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性别差异及其对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2021-11-19许晶晶贾斯达袁德山赵雪燕李建新高润霖杨跃进袁晋青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血症心肌梗死

许晶晶,宋 莹,朱 佩,贾斯达,姚 懿,袁德山,赵雪燕,李建新,高润霖,杨跃进,徐 波,袁晋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3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危急重症,近年来,随着冠心病患病率的增加,ACS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并且发病年龄呈现明显的提前趋势。提早发生的ACS被称为早发ACS[1],造成ACS患者发病年龄提前的危险因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由多种代谢异常组成,包括肥胖、高甘油三酯(TG)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升高以及高血压[2]。目前认为,代谢综合征与早发冠心病高度相关,并且其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高于现有的风险评估因素[3]。

男性与女性基础代谢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代谢综合征对不同性别患者的影响也不同。Meta分析显示,女性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高于男性,这可能与脂肪分布、脂质代谢、激素分泌等病理生理差异相关[4]。VACCARINO等[5]研究指出,年轻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低于男性患者,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却高于男性。根据性别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助于降低早发ACS的发病率及相关医疗负担[6]。但目前,国内有关早发ACS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性别差异,及不同性别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预后情况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比较早发ACS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性别差异,并对不同性别患者PCI治疗的远期预后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自2013年1—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 724例。其中ACS患者6431例(包含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S各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推荐使用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全球统一定义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7-9]。早发冠心病的年龄诊断标准为:男性≤50岁,女性≤60岁[10]。排除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既往PCI史及既往CABG史患者共443例。最终纳入早发ACS患者1558例,其中女性患者404例(女性组),男性患者1154例(男性组)。本研究获得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项目编号:2021-1501)。纳入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按常规方法置入支架,手术策略由术者决定。对无禁忌证患者,术前给予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术中经动脉鞘管给予肝素100 U·kg-1,如手术时间>1 h再追加3000 U,根据临床和病变情况由术者决定是否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术后予阿司匹林100 mg(1 次·d-1)和氯吡格雷75 mg(1 次·d-1)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年。

1.3 资料收集及随访

在电子病历和介入诊疗记录中收集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介入治疗资料等基线资料。由有经验的介入术者及技术员共同计算SYNTAX积分[11],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上资料来源于阜外医院介入导管室及信息中心。分别于患者出院1个月、6个月、1年、2年和5年进行随访。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和书信随访,记录缺血及出血事件。

1.4 定义

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i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adverse events,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支架血栓、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和卒中。MI参考MI全球统一定义[8,12]。非计划TVR被定义为事件驱动的对任一病变进行的血运重建治疗。支架血栓根据学术研究联盟(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ARC)定义[13],包括确定和很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出血事件根据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发布的出血定义[14],包含BARC2-5型的出血。

代谢综合征组分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史、高TG血症和HDL-C血症。肥胖为体重指数(BMI)≥28 kg·m-2;高血压的定义包括高血压病史或住院血压>130/85 mmHg;高TG血症为TG≥1.7 mmol·L-1;低HDL-C血症为HDL-C<1.04 mmol·L-1。同时符合以上3~5个代谢综合征组分标准,可判定为代谢综合征。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早发ACS占全部ACS行PCI治疗患者的24.2%(1558/6431),其中男性和女性比例分别为74.1%(1154/1558)和25.9%(404/1558)。与女性组比较:男性组BMI和吸烟比例、血清TG和血尿酸水平、闭塞病变比例、术前SYNTAX评分、靶病变和支架数量、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率更高(均P<0.05),高血压和既往卒中史比例、血清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均较低(均P<0.05)。2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1(续)

2.2 早发ACS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性别差异

与女性早发ACS组相比,男性患者肥胖、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比例较高(均P<0.05),而高血压的比例较低(P<0.001);男性早发ACS组合并3种以上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比例高于女性组(P<0.001)。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早发ACS患者代谢综合征情况比较 n(%)

2.3 早发ACS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组分中的肥胖(OR=1.650)、高TG血症(OR=1.592)和低HDL-C血症(OR=1.707)为男性早发AC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冠心病家族史(OR=1.535)为女性早发A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早发ACS的影响因素

2.4 临床事件比较

5年长期随访显示,两性别组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TVR、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早发ACS患者5年随访不良事件比较 n(%)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1.851)、低HDL-C血症(HR=2.146)和术前SYNTAX评分(HR=1.030)是男性早发ACS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高TG血症则是女性早发ACS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82),结果见表5。

表5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不同性别早发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出现斑块破裂进而形成血栓,引发ACS。目前认为,AC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存在性别差异,但这些性别特异性差异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尤其对于早发ACS。根据不同性别患者危险因素、病情特点及预后的差别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有关中国人群早发ACS的危险因素及合并代谢异常的性别差异,及其PCI术后远期预后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为单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了5年的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在全部行PCI治疗的ACS患者中,早发ACS占比24.2%,近四分之一的ACS患者为早发ACS,ACS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同性别早发ACS的发病率一直存在争议。既往有队列研究[15]显示,女性患者比男性更容易出现胸痛等不适症状,进而诊断为ACS(37%比27%)。本研究中,男性早发ACS占比74.1%,女性占比25.9%,与既往研究存在一定差异。此外,本研究显示,男性与女性患者合并不同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患者有更高的BMI及尿酸水平、更高的吸烟率以及较低的HDL-C水平。而女性患者则更多的合并高血压、TC和LDL-C水平较高。这反映我国不同性别早发ACS患者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基础代谢状况的差异。

吸烟和高尿酸血症可通过促进LDL氧化和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进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小板聚集,导致冠状动脉阻塞和STEMI[16-17]。既往研究[18]显示,ACS患者中女性更易发生NSTEMI。而本研究发现,男性早发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更重,STEMI比例更高,女性患者则更多的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这可能与男性患者吸烟和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代谢综合征是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一组危险因素。既往研究[19]表明,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女性高于男性,提示代谢综合征存在性别差异。然而,也有研究[20]指出,代谢综合征并未对心血管疾病产生比其各组分更强的预测作用,这使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用受到怀疑。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早发ACS患者合并肥胖、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比例较高,且男性患者合并3个以上代谢综合征组分—即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代谢综合征组分包括肥胖(OR=1.650)、高TG血症(OR=1.592)和低HDL-C血症(OR=1.707)是男性早发AC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女性患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是女性早发A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35)。提示对于年轻男性,代谢综合征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年轻女性,代谢综合征与ACS的相关性则不明确。对于女性来说,冠心病家族史对疾病的发生可能更为重要。

以往观点[21]认为,女性早发ACS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比男性差。而本研究中,不同性别早发ACS患者5年的随访中,缺血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可能与标准化药物策略、广泛使用PCI等技术治疗ACS有关。此外,本研究还显示,糖尿病、低HDL-C血症和术前SYNTAX评分是男性早发ACS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高TG血症是女性患者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代谢综合征中的代谢异常组分,以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1)符合早发ACS诊断的患者1558例,样本量相对较小;2)入选患者总体低危,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3)尚需大规模研究进一步评价早发ACS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早发ACS患者的病情及其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存在性别差异,肥胖、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等代谢异常与男性早发ACS呈正相关,而冠心病家族史则与女性早发ACS呈正相关。此外,虽然不同性别早发ACS患者长期预后没有显著差异,但代谢异常与早发ACS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对于不同性别的患者应坚持个体化治疗,鼓励年轻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减轻代谢异常,以期减少早发ACS的发生。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血症心肌梗死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