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课堂上给学困生提供支持策略
2021-11-18陈珊珊
陈珊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困生在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方面较薄弱,语文学习方法也在摸索中,为此,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支持策略,让学困生的努力找到方向的同时,也有努力的行动指南。以下分五个方面来给学困生提供支持策略。
一、营造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课堂环境
(一)营造自主的课堂环境
九年级,面临中考,紧张而又相对枯燥。笔者依然舍得拿出5分钟来给学生做诵读活动。事实上,笔者在背后做好了学困生的工作,鼓励他们报名,并且承诺:只要有需要,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帮助他们。终于,三个学困生都报名了。
实际上,在八年级下学期的诵读教学中,笔者尝试进行“朗读考试”,即要求每一位学生从语文课本的课内外古典诗歌中选取最喜欢的一首进行朗诵,并且在考试前公布考试标准(标准与授课内容相吻合):声量10分,基调把握10分,节奏20分,重音处理10分,配乐10分,情感处理20分,创意20分。虽然评分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对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还是具有较大意义。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对字词句等的敏感程度有所增强。现在活动又来了,受欢迎的程度居然超过笔者的想象。
(二)营造平等对话的课堂环境
语文学科不同于自然科学,不同于哲学,也不等同于一般的社会学科或历史学科,它是很有其特殊性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的对话原则是让班上人人都有话说,不管是班上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讨论当中。而要做到平等的对话,需要教师具备悬疑设问的教学艺术。因为这是调动学生求知欲的主渠道。教师应了解这一点并充分地利用它,自觉地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教材的特点,提出问题和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样不但为师生共同深入地探究学问提供了原动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悬念的问题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源泉,它能使学生马上陷入一种紧张与兴奋并存的思考活动之中,学困生也会被这股氛围感染,积极参与课堂,跟大家一起讨论、学习。这一过程实际上便是其搜寻答案、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当答案浮现之际正是其新知识建构完成之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思考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始终在起着作用,化被动的“知之”为主动的“好之”,容易收到较好的认知效果。
二、制定课堂观察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让全班同学动起来,笔者制订了《学生课堂观察情况表》《学生课堂学习统计表》,在课堂观察策略实施过程中,适当给学困生创造机会,掐空给他们一些课堂指导,鼓励他们能把握机会,大胆举手回答课堂的提问,增强上课获得感,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正面感觉。
三、给学困生恰到好处的评价
(一)重视过程评价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他们都爱听表扬的话,对于批评的话,逆反心理比较多。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大胆夸张地赞美学生,但赞美也要求教师具备赞美的艺术。“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天陪伴学生成长,让笔者慢慢学会了赞美。对于赞美,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评价过程而非结果。
(二)巧妙使用评价艺术
课堂上给学困生正面评价,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化解为学习语文的动力,只要动力开启,再不断地给他加油,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来了。
特别是对课堂讲话的、发呆的、作业没完成的学生,天天小错不断,被班干部投诉,经常被科任教师批评。该怎么引导这些学困生成长呢?笔者认为,这样的学生就像大旱天的小草,枯黄成片,这时应该最盼望的是“及时雨”,即积极的鼓励。
四、阅读能力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一)课堂上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并利用这点激发学生的閱读兴趣。下面以《阿长与山海经》的阅读教学为例三方面来解决:
首先,教师心中要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在教学中掌握以下几点:文章体现了作家深挚的思想情感;作家观察人物是用双重眼光的,既看出阿长迷信、饶舌等缺陷,也看出她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的一面;塑造人物性格是通过选取典型事例的手法表现的,并有意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
其次,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简单提示,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这时,可以利用巡堂的时候,再给学困生一点辅导,并鼓励她等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在阅读结束之际,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在文章结尾处写下自己的最深感受。当有不同的看法出现,这时教师可以请几位学生来发表看法,或许有的学生说感觉鲁迅不够尊敬阿长这个长辈,这时就有学生说是因为阿长有的地方不值得尊敬。当此之时,教师要有的放矢,要把学生这些杂乱无章的看法引向明确的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最精彩之处,多读两遍。这种阅读教学方法,没有损害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阅读行为变得有趣,教学目标也较容易实现。
正视学生的个性,不仅是阅读教学需考虑的问题,写作教学亦当如此。否则,令学生依照固定程式去写作,只会剥夺其写作的乐趣,扼杀其写作的才能。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自由不拘地表达自我情思,写出心中最想要说的话。当然,为了确保写作趋于规范,教师还须做好后期指导工作。
总之,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宜先“放”再“收”,以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活,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坚持课外阅读
学困生,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学困生中的绝大多数人,坚持课外阅读的毅力和耐力均较其他学生差。他们对阅读不愿做长期的坚持,觉得短期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并且觉得对考试成绩的提高帮助不大。学困生习惯于“走马观花”的学习方法,想起来可能还会去读,没想起来就根本不会课外阅读。
1.家校合作齐读书
为了培养他们的毅力,笔者给他们制定了《学生课后观察情况表(家庭)》和《家校联系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努力,把平时阅读的时间、用时,阅读内容简单记下来,一月一总结,可以电联总结,也可以视频总结。给学生和家长鼓励,并适当准备一些小礼物给家长和学生。不仅加强了家校关系,还增强了学生和家长的亲子关系。
2.午读
对于学困生,午读时笔者也会给予一些指导,比如,读书方法、读书批注等。如果学困生坚持一个星期都有阅读,还写了三篇读书笔记。组员中有3人也达到这个标准,笔者会把学困生找来,大力表扬他们,并且在全班面前给他们表扬。有一次,笔者特地奖励了奶茶给他们组的所有成员喝,高兴之余,他们的感情似乎更好了。后进生也被感染进来,也不好意思不写了。喝完奶茶后,他们的阅读劲似乎更强了。
3.坚持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夹在周记里一起进行的。想写就写,不给学生过多的负担。但写了,而且坚持写,就一定会受到表扬。笔者通常用课前一分钟的时间来表扬学生,用“0-100肯定法”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正向感觉。用“0到100方法”来回归真实的对方,把关注点重点转向对方的拥有与进步。
对于学困生,笔者往往鼓励他们写,告诉他们“只要读了,思考了,赶紧把感悟变为文字,就算是100字左右也是你的专利感悟。当你写出来时,你会发现其实你比自己想象中的聪明。”
关注学困生,从教学从人格成长着手,育人先育心,激发潜能,唤醒学困生内心的力量,学生转变了思想,接受四步赋能,增强了经验,形成了能力,学习的自信得到大幅度提高。
[本文系惠州市2019—2020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能力形成四步法在培养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运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hzkt323)成果]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