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智慧课堂中指导小学生“读懂数学问题”的做法

2021-11-18陈丽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9期
关键词:读题审题题目

陈丽君

【摘要】“读懂”数学问题在小学不同阶段的要求有所不同,学生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形式也有所不同。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尤其是数学阅读的指导是比较缺乏的,对学生学习数学、数学思维的开发成长缺少关注。因此,针对不同年段,通过不同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读懂数学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

【关健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读懂问题;指导解题

良好的阅读素养是学科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懂”数学问题是提升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数学思维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读懂数学问题”或者说数学阅读更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新需要。

一、“读懂数学问题”的目的

指导小学生“读懂”数学问题,是为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业质量,更好地实施数学提升“工程”的建设,也是我校数学科组面临的重要任务与新挑战;也是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法与提升学法指导的需要。提升学生数学课堂阅读能力、加强“读懂”数学问题、审题指导,引導学生学会如何“读懂”数学问题,学会提取数学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正确解题的教学指导尤为重要。这更是为促进教师的教学相长,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学业质量的有效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做法的重要举措。

二、“读懂数学问题”对学生及学校教育的积极意义

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等,都有了较大的改进,教学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发展也越趋于全面和谐发展。整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是,学生发展并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从学业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学业质量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较多。2.从阅读习惯来说,学生平时关于数学的阅读量较少,导致学生相关的数学知识面较窄,不能很好地利用数学阅读思维进行解读题目,形成解题困难。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阅读题目的习惯方法掌握不够科学有效,解题成功率较低,使学生受挫感增强,学习没有成就感,学习兴趣低下,造成学习困难,恶性循环。4.家庭关注少。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许多家长忙于工作,极少对学生的学习有充足的关注。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尤其是数学阅读的指导非常缺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维的开发和成长的关注就更加少之又少。

秦丽花在《数学文本阅读理解相关因素探讨及其模式建立之研究一一以角度单元为例》(2004年) 一文中提出:在解题过程中,数学阅读理解主要存在的困难有:图示理解困难、数学文字理解困难、特殊符号及特有名词的理解困难。“读懂”数学问题在小学不同阶段的要求有所不同,学生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形式也有所不同。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低年级的数学问题主要是包含对话、实物的图文结合的题目,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言语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识字量较少,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低水平必然会影响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而中年级阶段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阶段,中年级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也逐步从具体的、形象的向抽象的过渡,多为文字描述问题情境。但此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部分学生对于读懂数学问题,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仍存在困难。高年级阶段的数学问题较中低年级抽象,开始涉及特殊符号以及特殊名词,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所以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并且题目隐含的解题条件较多,学生难以从题目中提取信息,顺利地解决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年段,通过不同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读懂数学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要“读懂”问题就要有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在学生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个好习惯将会成为学生在学习生涯乃致在今后的人生产生一个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什么这样说呢?笔者认为:1.良好的读题习惯,会让学生容易取得成功,少走弯路或者说不走弯路,造就高效的学习成果。2.建立学习自信心,收获学习的成功体验,让学生更有动力支撑今后的学习行为,激发学习兴趣。3.在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的支配下,取得成功经验,会让学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知识经验与情感支撑,学生的内心会越来越强大,牢固丰富的知识基础与积极自信的精神支撑就会形成合力,使得学习越来越好,越来越成功,从而造就了一个良性循环学习效果。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良好、正确的读题、审题习惯养成,那么,读题、审题就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困难因素,学生做起题来正确率也就会大大提高。也可以说,审对题、读对题就已经把题目做对了一半。所以,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我们更应该重视数学课堂当中如何培养及指导学生的审题、读题,引导学生学会“读懂”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读题习惯。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涯乃致是人生奠定良好基石。

