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促进智慧图书馆大发展
2021-11-18曹海霞候新宇杨洋王日花
曹海霞?候新宇?杨洋?王日花
摘 要 为更好地推进中国高校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有效推动各高校图书馆、相关科研院所等机构在智慧化图书馆研究与建设等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第二届中国高校智慧图书馆(馆长)论坛以“展望‘十四五,促进智慧图书馆大发展”为主题,围绕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相关内容,广泛深入地探讨了图书馆资源发展的建设思路、智慧服务发展内容、图书馆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架构、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难题与机遇等理论与实践内容,论文对上述会议内容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智慧图书馆 资源建设 智慧服务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10.016
Looking Forward to the 14th Five-year Plan and Promoting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Smart Libraries: Summary of the 2nd China University Smart Libraries (Director) Forum
Cao Haixia, Hou Xinyu, Yang Yang, Wang Rihu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14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various academic libraries, releva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smart libraries, the 2nd China University Smart Libraries (Director) Forum take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14th Five-year Pla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Libraries” as the theme,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services,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libraries, library smart service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library smart space construction, smart library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and oth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t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bove conference content.
Keywords The 14th Five-year Plan. Smart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Smart service.
0 引言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谋划发展之年,又面临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更好地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有效推动各高校图书馆、相关科研院所等机构在智慧化图书馆研究与建设等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第二届中国高校智慧图书馆(馆长)论坛”进行了上述问题的研讨。本次论坛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指导,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于2020年11月2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召开。本次论坛共有15位知名学者和馆长进行了精彩讲座,与会专家围绕智慧图书馆领域的资源建设、服务内容、技术支撑、管理机制、智慧空间建设等进行了充分交流研讨。本届论坛除了图情领域(知网在线教学平台和超星学习通)的直播媒体参与,还邀请了新华网、人民视频、央视频、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共同参与,促进了学术交流的广泛传播。
1 “十四五”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与高校智慧图书馆总体建设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智慧社会,这是科学判断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1]。智慧社会建设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了“城乡一体、四化同步”的智慧化发展顶层设计,要求通过网络化、平台化、远程化等信息方式实现智慧社会中的基本公共服务。智慧图书馆建设旨在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以及个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智慧化知识信息服务,这既是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也是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从当前的技术发展变迁环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运兴起,智慧图书馆进入快步建设新时期。技术的迭代带来知识创造、知识交流、知识传播形态的急剧变化,传统知识服务业态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在本次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讲到,面对新的社会信息环境,国内外一些图书馆率先在智慧空间规划、智慧场馆建设、智慧业务管理和智慧特色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国家图书馆 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在构建全国智慧图书館体系,希望通过贯穿知识创作、知识发表、知识存储、知识传播、知识发现到知识服务全链条的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构建,推动建立开放共享的国家知识资源仓储系统,搭建与用户共创的开放式知识服务运营环境,形成新型智慧化知识服务生态系统,辐射全国各级图书馆,普遍建立智慧化服务空间。
