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困境与对策

2021-11-18孟子龙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服务社会组织公共图书馆

摘 要 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社会组织的参与和补足。论文基于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实践,研究发现社会组织面临着政府管理本位理念、参与渠道匮乏、能力建设不足、服务质量监管缺位等困境。文章认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主动转变管理理念、提供激励与引导,社会组织应当加强组织能力和公共价值管理能力,并积极融入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图景之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对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以及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社会组织  文化服务  共同生产  公共价值

分类号 G258.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10.013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ng in Co-production of Cultural Services: Taking Shanghai Public Libraries as Example

Meng Zilong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ublic culture service system, the cultural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y needs the participation and comple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ulture service co-production in public libraries of Shanghai, the study did find that social organizations face the dilemma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management standard, incomplete participating channels, insufficient capacity building and inadequate of service quality supervision. The study hold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change the management idea and provide incentive as well as guidance,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public value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hen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cultural services as well a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Social organization. Cultural service. Co-production. Public value.

0 引言

近年來,公共图书馆建设作为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逐渐受到相关部门和学界的关注。在《公共图书馆法》出台之前,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在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的资源依赖较为单一。自《公共图书馆法》颁布,已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设立主体不再仅限于国家,社会组织也可以自筹资金设立图书馆,并且在文化服务供给方面也为社会组织参与开辟了空间。但是,在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具体实践中,文化服务供给仍然难以满足公众需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工作设计也在落地中变成了“政府在做,群众在看”。共建共享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应当将长期以来被视为公共文化服务被动使用者的社会组织动员起来,发挥社会组织主体性价值并鼓励其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1]75。那么,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现状如何?在参与过程中存在哪些阻碍因素?这些参与困境何以破解?对此,本文试图对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中的社会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探究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

1 公共图书馆研究文献梳理

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7,将2015年至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517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梳理(篇名检索词为“公共图书馆”,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得到公共图书馆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关键节点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事业”“文献信息资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其中,文献信息资源研究是公共图书馆领域的重要内容,而社会力量则是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一环;关键节点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共同构成了公共图书馆这一具有多维面向的研究主题。

受《公共图书馆法》影响,各级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制定并施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供给和文化设施建设方案,尤其体现在公共图书馆的设施完善与活动创建方面[2]。与此同时,学术研究也在围绕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展开着持续讨论。第一,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法理基础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图书馆事业管理的首要经验是政策法律的完善,但更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关系背后的潜在法律风险,以法律法规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护航[3]。第二,在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理论方面,政府和社会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的资源互补,为双方通过合作创造协同效应提供了客观基础[4]。第三,在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实践方面,保障精准化服务内容[5]、拓展健康信息服务和疫情信息收集方式[6]等方面是当前亟待补齐的短板。此外,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也为我国相关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如英国建立了与政府购买文化公共服务相适应的多主体参与的监管体系[7]、美国排名靠前的公共图书馆都制定了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规划,利用社会组织资源优化图书馆服务和项目[8]。

2 社會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理论剖析

共同生产最早由文森特·奥斯特罗姆(Vincent Ostrom)和埃利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用以探讨公共物品与城市服务供给中制度安排之间的关系[9]。在当时的研究者看来,不同组织的投入可以在共同生产的过程中转化为服务[10-1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治理理论应用图景不断拓展,共同生产理论再次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一理论将公共服务的使用者纳入到生产过程中,推翻了公共服务“流水线式”供给模式,并认为使用者角色的缺席将对公共服务质量产生影响。这一点得到了布兰森(Taco Brandsen)和奥斯本(Stephen Osborne)等一些学者的重视。其中,布兰森曾强调第三部门也是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主要参与者[12]。而共同生产强调在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常规生产者之外,存在一些有能力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且较为活跃的公民群体或社会组织,这类群体通常也具有另一类身份,即公共服务的使用者。此外,共同生产不同于合作治理、服务外包等概念,前者更加强调公民群体或社会组织自主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并贡献建设性意见,而后者关注的领域集中于公共服务生产环节的激励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共同生产定义为社会组织自发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包括公共服务的设计、生产与递送等,这既是涉及多元主体互动的过程,也是公共服务价值创造的过程。

