后,两组患者骨髓增殖性疾病症状量表的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其GQOL-74 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增殖性疾病症状量表的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GQOL-74 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髓增殖性疾病症状量表的积分及GQOL-74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髓增殖性疾病症状量表的积分及GQOL-74 评分的对比(分,± s)

评分项目 时间 对照组(n=40) 观察组(n=40) t 值 P 值骨髓增殖性疾病症状量表的积分治疗前 2.41±0.12 2.39±0.13 49.20 0.47治疗12 周后 1.16±0.09 0.15±0.05 62.04 0.00 t 值 0.71 109.95 P 值 <0.05 <0.05 GQOL-74 评分治疗前 75.32±6.87 75.29±6.72 0.01 0.98治疗12 周后 89.68±4.10 82.51±4.66 7.30 0.00 t 值 11.35 5.58 P 值 <0.05 <0.05

3 讨论

以往临床上在对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多采用单采血细胞、静脉放血等方式去除其增多的血细胞,或用羟基脲等化疗药物抑制其骨髓的生长,以减轻其脾脏肿大的现象,缩小其脾脏的体积[3]。但上述的疗法仅可减轻该病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不能有效地阻止其疾病的进展,并可导致其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研究发现,用上述的疗法对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后,其仍会出现贫血、感染或进行性肝脾肿大等症状,并可发生急性白血病[4]。因此,临床上在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在避免其发生血栓或出血的同时延缓其疾病的进展,并有效地控制其外周血细胞的水平。

研究发现,用羟基脲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羟基脲是一种细胞毒药物,具有极强的抑制骨髓生长的作用。但停药后患者的病情易复发,且用药期间其不良反应较多。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是一种抗病毒药物。该药的结构是在无生物学活性的聚乙二醇聚合体上连接一个干扰素蛋白质,故其稳定性较强[5]。用该药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不仅可直接抑制异常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及骨髓纤维母细胞的增殖,还可有效地逆转骨髓纤维化的进程,直接破坏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其外周血中血小板及红细胞的数量,从而可降低其出血及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长期应用该药对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骨髓髓样化生,缩小其脾脏的体积,并可逐渐降低其体内JAK2/V617F 基因的突变率,从而可在收获良好疗效的同时,增加其用药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羟基脲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其相关症状及体征恢复的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增殖性聚乙二醇骨髓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Queyrat增殖性红斑1例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