高等院校同样处于智慧社会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高等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不仅有利于助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还将有益于图书馆自身的创新发展。面对中国教育事业在新时代全新发展的要求,以及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亟需智慧图书馆发挥支撑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毫无疑问加速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智慧化社会建设提速的过程当中,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实践中支撑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文化传承,已经成为当前各个高校需要迫切面对的问题。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长、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凌立足后信息(智慧化)时代和当前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大环境,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对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解读。陈凌指出未来的图书馆建设要立足当下、重构未来,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基础上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转型,实现信息服务的数字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智能化与智慧化的融合发展,逐步成为大学教育、研究与管理活动的参与者与协作者,成为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类活动的协作平台。
2 图书馆未来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及复合图书馆的形态演变,到现在正在建设的智慧图书馆,每一步发展当中,技术力量都起到了助力和推动作用,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刘兹恒教授认为无论技术怎么迈进,资源建设都是图书馆发展永恒的内核。刘兹恒教授认为智慧图书馆的本质是搜集、组织、保存、传递文献信息,并促进知识的获取、传播和利用,而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基础仍在于对资源的搜集和整合,“资源为王”永远是图书馆的不二定律,并由此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不仅要优化馆藏的学科分布,平衡多种采访模式,而且要大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运用智慧化理念,综合运用用户画像、知识图谱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技术,科学制定采访计划,实现智能选书和订购,实现馆藏资源管理的智慧化。刘兹恒教授认为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机器人、智慧化集成书库都是馆藏管理智慧化的趋势,未来的运用应结合高校的实际;同时要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特色资源建设既可以针对用户需求,搜集某一专题的文献信息资源建成独有或他馆少有的资源,也可以以重点学科、专题领域为依托,从学科信息门户入手,实现学科资源的深度整合,组建数字资源的云存储联盟,满足成员馆用户资源获取需求。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熊丽围绕“双一流” 建设、第四轮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四新”建设等,提出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应该注重内涵发展,加快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熊丽馆长认为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制定时要考虑经济形势的变化、中美贸易冲突给外文资源建设带来难题、后疫情时代图书馆发展态势、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巨大变化等因素。针对高校图书馆发展来说,不仅需要结合本馆具体情况制定符合自己发展水平的规划,注重资源及服务等馆藏政策的连续性,而且要挖掘本馆特色,开展特色资源建设,在规划总体上要有前瞻性,也要有可操作性。
3 图书馆智慧服务及其发展趋势
IFLA在2019年的报告中提出,服务是自动感知的,无处不在的,精确性和个性化是其主要特征[2]。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方式在时间、空间维度的不断延伸,以及从知识存储向知识架构、学科交叉和知识再创造转化,对于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智慧图书馆建设不应脱离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武漢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黄如花教授如是说道,“智慧图书馆一定要有智慧的服务,而且智慧服务才是图书馆的核心,技术、平台、环境都必不可少,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
图书馆作为一个多种技术综合利用的系统,技术是实现服务的基础手段,但在智慧服务中起到中心作用的是图书馆员。黄如花教授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图,阐述了图书馆员作为一个智慧群体在智慧图书馆建设和智慧服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员其优势在于善于利用多种来源渠道的数据和信息,加上自己的专业化知识,从而解决用户工作、生活、学习当中的各种问题,并能开展决策咨询、企业战略咨询,从而促进科研创新、教育创新。图书馆员在智慧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中,可以开展两个层面的服务:第一个层面是普惠的、均等的、基本的服务,在基本的服务当中也可以用到数据驱动的智慧,如深圳图书馆的智慧墙、加州大学图书馆的数据支撑决策采购方案等都体现了馆员的智慧;第二个层面为更深层的服务,即面向政府的决策、企业的串联、教育科研创新的智慧服务。这是能够体现更高层次智慧的服务,同时也是需要各种数据融合支撑的服务。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章振兰以中国传媒大学“阅城学堂 四季悦读”活动为例,详细介绍了阅读推广视角下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品牌化服务的探索实践。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依据传媒学校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型的读者服务工作,包括春季的听书打卡、经典共读、有奖阅读等;夏季的行云上选书、你选书我买单、台湾图书专题选购等;秋季的“声动金秋”朗读比赛、毕业留声墙等;冬季的联合出版社进行图书馆赠书活动等。上述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得到了师生们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也提高了新时期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效能,创新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模式。
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超星集团副总经理叶艳鸣认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紧贴需求,精准抓住用户需求,并认为“十四五”规划的四大方面是“资源建设”“空间建设”“装备条件建设”及“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等。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李新碗馆长认为未来图书馆的服务特征应体现在服务感知化、精准化、泛在化以及个性化等方面,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抓住发展计划,重新定义图书馆的服务,实现为更多用户服务;其二,考虑资源的媒体介质多样性和可用性,在数据收集传输方面要有更大体量、实现更快、更准目标;其三,拥有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能力。
4 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其信息系统架构
