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19杨蓉霞
摘 要: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内容,随着部编版教材的使用,识字教学呈现方法多样化、写字笔顺规则要求更加规范、识字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等特点。但情境化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将情境化融入识字教学也是研究的重点。文章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分析情境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意义,并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第一学段学生的学情,运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对当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生活、活动、故事、阅读、游戏五个情境提出了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情境化;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现状;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7-0014-02
一、小学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现状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出,小学语文教材中识字写字部分采用了先学汉字后学拼音的编排顺序。从自评的角度确定哪些字先学,但目前第一学段将高频常用字优先编排,学生长期“被动式”识字写字。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知识,但并没有学到实处,他们对汉字的熟悉程度不高,提笔就忘字,不能将汉字进行准确书写和运用。情境创设符合低年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将多元化的情境植入识字写字课堂,让课堂更加高效。
(一)识字写字教学缺乏创新
当前,教师在讲解汉字的过程中,没有将汉字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导致学生只知道这个字,却不知其义。这也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失败点。同时,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过分重视拼音的拼读,导致学生识字较慢、识字量较少。
(二)错字率高、识字量低
部编版教材对汉字教学也提出了“认字分开,多认少写”的要求,教材中规定了学生需要会认会写的字的数量。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生活这个大课堂,从而导致学生识字量不足。很多汉字字形相像、结构相似。受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字义掌握不牢固,导致容易写错字、漏写字。加上低年段小学生注意力较为分散,相对较为“马虎”,比较容易出现“多一笔、少一笔”的现象。
(三)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在实际的识字写字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识字写字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很多教师会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评价汉字书写。而学生也不知道该如何书写汉字才能给自己的字“加分”。由于小学低年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汉字书写,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才能使他们掌握书写方法。父母、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会影响低年段学生书写和识记汉字的兴趣。
二、当前识字写字教学面临的困境
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认知水平有限,缺乏知识的积累和经验,对汉字进行简单抄写,容易把形近字、同音字混淆,导致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质量较差。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我国汉字数量较多,字形结构复杂,同音字、形近字较多,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第一次接触系统性的汉字学习,面对大量相似字音、字形的汉字,在书写过程中容易出现错别字,因此很容易出现“畏难”心理。另外,教师采取纠错的方式单一,以抄写记忆为主,使学生识字认字的效率较低,容易使学生失去识字写字的兴趣。
(二)教师重识字、轻写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新增了书写提示,强调写完整的字,并将字的偏旁单独列出,降低了书写难度,更加注重书写的过程和基本功的训练。小学第一学段的二类字沿用了苏教版教材的汉字仿写、田字格书写的形式。但部分教师会忽略这一功能,不能充分利用好教材。
(三)教师汉字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一线教师对汉字的结构、笔画、字形、字义等知识储备量不够。但随着部编版教材的使用,其将汉语、汉字放在拼音之前进行学习,这样的创新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先学拼音后识字”的顺序。目前,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没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未开设多种方式来拓展汉字教学,导致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较低,识字素养较差、书写不规范等。
三、情境化在小学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中的意义
低年段的學生抽象思维还不发达,多以直观印象为主。情境化是用动态的形式表达静态汉字,结合字形、字义和情境,将汉字的意义融入具体的语境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电子书包感受汉字的笔画顺序,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既能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又能增强学习写字的趣味性。
(一)契合第一学段学生的发展
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幼儿到儿童的过渡期,还保留着幼儿认知的思维特征,喜欢丰富多样、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学习氛围。低年段小学生对自己不熟悉、有趣的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一个生动、有趣的短篇故事或竞赛活动,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情境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以保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哪些情境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师需要仔细考虑的。但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不能抛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相关因素,更不能受社会上不规范的汉字及网络用语的影响而误导学生。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低年段儿童正处于好玩的年纪,不易产生积极主动的识字、写字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汉字“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识字加油站时,认识了“雷电、冰雹、霜冻、雨夹雪”,也能用“雨”字头加部件组成新字,从而认识“雪、雾、霜、雷、霞”等字。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气温、天气状况,配上动作让学生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在更真切的环境中认识字词,感受字词的丰富含义。
(三)有助于学生发挥能动性
如果教师只是对生字词进行表面的讲解,学生并不能亲身体验学习汉字、探究汉字的过程,导致出现提笔忘字、错写漏写部件的现象。情境主题的编排呈现需要具有儿童情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部编版教材中的“书写提示”,设置相应的情境主题。例如,学习“白、回、国”等全包围结构的字,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书写笔顺演变过程,让学生体会“最后再封口”。
四、小学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情境的应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形象地称汉字为我们的“好朋友、小客人”,从而拉近学生与汉字的距离,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进行双向互动,让他们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情境化教学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何结合部编版教材,把情境引入识字写字教学中,需要师生共同探知。
(一)学会创设生活情境
任何教学都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汉字,如在学习“卖”和“买”这两个汉字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去商场进行观察,理解“卖”和“买”的不同含义。利用汉字的字形、结构,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模仿,从而记忆汉字,如“门”字像“一个双扇的大门”,左右两边是门板,上面一点是锁头,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见过的古式大门来进行记忆,这样就会减少“门”字漏写“丶”的情况。“鼠”字笔画相对较多,可以通过演示其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明白斜勾是老鼠的尾巴,这样就不易写错了。
(二)利用活动式情境丰富教学
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活动式情境来巩固相关汉字的学习,如在《小青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学关于“青”字的知识结构时,可让学生将部首是“青”字的汉字进行归类整理,看谁整理得更完善。这样,学生在一定数量的汉字积累上,更容易区分形近字。在每一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记忆的汉字,如举行汉字书写比赛,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巩固学习过的汉字。此外,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利用教材,在备课时挖掘相关的素材,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
(三)利用故事情境增强趣味性
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正处于启蒙阶段,且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加上汉字本身较为抽象,因此,小学生刚开始学习汉字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呈现汉字的起源,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人之初》中的生字“习”时,教师可以出示“习”的甲骨文,上面是翅膀,下面是太阳。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呈现“每日幼鸟天一亮就开始学习飞行,反复练习”,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悟“习”有着坚持、反复练习的意蕴。
(四)阅读情境提供具体语境
通过阅读绘本及书籍可以丰富低年段学生的识字量。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绘本或书籍中的故事,在特定的语境中喜欢上阅读。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造句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阅读的童话进行改编创作,培养学生的读写迁移能力。
(五)利用游戏情境提升识字写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每天学习的生字做成生字卡。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生字卡来进行游戏,如生字对对碰、生字推火车、生字扑克等,教师还可以开展识字游戏,举行猜字谜比赛、书写大赛、百词听写大赛,开展写对联、抄写古诗活动等,用好情境化教学,打造趣味课堂。
[参考文献]
[1]丁 鑫.部编本小学低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9.
[2]刘佳琦.语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策略研究——以沈阳市H区三所小学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3]孙雁秋.统编教科书与人教版教科书识字写字教学衔接建议[J].宁夏教育,2020(10):48-50.
[4]栾贻爱,吕健伟.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识字写字教学路径的转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39-42.
[5]李 芳.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以南通市三所小学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8.
[6]李娜克.小學低年段识字写字教学的问题与措施[J].读写算,2021(16):203-204.
[7]李文静.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21(15):86-87.
作者简介:杨蓉霞(1998— ),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