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校合作中家长培训的实践与策略探索
2021-11-18黎丽雅
黎丽雅
【摘要】新接手班级之初,家长在微信群就学校的相关要求发出了多种不同的声音,这让笔者意识到,家校有效沟通、进行家长培训是家校合作的前提。根据班级情况,通过家委会牵头,开展线上线下家长课堂以及家长读书会等,增进家长之间、家校之间的感情,提升家长与青春期学生的沟通技巧,进而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家校合作;家长培训;实践
一、缘起:微信群里家长们的“不同声音”
一年前,笔者从一个城乡接合的学校来到被大家称为“中国用一个街道科技实力与美国科技比拼的街道办”——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的学校。刚开学,教师最先接触的本应是学生们,但班级家长微信群刚建好,群里就热闹起来了。家长微信群成立的当晚,家长们就对学校的校服着装要求、红领巾的佩戴要求、头发长度标准以及电子手表的佩戴要求提出了许多质疑。其实,这些标准都是各校的基本要求。也有部分家长私下微信发信息告诉笔者,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群里这些具有质疑声音的家长太不像话了。笔者从未见过一开学,家长们就对学校的相关规定提出如此之多质疑的。虽然班级里也有一些家长对学校的要求是坚决支持的,但相比之下能够站出来坚决支持学校的毕竟是少数家长。
粤海街道办的家长们素质普遍较高,学历高、视野广、见识多。笔者原本以为家长们素质高,对学校的教育会起到推动作用。然而,与过去城乡结合学校的家长们对教师的“言听计从”不同的是,粤海街道办的家长们有主见、有想法,这些主见与想法如果引导不好反倒成为学校教育的阻力。
二、分析:微信家长群里“不同声音”的原因
家长群体中有不愿意遵守学校规则的,也有严格遵守学校规则并对他人做出要求的家长。不愿遵守学校规则的家长有可能成为学校教育的阻碍力量,而对他人提出要求的家长也有可能成为对学校教育“指手画脚”的主力军。一般来说,能够严格遵守规则的学生的背后会有一个要求严格的家庭。果不其然,第一次年级统考结果出来,证实笔者之前的猜想,这是一个有少数优生,大量后进生的班级,中等生少得可怜。接下来的工作可能会面临几个问题:第一,优生家长可能会比较焦虑;第二,后进生家长可能会失去信心。由于他们欠缺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技巧,规则意识较为淡薄,到了初中会难以应付繁杂的科目以及各种学业要求,更难以与青春期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面对这样的班级,对家长进行培训才是教育的开始。这样才能让优秀学生的家长有更高的父母格局,后进生的家长能够树立信心,“抱团取暖”。
三、对策:取得信任与共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提及,“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么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而在书中,他还说过:“学校家庭教育是最难的部分。”那么,应该如何将最难的部分做好?好的关系是处理问题的开始,而共同成长是维系关系的关键。应该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呢?又应该如何维护彼此之间的关系与信任呢?
家长信任教师的前提是:第一,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第二,教师有能力真正帮助学生成长;第三,教师可以给家长提供可操作的家庭教育建议。而能够将这份信任与关系不断维持,则需要在共同的努力下,学生、家长与教师都能获得共同的成长与进步。于是,笔者根据班级情况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从而取得家长的信任并与家长共同成长:
(一)教师的引导——组织与引导班级家委会
成绩是获取家长信任的最佳捷径。由于家长们对学校教育了解不够全面,又因为班级开学成绩不理想,所以,在开学之初,笔者将班级里学生成绩较好的热心家长组建成临时家委会。同样的,在班级里,笔者将成绩较好的学生组成临时班委会。一个优秀班级的建设需要优秀家庭与优秀学生的引领。班级里若是缺少了优生的引领,缺少优秀家庭的指引,班级可能会缺少学习的氛围与向上的动力。换言之,班级的班委会是班级优生的学习小组,优秀的学生与家庭们“抱团取暖”。只有保存好班级学习的星星之火,才有可能燃烧起班级学习的熊熊大火。学校教育若是缺乏了家庭教育的支撑,就像大樹缺少了根部的营养浇灌。同样,班级里若是缺少了优生的引领,缺少优秀家庭的指引,班级便会缺少学习的氛围与向上的动力。因此,一个优秀班级的建设需要优秀家庭与优生的成绩引领。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班级内优生人数大为提升,班级也成为年级的尖子生班级。由于成绩稳步提升,安抚了家长们焦躁的心灵。也因此,家长对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更加信任,这为家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班级家委会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第一,选得力的家委。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微信群和QQ群里家长的发言,基本能判断出哪些家长是比较热心的家长,哪些家长是能管事、也能把事情做好的家长。其次,还要观察他们孩子的学习以及各方面的表现。学习和行为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其家庭教育也可能做得较好,那么,家长更能配合学校教育与支持学校的决策;学习和行为等表现不佳的学生,可能与父母的疏忽、错误的教养方式或者父母对教育的错误理解有关,这些父母是需要引导的。第二,及时召开家委会。家长关心自家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要家长也引导、关心别人家的孩子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七年级的第一学期,由于学生们刚刚步入初中,家长们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安排,于是,笔者召开了三次家委会。第一次家委会是在学校第一次年级统考后,目的在于取得家长的信任。教师真诚地与家长们说明班级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分析家委孩子目前的学习情况,希望在未来的三年携手并进,帮助孩子不断取得进步。而自己的孩子想要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家长们联合起来共同创设,如,可以帮助其他的孩子。第二次家委会的目的在于具体分工。具体分工如下图:
第三次家委会的目的在于指导家委如何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们的交流与提升。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之后,笔者与家委们就班级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们的成长作了长远的规划。从亲子关系到孩子性格养成,再到习惯培养等入手,倡议家委们协助开展孩子们的户外运动、学习小组活动、家务整理大比拼以及班级生日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看似与学习无关,实际上却是从根源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这些做法得到了家委们的认可与支持。自此以后,家委们成为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他们积极在班级微信群、QQ群里引导班级舆论,传递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师与心理咨询师家长的共同引导——开展线上线下家长课堂
