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2016-11-16张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出路困境

张岩

摘 要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和载体,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标签和基因,起着民族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俗体育也面临着生存环境、人才以及学科建设方面的困境,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为民俗体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土壤,推动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俗体育 发展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国正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要坚持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民俗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民俗体育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千百年来,它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独特鲜明的特色,抚慰着中华民族的内心世界,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并向世人展示了无穷的魅力。但是,作为在发源于农耕时期的民间文化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和众多的非物质文化一样,日渐式微,影响力越来越弱,参与民俗体育的群众越来越少,民俗的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仿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在经济全球化,体育产业化的今天,为了保护好民俗体育这种优秀传统文化,让其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继续发挥其价值和效益,需要我们对其发展的困境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找到一条适合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道路,从而促进民俗的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民俗体育的介绍

民俗体育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相传、相沿成习的体育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体育语言、行为、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在民俗体育中,体育活动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但文化是其内核,是它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民俗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传统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基层性。民俗体育,作为体育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但丰富了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而且在其自身流变过程中自觉的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外来体育文化和现代价值观念的双重影响之下,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民俗体育的凝聚力、吸引力、抗扰力、辐射力正在下降;民俗体育的传承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正在削弱;民俗体育的经济效益、教育效益、娱乐效益正在被西方体育所取代。面对这些让人忧心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发出疑问,民俗体育如何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继续保持活力?民俗体育如何在不失“本色”的前提下与现代社会和谐共处?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侵袭,民俗体育的生存空间又在哪里?这些问题的产生让我们看到对民俗体育继续、深入认知的重要性。对这些问题的解读也牵扯到民俗体育生死存亡的关键。

2民俗体育的发展困境

民俗体育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能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不仅是个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也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同样,体育文化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且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现代化转型时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2.1民俗体育生存环境的困境

民俗体育能否繁荣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合它生长的外部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的进步,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方式的变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进一步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民俗体育这种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往往也在外来思潮的冲击下日渐式微。最初,民俗体育沉淀了人们精神文化,反映人们的生产生活式以及对健康的追求,还是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如今,现代科技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途径,民俗体育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另外一个方面,在政府支持维度,我国体育事业虽然取得长足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把主要的重心放在竞技体育领域,而忽视了大众体育、全民体育的发展,民俗体育作为一种大众体育形式也未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2.2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人才的困境

民俗体育大多数都是在群众自发组织下进行开展,其传承往往也是靠代代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伴随这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年青人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呈现空洞化。同时由于民俗体育的开展缺乏外界的支持,愿意去学习、掌握这门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少。因此,民俗体育和其它的非物质文化一样,也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局面。随着老一辈间艺人的相继去世,后备人才严重缺乏,某些民俗体育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2.3民俗体育的学科建设危机

民俗体育在发展上需要理论的支撑,需要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科学知识的指导。对于民俗体育的发展来说,学科建设和完善的学科建制也至关重要。尽管我国有部分高校开展了一些与传统民俗相关的教学和科研,但总体上来说,其学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研究方法不规范、术语定义不明、学科地位不清等问题,在研究内容、研究规范和研究目标上也没有达成共识,这些都影响到民俗体育的学科构建,也间接影响了民俗体育的发展。

3推动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可可采取的措施

3.1加强对民俗体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民俗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以及全社会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着重竞技体育层面,而忽视了大众体育以及民俗体育的发展,对民俗体育的重要性及发展民俗体育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相关调查表明,群众认为,我国民俗体育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不够支持”。这要求政府转变不科学的体育发展理念,在发展体育事业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发展体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而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能够摘金夺银。发展民俗体育也是我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要求政府在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在政策扶持以及资源配置上给与倾斜。针对民俗体育传承人缺乏的问题,可以将民俗体育也纳入到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范畴,提供专项资金,加大对民俗体育人才的培养。同时,民俗体育的发展和传承关键还得靠群众的力量。文化永远是活的,民俗体育也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够成为活生生的文化形态。政府可以组织民俗体育运动会,通过开展活动来推广民俗体育。另外,可以组建民俗体育相关组织,鼓励民俗体育组织的建立、发展,有助于民俗体育的自强发展,为民俗体育的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3.2加大对民俗体育的宣传力度

民俗体育不仅面临这无人继承的困境,还面临着无人知晓的局面。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比如互联网、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民俗体育。可以制作有关民俗体育的宣传片或纪录片,让人们感受到民俗体育的魅力,唤起人们的文化共识和文化自尊。另外,可以制作一些有关民俗体育的教学片,指导人们如何科学的开展民俗体育,让民俗体育能够在群众中间生根发芽,繁荣发展。

3.3探索民俗体育商业化的运作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市场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经济价值,更可促进民俗体育本身的发展,实现双赢。民俗体育要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也需要探索和其它体育项目那样的体育产业化模式。民俗体育产业化不仅能够打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保持民俗体育的活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3.4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将民俗体育融入全民健身中

民俗体育起源于民间,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开展往往对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也不高。因此,可以将民俗体育的开展作为发展全民健身以及大众体育的重要途径,将其纳入到大众体育建设体系中,让民俗体育发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为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民俗体育活动中来,确保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赵然.现代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发展困境和出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 于景发.对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2(05):68-69.

[3] 陈元章.体育媒介下民俗体育的发展困境刍议[J].好家长,2015(08):221.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出路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