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

2017-02-28陈惠花张莹王玮

科技资讯 2016年29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传承人

陈惠花++张莹++王玮

摘 要:庐陵,是我国江西省的地区名称。庐陵民俗体育是中国民俗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起源与当地的历史、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原本发展较好得民俗体育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甚至很多富有价值的民俗体育已经消失。因此,在传承方面面临着严重困境。该文主要介绍了庐陵体育发展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关键词:庐陵 民俗体育 传承人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52-02

1 庐陵民俗体育

庐陵民俗体育中,虽然有些受到保护,进行重新整理。这些受到保护的民俗体育,诠释了庐陵民俗文化的历史变迁,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庐陵民俗体育受到了很大关注,并采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传承和保护,但是庐陵的民俗体育传承仍然面临着很大困境,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庐陵的民俗体育也属于庐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省成立了井冈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这一研究所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力挖掘和整理,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努力对这些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一些民间民俗体育和艺术受到了很好保护,并且成立了庐陵民间体育文化艺术表演团。这些民间体育在这样的方式下,受到了很好保护。当然,有足够证据表明,仅仅依靠井冈山大学来对庐陵的民俗体育和艺术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不够的。当然还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通过上下级的配合,对这些存在的民间体育活动进行客观描绘,整理出能够更好传承的文字资料,为今后的传承和深入研究提高理论依据。

2 发展困境

从目前庐陵的民俗体育发展来看,庐陵民俗体育的传承人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困境。这些极大阻碍着庐陵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2.1 后继乏人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首先追求自身的物质生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纷纷外出,农村人口已经大量减少,尤其是一些青壮年,在农村当中数量已经极少。另外一些年轻的学生外出读书、工作,很难再重新回到农村地区。另外,一些年富力强的艺人也在不断寻求外出发展的机会,留下来的人口越来越少。庐陵的整体情况也正是如此,由此就致使一些庐陵民俗体育项目严重缺乏学习和继承人。致使人员不齐,传承人的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甚至在一些较为严重的地区,已经出现一些民俗体育和文化的消失。这种现象在我国民俗民间艺术和体育中属于广泛存在的现象。例如:在庐陵地区,比较出名的万安股子灯。这种需要通过严格的学习,才能够掌握的技艺,不管是从台前表演还是幕后准备,都需要一定技艺。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一传统的民俗技艺,已经逐渐失去了其原来的意义。即使有个别掌握这些技艺的传承人,也是年过花甲和古稀,无法再继续将其发扬。只能通过传承的方式,去将这些技艺延续下去,但是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态[1]。

2.2 资金短缺

关于民俗体育的传承,另外一个现实的困境在于资金的短缺。目前,虽然国家财政部门每年都会给各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划拨一定的款项。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无论多大的蛋糕,分到每个人手中,也所剩无几。因此,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是不够的。近年来,庐陵民俗体育也组织了少量的商业性演出,但是这些收益数量极少,往往只是杯水车薪。这些收益也远远不能满足艺人们的生存需要。因此,这些拥有着技艺的人们都纷纷转向其他行业,而不再致力于传播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和体育。尤其是一些青年人更是如此,传承人在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时,就出现了“招不来、留不住、传不下”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原先这些民俗技艺与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两部分资金来源:一是自己组织的收入;二是村民自发捐助。然而,现在这两项来源都在减少。随着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民间的运作,也变得非常困难。而原本这些民俗传承中需要的衣物、材料支持,也需要另外的资金进行购买,原先的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因此,要想传承下去,得以生存和发展,弥补资金短缺是一项重要任务。资金的短缺,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影响到传承人的收徒、授徒,两者的积极性都受到严重打击。

2.3 观念老化

在我国民间,一直以来流传着一句话:传男不传女。因此,很多传统的技艺,只传男,不传女,这是我国传统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如果遇到传授给女子,则会被认为是有伤风化。因此,在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就遗留下了这一陋习。除了这一问题之外,还有另一方面就是一些历史悠久的民俗体育项目,无法与时代接轨,还是保留了原先的一些方式和方法。虽然也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优点,但是却造成这些民俗体育在传承上有了很大困难。比如:很难走出家门到异地演出,很难获得推广宣传、展示交流等机会。一些固定的活动形式、活动时间和活动场所,限制了其继续传播的速度和途径。例如:庐陵有“打灯”的固定舞台,由于观念老化,一些传承人还要始终遵循传统的观念,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一民俗活动形式和民俗体育项目无法得到推广,更得不到广泛认可和喜爱[2]。

3 结语

总之,庐陵民俗体育作为艺术文化的瑰宝,备受关注,但是传承过程中面临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困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在学校安排此类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民俗体育的习惯和热情,尤其是在一些高校,可以根據地方特色,加入一些优秀的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还能够达到传承文化的效果;对那些传承人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利于传承人的留存和再生。二是国家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支持,将资金直接划拨到地方各个保护和传承单位手中;传承人可以进行一些商业表演,自保运营;同时也可以积极向一些社会机构求助,加大资金的来源。三是要转变观念,尤其是那些老一辈的观念,要加以借鉴,也要适当改变,总体思想是为了民俗体育的更好发展。这些措施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庐陵地区民俗体育传承人所面临的困境,甚至是我国整体民俗体育的传承困境[3]。

参考文献

[1] 阮小娟,阮晓春.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J].民族传统体育,2015(27):205-206,208.

[2] 涂春景,张莹.庐陵舞龙民俗体育文化的现状与发展[J].人才资源开发,2014(10):48-49.

[3] 余友儒.庐陵民间武术溯源及其传承现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78-81.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传承人
数字化保护视野下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传承方式研究
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意义结构”的重构是发展民俗体育的根本出路
赣西武宁“打鼓歌”传承人传习基本现状与人才培养对策思考
浅论“非遗”技艺传承中的现场培训
藤县牛歌戏的传承及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