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生命哲学视域下台州民俗体育生存与发展研究
2017-03-21覃宇德樊坤
覃宇德+樊坤
摘 要:基于生命哲学的思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释台州民俗体育的生命本质,调查台州地区当前主要流传的民俗体育,对部分民俗体育个案的起源与发展现状进行探究,探索台州民俗体育生命绵延与进化的路径。
关键词:生命哲学 民俗体育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0092—03
民俗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重视,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6年正式生效,我国于2004 年被批准加入该约定。随着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就,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挖掘和保护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体育项目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台州白水洋的黄沙狮子就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则发展至今,其实效不容乐观,很多民俗体育被挖掘整理后误把“保存”当“保护”,缺乏进一步的关怀与发展。而且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土壤渐以消亡,严重影响了民俗体育“生命”的延绵与流动。从生命哲学视角对台州民俗体育形式上去认识民俗体育,找寻真正生命本源,促进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
1 生命哲学阐释
“什么是生命”,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备受关注。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认为生命是有灵魂的生物,具有活力,是能保持自己“阴得莱希”的实体。”[1];尼采则认为,“强力意志是生命本能的冲动,是扩大自身,超越自身,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意志;是释放自己能量,追求掌握一切、支配役使一切的意志;是创造性的意志;是有目标、积极进取的意志。”[2]狄尔泰说:“生命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不是实体,而是一种不能用理性概念描述的活力,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永恒的冲动,是一股转瞬即逝的流动,是一种能动的创造力量。它既井然有序,又盲目不定;既有一定方向,又不能确定。”[3]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以狭义的、严格的生命哲学流派为基础,即依据现代西方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狄尔泰、齐美尔等的理论。生命是一种创造力、活动力,而非物质和一般的精神,是需要用非理性的心理体验或本能冲动领悟的。
2 实体生命哲学视域下的台州民俗体育生存与发展
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感悟或直觉,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是具有流动性的活动过程。生命本身不是实体而是活力,是一种具有变异和创造性的关系性存在。生命是复杂多变的复合体,理性无法也不可能理解其内在的深刻性,只有直觉感悟才能体验生命的本真内涵。
“进入事物,把握生命”,推动民俗体育生命之绵延与进化。柏格森认为绵延、生命之流诞生于直觉,是生命自我意识的创造,故而理解生命的本质必须进入事物,内在体验,体验是生命体之间的交流。柏格森认为“直觉通过它在我们和其他生物之间建立的感应联系,通过它得自我们的意识的扩张,把我们引入生命的固有领域,这个领域是相互渗透的,有无止境的连续创造。”[4]认识事物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就是“进入事物”, 置身于实在之中对事物取得直觉体验。狄尔泰则也认为“体验、理解和历史的把握……生命具有意义,所以需要理解。”[5]
每一种运动,都会经历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民俗体育运动亦遵循此规律。民俗体育运动之所以冠以“民俗”称谓,必定是在某一地域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其价值和功能,并通过较长时间的运动实践加以证实,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说一项民俗体育活动的成熟必定伴随着社会认同和民族认同,是地域文化的生命体现。这种生命体现是基于地域或民族大众的共同参与、实践,得以同化与理解,从而推进其生命时空的绵延与扩展。一个运动创造出来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大众的认同,需要在多种场合展示,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得到外界的認可,并赋予一定社会价值,成为地域得以认同的民俗体育项目。故而民俗体育在成长过程中,其生命形式受制于外界,呈现为被动的表现。
民俗体育的发展过程也体现出“生命”的特点,在其发展演化中遵循自主演化,这是其生命自觉的体现,同时还要受到外界多种因素制约其生命表现。民俗体育的产生、成长都需要适宜其生存的土壤,需要从地域文化的母体中吮吸养料得以壮大,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域环境将对其存活率将提出严峻的考验。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很多重要的事物是在其消亡或濒临灭绝时才引起关注,失去了才知道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国家在改革开放后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特别是对于濒临灭绝的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然则在这文化激荡的当今世界只有少部分项目得以传承,大多数项目的生命表现停留在录像或文献资料。
生命哲学最本质特征为“生命的绵延与进化”,台州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的本质就是如何促进这些民俗体育生命的绵延与进化。进入民俗体育事物,直觉体验,对其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在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过程中方可使之生命力更加旺盛,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保存其本真。
2.1 加强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完善其相关政策
民俗体育是民间文化习俗,但要想有长足发展,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就必须要与时代想适应,还要与地方政府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地方政府对地域民俗体育的生产与发展有十分重要之作用。单靠民间自身对其民俗体育的保持与发展之力量十分有限,必须依靠政府部门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来推广与传承。如民国时期国家为了大力推行武术,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各级国术馆,其馆长均为当地最高行政长官,副馆长为当地武术泰斗,故其国术馆的发展速度与规模空前,国术馆需要的人力物力都得到地方行政长官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对于武术技术和理论研究都有很大贡献。
所以对于地方民俗体育的保护与发展可以设立地方民俗体育运动管理机构,该机构主要职能是挖掘、保护、发展与推广地方民俗体育,机构负责人应由地方行政领导兼任,同时制定与民俗体育相关的政策措施,确保民俗体育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得到保障。如对黄沙狮子的管理时,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白水洋镇长和黄沙狮子制定传承人为副组长,镇文化站站长、中心校校长、社会传承基地上游村村长和下游村村长、学校传承基地白水洋中学校长等为小组核心成员,并将黄沙狮子的保护工作作为组织成员的业绩考核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工作顺利、高效。
2.2 传承人的确立与保护