家长们虽然学历较高,见识较多,视野较广,但是却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道理懂得很多,但做起来有困难,因此,开展线下家长体验式课堂尤为必要。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我们开展了以“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说,他们才会听?”为主题的第一次家长课堂。课堂上,笔者让家长们思考“希望培养怎样的孩子?”家长们的思考结果大多是:阳光、自信、大方、开朗、坚强、吃苦耐劳等,但没有一个家长写出“学习成绩好”这个答案。而现实工作中,家长们与教师进行对接的点都是孩子的成绩,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学生的品质培养直接影响着成绩的好坏。因此,教育的着力点应该在学生的品质培养上而非单纯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只是“冰山一角”。当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不应该只从学习成绩入手,而应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以关心和尊重孩子作为沟通的前提。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希望独立探索的时期,他们的性格等方面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冲动。所以,家长采取尊重、商量、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对话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在家长课堂上,我们也让家长们体验孩子的角色,体会不同的说法方式带来的感受与内心的抉择,从而让家长们切身感受到不同说话的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因为只有懂得才会进行调整对话的方式。后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家长与学生们都宅在家中。于是,我们开展了线上家长课堂。课堂内容有“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如何做好孩子的时间管理?”以及由家长代表心理咨询师S同学的妈妈带来的“正面管教中的家庭会议”等,家长们从家长课堂中获益良多。
(三)家长互助——组织班级家长读书会
出现亲子关系冲突的家庭多数与学习有关,走进读书会的家长大多是那些孩子时常被教师批评的家庭或者家长对学生表现不满意的家庭。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很不听话”、焦虑等情况,有的家庭甚至找了家庭心理医生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读书能让人的心灵安静下来,读书能让人在迷茫中找到方向,读书能让一群人“抱团取暖”。这是家长读书会的创办初衷。不管学历多高,第一次为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面前,家长也是一张白纸。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家孩子的成长经验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未必有效。在此,也要纠正一些观点,成绩不好的学生难道就意味着不是好孩子吗?成绩不好的孩子难道就一定是不努力的孩子吗?成绩不好的孩子难道就一无是处、没有人生价值吗?答案是否定的。笔者时常在家长群里分享育儿专家李玫瑾的观点“要培养孩子的能力,而非仅看一时的成绩;要尊重孩子的天赋成长,而非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学习是有一定的天赋的,有的学生虽然付出2倍的努力但却颗粒无收。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培养学习的好习惯,对学习自暴自弃,甚至感觉人生毫无意义,家长们也同样看不到希望。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家长们面临困境时突破困难,找到方向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技巧?根据这些问题,家长读书会选择了《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与青春期和解》《教出乐观的孩子》等书籍进行阅读,希望从中找到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学会鼓励孩子面对苦难与挫折,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家长们的读书与坚持对孩子来说就是榜样。家长们在读书会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及时应对青春期孩子发生的状况,还可以在一起互相探讨、出谋划策。每一期的家长读书会,家长们都会将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并发布到班级公号上分享给更多的家长,将爱与方法传递。
四、理想国:美美与共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班级的优生更加优秀、表现落后的学生也逐渐在调整自己,亲子关系得到缓和,家庭互助的行为也多了起来。微信群与QQ群再也见不到“不同的声音”。现在的家长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发出了“同一声音”。微信群的创办是为了方便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微信群的热闹时刻一般在学校运动会期间,到学校参加家长义工分享孩子们的各项比赛情况,不能到场的家长们在群里为孩子呐喊助威;在每一次线上家长课堂分享之后的刷屏感謝;在每一次公布新的激励学生方案之后的叫好……这一年多来,实施以上三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家校合作之后,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相处融洽,家长与家长之间互助互爱,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缓和,学生之间也相互宽容与扶持。
家校的沟通不应只围绕教学与成绩,更应深入到冰山下寻找原因,从根源着手,将教育的范围延伸到人的品质,注重学生人生的教育。这样,教育才会大有可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在现代社会上,大部分的教育责任还是落在学校身上,而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与理解,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帮助学生家长处理问题的助手,而非批判者,要用谦逊、友好的方式与学生家长相处,把家长当作队友而非对手。当教师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信任,摆脱旧传统的教育认知,教师将会拥有教育的新认知,也将会有更强的能力帮助学生。教育是一个整体,知识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如果家长的错误认知和管教方式一直没有得到引导与帮助,学校教育做得再多也会变成无用功。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中所说:“那些脱离了人格统一性的单一行为表现并没有意义,只有当我们将它与人格整体性联系起来研究时,才可以真正理解它。”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美)劳伦斯·斯坦伯格.《与青春期和解》[M].孙闰松,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3](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彭正梅,彭莉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4]关明杰,高磊,翟淑娜.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1470-1472.
[5]杨重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J].新课程(上),2019(3):259.
责任编辑 林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