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生活的“活水”引入中学语文课堂 茂名市第五中学

2021-11-18陈磊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9期
关键词:生活情景活水语文教学

陈磊蓉

【摘要】教学只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存在状态;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要善于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情景、生活的事理、生活的真情,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情景;生活事理;生活真情

有一位教师说得对:“我们不是在学习中生活,而是在生活中学习;不是在教学中生活,而是在生活中教学。”是的,教学只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存在状态,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欲得清澈明丽之景,必须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的课堂。

语文和生活是血肉关联的。“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刘国正语)语文不是空中楼阁,它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材是创于生活的教材,教师是生活中的教师,学生是生活中的学生,而语文教学活动实则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与教材在教学具体情境中的互动本身就是生活化的表现,碰撞交流中的人事景物、思想情感皆源于参与主体平时生活的积累和沉淀。可见,语文教学远离生活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学习语文。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呢?下面笔者从三方面谈谈做法:

一、创设生活的情景,点燃学生学用语文的热情

语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归于生活。学生只有感到语文贴近生活,贴近自身,才有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生活的情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活动,在活动中用语文、学语文。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语言应用专题内容时,根据学校学生社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学生会社团招聘大会”的语文活动。活动拟由学生会组织为下属五个社团文学社、广播站、紀检部、书法社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招收新成员。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五大组,每组10人。活动流程及具体语文任务如下:

活动一:代学生会拟写一则社团成员招聘纳新启示,全班学生每人各写一份,小组内选最好的一份并综合小组意见修改后提供全班交流。

活动二:各组分别抽签确定一个社团作为自己的招聘社团,以小组为单位给本社团拟一则宣传广告词,并负责该社团的招聘工作。

活动三:每小组推出两名选手分别参加另外两个社团的应聘(每社团候聘选手不超2人,2:1差额招聘),准备1分钟的自我介绍,2分钟的应聘演讲(应聘理由、设想及其它)。

招聘团由教师担任团长,各小组抽调一人组成评审团,各社团按先后轮流招聘,评审团打分筛选,并进行点评。最后综合评出最佳应聘者和招聘社团。

这位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放在实际运用的情境中进行,让语文学习和生活需要无缝衔接。活动融得体、准确、简明、生动等多方面的语用能力训练于一体,既有文体写作又有当众演讲,既有小组合作又有个体挑战,既检验了知识能力又考验了心理素质,过程充满语文性和生活性,交织着语文应用的快乐和求知的欲望,激荡着热情,历练了心智。

二、引入生活的事理,启发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语言不是生硬的文字,它是有生活血肉和气息的。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教学,应让语言与生活接轨,让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将生活与语言接合,在揣摩、品味中增强语感,领略语言蕴藉的丰富内涵。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首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其中连用三个“轻轻”表达了怎样的意蕴?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用“轻轻”充分造句,体会这个词能在哪些语境中运用,具体表达了什么含义,再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出现“轻轻”这一动作的生活情景。有的学生说“柳絮在微风中轻轻飘落”,“春风轻轻抚摩着枝头上的嫩叶”,有的学生联想到巍巍《我的教师》中“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三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的语句,有学生这样描述生活中相关的情景:母亲轻轻走到床边,给劳累一天的父亲轻轻盖上被子,然后轻轻地走出卧室……通过这样生活性的启发引导,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原来志摩诗中的“轻轻”,既含有诗人对康桥无限的温柔与爱意,又有源于内心的一份轻盈与飘逸。

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如果改作“浓”字效果如何?如果让学生想想含“闹”字的词语有哪些,在什么语境出现,比如,由“闹”想到“闹市”“热闹”“喧闹”等词,再想到“街市很热闹”“场面喧闹”等生活情形,可知“闹”含有多、杂、声、形、色的多种情态,再结合诗句语境,学生就不难体会,原来“闹”字不止让人想到花红叶绿,还想见蜂飞蝶舞、白鸟和鸣的生机盎然的景象,它传达不是“浓”的单一抽象含义,而是动静俱见、具体立体的生动画面。

三、触摸生活的真情,让语文流淌学生心灵的清泉

语文教学不仅引领学生关注书中的生活和灵魂,更要亲近学生的心灵和生活,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笔抒我情”,真切体验“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的密切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正高度概括了这种关系。教师要消除学生觉得语文高深遥远的错误认识,要让学生知道,只要善于关注自身,留心生活,感悟自然,观察社会,语文无处不在。阅读教学中,要多些给机会,多些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要充分关注、尊重和呵护学生的心灵。只要学生想说、敢说,其实已靠近语文一大步。作文教学,首先要鼓励学生说实话、写真事、抒真情。要让学生认识只有“真”的文章,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真性情的文章,要多些与学生一起共赏,尤其是学生的习作,要大力赞赏为人与为文一致的生活态度,要让学生记住叶圣陶先生的教诲:“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教师宜尽量写下水作文。教师与学生一块写,在学生角度看是营造写的氛围,是“言传身教”;在教师角度看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打点生活”,一起感悟人生。教师的作文与学生的作文一起批阅与评析,评讲时让学生去评价、讨论,这对学生的作文与做人都有帮助,让学生感受到“写”也是学习与生活的需要。笔者有一次这样的经历:某天,快上课了,但教学楼狭窄楼梯口却挤满了学生,笔者也被挤在学生当中,一时也上不去。因此,得以看到了学生各种情态:有的学生抱着书本耐着性子在人堆里慢慢移动;有的边挪动边埋怨;有的不顾旁人一股劲往前钻,遭致怨语;有的站到一边观望;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旁说笑。几分钟后,大家先后回到了教室,当然迟到者不少。对这次师生共有的经历,笔者让学生每人作文一篇,而笔者也写了下水作文,与学生一起共评析。练习中,学生分别从“等”“早”“秩序”等多个角度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在练评中,学生深切地体验到原来作文就在自己的眼里心中,就在身边人事中。

生活之水取之不尽,语文与生活沟通之渠无处不在。教师只有善于发掘、利用,那生活的清泉便能灌溉语文的沃野,滋润学生心灵之苗,思维之树,让语文的天地充满成长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0).

[2]周一贯.新课程语文课堂的诗情追寻[J].语文教学通讯,2013(1) .

[3]王书月.从模式语文到头脑语文[M].中国教育出版社,2104(9).

责任编辑  梁婷惠

猜你喜欢

生活情景活水语文教学
金溪县:“金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
观书有感(其一)
渠清源于活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生活情境的几点体会
创设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贴近生活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