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物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团体,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对传承人的确立与保护使保证该项民俗体育能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失去了传承人,对于民俗体育的发展是毁灭性打击。传承人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日本和韩国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倾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制定了多项保障民俗文化发展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对传承人的确立和保护更为重视,从传承人的认定,经费保障,下任传承人的培养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从而确保了传承人的延续。
对于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体育项目传承人的确立必须严格把关,确立的传承人要从技术和文化方面真正是该项民俗运动的权威。要对传承人给予名誉肯定,如举行该项民俗体育传承人挂牌仪式,给传承人颁发聘书等,同时还要对传承人给予相应的物力财力保障。特别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地,青年人把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经济建设上,这对于民俗体育的传承是一个严峻考验,没有人愿意或没有时间来学习传统的文化,所以要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人给予相应的财力支持,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中去。定期对传承人进行综合考评,对先进者给予实质性奖励。
2.3 纳入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根本,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外来文化的大量输入,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青少年的思想文化影响很大。在国家大力提升软实力,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地方民俗体育是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是通过技術对文化精髓的传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强调要“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民俗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最好的传承方式就是将其纳入到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随着国家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关注,增加了体育课次数,作为地方文化代表的民俗体育运动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形式进行传承与发展,比如将黄沙狮子作为体育课的组成部分,还可以将其创编为广播操的形式让青少年加以练习。这样既锻炼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同时传承了地方民俗文化,青少年长大后在其工作和生活之地也可对自身所学习过的民俗体育进行宣传和推广。
2.4 多媒介宣传推广
要想对地方民俗体育运动传承与推广,就必须利用多媒介进行宣传。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媒介众多,诸如网络、电视、报纸等。作为一个优秀的民俗体育不能将其固定在一个狭小范围内,要通过多媒介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学习,扩大传承范围和群体数量。要想一个项目很好的传承下去,必须有人参与该项目的学习,参与的人越多,推广得越好,就能更好地对于该项目的技术和文化传承与推广,同时对下任传承人的确立有更多的选择,确保传承人的高质量。
2.5 融入大众生活
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既是体育文化,也是生活文化。脱离了大众的民俗体育就不能真正的称之为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是民间的、大众的体育运动,根植于民间,依靠吸收民间的土壤和水分成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大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较为丰富,而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剧增,我国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供大众选择,但实际当今大众从事的体育运动更多的为西方体育运动,所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民俗体育运动应更广更深地融入大众生活中,要积极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大众体质的重任。组织专门机构或个人对民俗体育推广教学和培训。
2.6 组织体育比赛
体育比赛是指在一定的规则下,让参赛者在技术技能、体能和心智能等方面进行单项或综合较量,依照规则评出胜负的形式。地方民俗体育比赛可通过比赛的方式促进民俗体育的发展,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有利于该项目的传承和推广。比赛要规范化,标准化。要制定规范标准的竞赛规程和方法,执法裁判要求专业性强,责任心强,公正裁决。同时要大力宣传比赛赛事,让更多的人在现场观看,通过电视转播等方式来关注地方优秀民俗体育活动。
3 结语
以对生命和和生命哲学内涵解读为起点,分析民俗体育的生命形态,确立民俗体育的生命本质。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框架,以生命的绵延与进化为切入点,尝试探索台州民俗体育生存与发展之路径。通过加强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完善其相关政策;组织体育比赛;融入大众生活;多媒介宣传推广;纳入学校教育;传承人的确立与保护等措施促进民俗体育生命的绵延与进化。
参考文献:
[1] 沈文华著.内丹生命哲学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 [3] 张传开.西方哲学通论(下卷)现代西方哲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4](法)亨利·柏格森著.姜志辉译.创造进化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48-149.
[5]沈文华著.内丹生命哲学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29.
[6]刘旻航,孙 玲.民俗体育的存在——生命价值解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2).
[7] 费迪南.费尔曼著.李健鸣译.生命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8] 刘济良著,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The Study 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in the Tai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Philosophy
Qin Yude Fan Kun(College of P.E.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Zhejiang 317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s,field survey, ,interview,logic analysis, the study tends to inquire the life forms and life essence of the folk sports in the Taizhou,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fe and connotation of life philosophy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Keywords:Life Philosophy Folk sports heri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