文化服务共同生产正是对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供给过程的概括。作为当代公共图书馆转型和创新发展的议题之一,文化服务共同生产意指通过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生产过程,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类型的同时,助推社会文化发展,进而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价值创造。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内涵丰富,包括文献查阅、展览培训与情报咨询等服务内容,是提升公众文化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利用其专业资质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丰富文化服务类型、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13]46。在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过程中,社会组织虽然得到来自组织内部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推动力,也面临着管理观念、参与渠道、制度安排和能力不足等多重阻碍。破除社会组织参与上的制约,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公共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文化服务生产实践来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生产是二者持续互动的过程。但是,从静态的抽象分析入手难以解释共同生产的生成与延续。为了阐述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动态过程,文章基于既有研究[14],构建包含主体、过程、机制等要素的“制度吸纳—共同生产—结果共享”三阶段分析模型(见图2)。

第一,制度吸纳是指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将社会组织带入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在政府主导情境中,社会组织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并且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自主选择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过程。内部因素主要指组织目标、动力、能力与意愿等特征,外部因素则包括制度环境体系化和完善程度,主要体现为政策、法律、宏观经济、文化环境等。第二,共同生产是指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供给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主要体现为社会组织与公共图书馆间的关系,如参与能力、合同效力、生产效率等;外部因素则主要来自于公共图书馆内部约束和限制条件。第三,结果共享体现为文化服务的最终状态,既作为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评价标准,同时也受限于社会组织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协商水平。影响结果共享的内部因素主要反映为组织间社会资本存量,而外部因素则取决于社会组织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理念。

3 上海市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现状

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是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区(县)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为分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等为基层服务点构建起的图书馆联合体。在未打破各参与图书馆行政隶属、财政和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旨在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根据构成单元分别形成公共图书馆分馆、高校图书馆分馆和专业图书馆分馆三种运行模式。本文涉及的公共图书馆主要指上海图书馆及其公共图书馆分馆。

就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底,上海全市公共图书馆借阅读者共有73.94万,其中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读者范围覆盖全球199个国家或地区[15]。以上海市常住人口规模来看,公共图书馆40岁以下读者占比达到八成,除高校图书馆外,读者数量较小、群体类型较为单一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吸引力不充分不均衡。

就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底,上海社会组织全市实有数为17 012家,较之于2018年增加了1213家,增长率为7.6%,低于2015年至2018年间10.2%的平均增长率[16]。根据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3月,上海市社会组织实有数为16 261家,其中,文化类社会组织共1348家、民办非企业988家、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合计360家[17]。与学界之前的研究相比较[13]48,上海市社会组织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社会组织总量占全国社会组织实有数比例趋于降低,与全国范围内社会组织增长数量相比,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一方面,2019年上海市社会组织实有总数占全国的比例为2.02%,属于近五年占比值最低;另一方面,2019年上海社会组织实有数增量占比全国的1.55%,低于近五年1.68%的平均增速。二是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总量仍不充分,但占比社会组织实有数比例有所增长。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文化类社会组织占上海市社会组织实有数比例仅为8.24%,略高于五年前的6.24%。其中,文化类社会组织为第三大类社会组织行业类型,仅次于社会服务和教育两大类。以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例,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占上海市民办非企业实有数比例为8.41%,仅次于教育、民政两大类型。三是不同级别、类型的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在不同级别社会组织的数量分布方面,县级社会组织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主,市级社会组织集中在基金会类型,部级社会组织发育程度滞后;在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中,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占据70%。四是社会组织发展情况不均衡。一方面,成立一年以内的社会组织占比仅为3%,与全国层面的7.6%相比显著较低;另一方面,成立十年以上的社会组织占比39.6%,而全国层面的比例仅为26.6%,这反映出上海市社会组织拥有一定的成熟经验,但发展后劲不足[18]。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生产主要通过社会组织设立公共图书馆或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两种途径,其中少量社会组织对接文化服务生产与文化服务建设需求之间的张力日益凸显。但是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面临诸多矛盾,一方面,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财政投入收紧,公共图书馆在扩展读者群体规模、丰富阅读活动与实践及建设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等方面对社会组织参与产生了客观需要。另一方面,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生产方面难以通过多环节的审查。