三、“读懂”数学问题的做法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指导学生“读懂”数学问题,培养良好的审题、读题习惯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1.读题法(审题):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任务,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做到:(1)做到清晰、仔细、读准。让学生弄清读题的形式,如,默读、朗读、做标记等。学生明确要求,以口带动脑袋参与读题任务,真正理解题意,为找到解题策略作准备与铺垫。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都会用已有经验来做题。他们在做题时,用眼睛匆忙看一遍就急着下笔。他们感觉这只是平时做过的数学问题罢了。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题目,题目是新的,题意也发生了改变。由于没仔细、读准题目而造成错误。(2)做到严谨、做标注。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读题时做到咬文嚼字,同样以笔带动思维,边读边做标注,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健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只有学生在读题时养成仔细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与任务。(3)学会归类、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类。找出一个相对应的,有效固定的模式,持之以恒坚持按这个模式进行长期训练,才有利于学生形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如,小芳今年20△岁,小丽15△岁,小芳比小丽大几岁?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准确读题,理解题意。通过边读题边标记(圈一圈、划一划等)的形式找出关健字、词、句,比字句做标记。设定中心问题(同类题型的中心问题是固定的)如,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求什么?通过设定中心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建立此类问题的思考方向与顺序,最终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正确策略。

2.观察推理法。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它与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人的思维活动。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材中,大多数的题目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所以要让学生“读懂”数学问题,教师还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洞悉能力,让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形成良好的解题能力。

(1)明确观察的要求与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需要有针对性,如图所示(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假如教师不加以引导,而是直接出示《位置与方向》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学生大多只会说出,图上的景物,有几棵树、有1个太阳,有几栋楼,等等,没有和本节课的中心内容联系起来。但如果教师有针对性地问:每天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的?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集中在方向、位置这一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和知识点了。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观察要求指向要清晰,学生才会很快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长此以往的訓练,学生就会慢慢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画面,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2)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要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三角形》内容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读懂”生活中的三角形。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也会在生活当中有意识地寻找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会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图文互转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数学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图文互相转换的方法,化繁为简,让抽象思维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特别是在低年段,我们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简单的平面图形、小棒等手段,可以使学生增强对题目数学问题的理解,降低难度的同时也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如,在低年级教学中,遇到的求相差数的数学问题:

以上图例,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文字转化成图型来思考,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来“读懂”这个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图式,从而实现高效解决问题。

4.比较联系法。比较联系法就是通过呈现相近、相似的数学问题或题型,引导学生比较、解答,让学生找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点,找出两组题目之前的联系等,来加深学生对该类题目的理解与撑握,达到提高解题的效果。

(相同:都说同一样事物,有着公共相同的信息。不同:问题不同、解题方法也不一样。联系: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学会通过类比关系、相关的数量关系来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5.总结归纳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经历过程、体验成功解题,探索碰撞出智慧火花,从而生成课堂的学习成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收获成功解题的自信与喜悦,感受数学课堂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笔者想用下面的两句话来与大家共勉:(1)教学工作困难很多,理性对待、多想办法、尽力而为、善待学生、善待自己,多教给他们方法,少做无用功,体谅学生的难处与不易;安慰一下学生的委屈,包容一下学生的错误。(2)理解悦纳学生。多一些鼓励加油,少一些挖苦打击;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命令控制;多一些包容信任,少一些质问怀疑。其实,“放过”学生的同时也解放自己。

[本文系2020年度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小课题专项研究课题项目“智慧阅读课堂中指导小学生‘读懂数学问题的尝试及研究”(课题编号:GZJYZY2020-36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兴贵,幸世强.中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建文.阅读能力,数学老师也追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1(04):156-157.

[3]徐万军.思维让数学阅读走向理性——浅谈小学数学阅读中积极思维策略[J].辽宁教育,2011(3):45-46.

[4]禹宁,李志英,常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7(23):256.

[5]邱学华.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6]梁荷.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7]秦丽花,邱上真.数学文本阅读理解相关因素探讨及其模式建立之研究——以角度单元为例[J].特殊教育与复建学报,2004,12:99-121.

[8]赵天彤.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9]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读题审题题目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追根求源
紧箍咒,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