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2021-11-19何振飞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对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的生产性保护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危机主要为外来文化冲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政府保护力度不够。研究认为: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要注重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加工改造民俗体育和融入校园体育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的生产性保护。

关键词:隋唐大运河 皖北地区 民俗体育 生产性保护

1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危机

1.1外来文化冲击

任何文化都在延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民俗体育作为文化的一个种类,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大的冲击就是来自文化领域的冲击。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的民俗体育因为大运河的湮灭,出现了停止发展发展的现象,多年来一直保有这传统老式的表演方式,在表演方式上没有得到更新。在皖北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上,没有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注入新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多新的外来的文化开始出现在皖北大运河地区,这些文化的出现,严重冲击了皖北大运地区的民俗体育的发展。在内外因素的冲击下,皖北大运河地区的民俗体育发展相对缓慢,甚至一度出现民俗体育面临失传的危机。

1.2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大运河的兴起,使得民俗体育的特征也主要与水因素有关。加之传统的运输方式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使得大运河的兴起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间接地带动了民俗体育的发展。但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运河的运输能力开始不能满足商品运输的需要,人们开始寻找新的运输方式来满足运输需要,这就导致大运河地位开始逐渐下降,加之河道的年久失修导致通航能力逐渐下降,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运河开始逐渐湮灭。大运河的湮灭也间接地导致了一部分依附其发展的民俗体育开始衰落,使其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当中。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导致了民俗体育面临一定的危机。

1.3政府保护力度不够

我国各级政府虽然都意识到了民俗体育的保护对体育发展乃至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但很多地方在开展民俗体育的保护时,保护的力度仍然不够。虽然在皖北大运河地区的主要城市中,都设立民俗体育的保护中心和研究中心,同时,也将民俗体育的管理划分为各地体育局管理,但这样只是简单地将行政体制划分,距离政府的实际保护还有很远。民俗体育保护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急需政府的政策文件和资金的支持,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更好地推动民俗体育的保护。民俗体育的保护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实落实好责任主体,推动民俗体育保护的发展。政府要明白保护民俗体育就是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保护路径

2.1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

对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的保护与传承,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以此为根据,才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的民俗体育。在保护上,我们要做到尽可能的还原民俗体育本来的真是状况,遵循发展规律和发展脉络,保护其文化内涵和其表现形式,尽可能的还原其真实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民俗体育的发展。在传承上,我们要对民俗体育进行追本溯源,了解民俗体育的发展内涵和发展脉络,尽可能的详尽的了解其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承。传承民俗体育我们要传承其文化内涵,也要传承其表演形式,同时也包括表演道具等的也要进行传承。也要在传承的过程中,培养人们对民俗体育的了解与喜爱,让他们自愿的加入到传承的人群中去,才能更好地传承。

2.2加工改造民俗体育

对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的保护,需要我们对其加工改造,以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对民俗体育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皖北民俗体育的已经不能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造,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正在民俗体育的表演时间上,我们可以在保留原来的基础上,合理灵活的选择表演的时间增加表演的次数,来进一步的扩大民俗体育的影响。在表演的道具上,我们也可以更具现代表演的需要,来制作和开发更多的更加合理的表演工具,以适应表演的需要。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民俗体育的表演,来打造民俗体育文化品牌,利用品牌的效应来扩大皖北隋唐大运河流域民俗体育的影响,品牌的力量我们要认真的运用,以更好的传承民俗体育。

2.3融入校园体育发展

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的民俗体育的保护,要与校园体育发展相结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发展最大的困境就在于没有更多的人愿意传承,随着老一辈人的老区和新一辈继承者的减少,使得民俗体育陷入了继承与发展的困境之中。学校教育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场所,学校培养人才,民俗体育的发展需要人才,这样的发展使得二者融入在一起。把民俗体育的各个运动项目融入校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的兴趣课程或者主要的教学内容,让更多的学生从小就了解接触民俗体育,扩大民俗体育在学生间的影響,在学生中间打下深厚的基础,以此来培养更多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承人。这样民俗体育和校园体育发展才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发展互动。

3结语

对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的生产性保护研究,我们必须先要知道只存在的危机即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也导致了民俗体育发展陷入困境,加之政府保护力度不够也是的民俗体育发展面临危机。对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民俗体育的保护我们要了解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的原则,对民俗体育进行加工与改造,同时也要融入校园体育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皖北隋唐大运河地区的民俗体育的生产性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健.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陕南地区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路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3):93-96+100.

[2]张怀敏,徐峰.淮河流域民俗体育花鼓灯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建设路径[J].皖西学院学报,2020,36(04):137-140.

[3]徐峰.民俗体育花鼓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究[J].喀什大学学报,2020,41(03):84-86+99.

[4]杨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研究[J].运动精品,2020,39(02):32+35.

课题项目:广西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21013)

作者简介:何振飞(1997.5-);男;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南宁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研究方向:民俗体育传承与保护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
实体生命哲学视域下台州民俗体育生存与发展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意义结构”的重构是发展民俗体育的根本出路
开封体育旅游开发探析
初中体育引入民俗体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