技术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推动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随着图书馆服务对数据资源日益细化和多元化的要求[3],数据资源建设也成为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的难题,势必要迎接诸多挑战。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人工智能阶段的应用结果,是现代信息技术全面综合的应用,是知识交流生态的一种全面赋能,是对传统图书馆业务的一种彻底重构。刘炜馆长认为我们正处在计算架构更新换代的时代,“云原生和中台”技术将是新一代架构的两个重要特征。云原生技术将促进组织重新架构,基于智慧图书馆平台FOLIO提供图书馆运营的基础平台,通过大量APP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李新碗馆长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信息系统发展之路为例,解读了未来图书馆信息系统架构并进行了相关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是国内智慧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典范,目前信息系统不仅包括RFID应用体系与资源发现与利用等系统支持下的纸质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还包括电子资源管理与数据系统的集群化,涵盖资源地图、电子教参、上交大学位论文等。上交大图书馆空间管理与服务正向泛在化方向发展,包括图书馆闸机管理系统、空间预约系统、入馆预约系统、人数统计系统等智能化信息系统。李新碗馆长还介绍了用户管理与服务精准化,将常用服务融入校级一门式服务平台,并进行了用户入馆画像分析等。在报告中,李新碗馆长描述了未来图书馆信息架构的框架,包括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及物理层各个模块的全媒体一体化管理、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及提升交互能力等。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丹东通过回顾图书馆信息化的历史,阐明了图书馆正处于大变革的初期,认为智慧图书馆大有可为。张丹东还阐释了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即“信息传递的主体,是从人到人”“信息传递的客体,是人需要的信息”“信息化体系是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并强调了“互动交流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并列举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若干信息化沟通的实践。
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以重庆大学智慧图书馆项目为例,认为构建一个大数据中心体系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至关重要,智慧图书馆要建设好,首要解决的难题在于底层数据的收集,包括运行数据、用户数据、文献数据等,其次智慧图书馆建设要解决的难题还在于全馆藏的数字化。他在论述中强调了数据在智慧化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性,认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重庆大学图书馆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完整地收割了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资源中所有的数据,目前数量已经达到2.2亿多,并且全部(除极个别)和数据库商达成协议,但目前仍然在建设之中。杨新涯馆长还强调了基于数据的应用场景的重要性,并以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机构知识库和学科核心期刊论文、权威重要期刊的推送为例,论述了实现有效智慧服务的效果。他认为,无论是数据的收割还是馆藏的数字化,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作用,技术对于图书馆发展至关重要。
5 会议其他主题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发展势不可挡,各种环境与技术的支持已经在为智慧化发展趋势赋能助力。无论是关于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还是对于智慧服务的各种探索,以及技术的支撑作用,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都同样重要。同时,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当中,也应重视相关管理机制、空间建设等其他因素的助力需求,这些都是智慧图书馆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琼结合“双一流”建设背景,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设机构的调整与改革的实践,阐述了敏捷型组织机构的工作成果,认为建立敏捷型组织形式可强化图书馆各部门的功能定位,突出重点业务特色,深化学科服务,增进业务融合,最终可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整体效益。
对于图书馆空间改造与功能创新,按照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韩明杰的理解,都需要根据用户的体验和要求对空间进行合理地科学布局[4]。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根据读者在馆的11种行为设立了藏阅空间、休闲交流 、古籍阅览、线上空间、研讨室、研修位间、社交会友、数字阅读、声像学习、学术交流、咖啡厅等人性化的多元空间,并运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管理上述空间,从用户角度和管理角度都满足了各方需求。
此外,针对媒体技术的快速升级迭代,如何去构建一个线上线下高效、深入的阅读环境和阅读场景,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张瑜博士作了题为《新时代 新阅读 新策略》的报告,深度解析了新时代新背景下全民阅读状况,他认为把阅读当作个体与文本环境互动能力的一种建构,是图书馆发挥基本职能作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也是当前中小学及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视角下的任务和使命之一。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如何建設智慧社会”[EB/OL].[2020-12-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695710096815178&wfr=spider&for=pc.
IFLA trend report update 2019. [EB/OL].[2020-12-01].https://trends.ifla.org/update-2019.
张晗,郭晶,李新碗.擘画图书馆“十四五”蓝图 共话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第十三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J/OL].大学图书馆学报.https://doi.org/10.16603/j.issn1002-1027.2020.06.006.
王宇,胡万德,孙鹏,等.高校图书馆新功能体验空间建设及思考: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OL].
图书情报工作.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0.21.003.
曹海霞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北京,100024。
侯新宇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北京,100024。
杨 洋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馆员。 北京,100024。
王日花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馆员。 北京,100024。
(收稿日期:2021-01-29 编校:刘 明,谢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