第一,在扩大阅读群体、增加文化服务受众方面,公共图书馆不断探索宣传新形式,但为文化类社会组织提供的参与渠道较为有限。持证读者数量和到馆读者数量是反映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推进线上线下复合型阅读空间、个性化阅读服务及阅读卡发放等工作中逐步探索新思路,也在各分馆开展阅读推广、少儿活动及网络建设等文化惠民服务。“嘉定在区、镇、村、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方面形成了直接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整合文化服务和用户,也允许社会组织通过渠道和机制参与到文化服务中。”(2020年12月23日笔者对J区图书馆专职工作人员W访谈内容。)但在对接文化服务工作中,仍有较多文化类社会组织难以获得参与文化服务的机会,一些文化服务建设工作并非通过公开竞争来获取。“之前有一次需要完成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调研,是相关系列课题研究,我们直接委托社会组织来完成。一些社会力量参与相关考核指标也只需要撰写一些路径分析报告。”(2020年12月17日笔者对X区图书馆专职工作人员H访谈内容。)

第二,在提供文化服务产品、丰富文化活动方面,社会组织参与状况虽有所改善,但总体参与程度不高。根据电子化媒介和数字化资源的趋势,针对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当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但受限于有限资源与服务供给效率,公共图书馆需要转变文化服务单一生产主体的角色,将社会力量带进来,从文化服务的供给侧发力,以共同生产实现需求创造。“近些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上海出现一些较为规范的文化类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文化服务,也有一些社会组织报名参与文化服务购买承接工作,最终认定为合格主体也有,但主要的承接主体是企业。”(2021年1月5日笔者对S市文化主管部门专职工作人员L访谈内容。)

第三,在建设读者服务体系方面,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一直面临读者参与受限、互动不足的挑战。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规划中指出,积极为各类读者群体创造条件,如适合读者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与设备等,通过服务各类读者阅读需求吸引读者、扩大读者群体规模;另一方面,完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水平需要公共图书馆积极听取读者意见、建立反馈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转变读者身份,将读者意见与需求转化为文化服务生产的前提条件。“一些文化服务的采购来源是社会组织,借助社会组织配送一些文化服务,也是增加我馆公益性活动经验、丰富服务体系的一个手段。”(2020年11月29日笔者对H区图书馆专职工作人员C访谈记录。)有学者指出,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生产是增强与读者联系、推动文化治理发展的可行路径[1]71,但在图书馆的外包模式下,社会力量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存在行业瓶颈,且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大以及当前行政管理模式的局限,其参与的服务在质量方面并不尽如意。

4 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困境因素

4.1 管理理念高于合作意识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到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所指出的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责权、依法自治并发挥作用,使社会组织逐渐参与到社会治理和公共文化服务,并发挥其公益性的影响。虽然社会组织在治理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共同生产中具有合法的正当性地位,但由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及其人员的管理本位思想和合作意识不足,导致社会组织难以平等参与和对话。

社会组织的合法地位需要经历民政部门的登记与认定等程序才能获得,由民政部門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申请注册的社会组织进行审查,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生产的资格则是由《公共图书馆法》所赋予的。换言之,社会组织需要经过国务院颁布施行的条例获得合法资格认证,才能取得法律所赋予的权能。因此,在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视域中,社会组织不仅需要在其职权范围内获得行为资格,同时也需要接受依规管理,而在大多数情形中,依规管理成为依规合作的基础和前提,而社会组织所接受的双重领导也在不断放大依规管理的重要性。据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归纳,能够在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相关活动中发挥作用的社会组织大都具有政府背景,而更多的社会组织则需要经过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把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组织转变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附属[19]。从合作意识方面而言,文化主管部门长期形成的管理本位思想将社会组织视作理所当然的管理对象,但从合作实践方面而言,管理本位的手段选择也制约着社会组织平等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过程。

4.2 渠道匮乏形成现实阻碍

缺乏参与渠道是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生产过程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调研发现,嘉定区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对于公共文化产品的种类与经费做出了规定,在结合推进“文教结合”工作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嘉定区公共图书馆采取了文教结合、百姓书社、“我嘉书房”等多项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实践。通过深入观察上述的文化服务生产实践,我们发现参与文化服务与志愿服务的社会力量主要为志愿者,并且在参与“我嘉书房”的社会力量中也很少能够看到社会组织。以文教结合活动为例,2017年度嘉定区公共图书馆举办相关活动251场次,组织来自136家学校共计二万余人到馆参观学习[2]81。结合该类活动的第三方评价报告,却发现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社会力量主要是企业[20]。一方面,社会组织参与文化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制度环境并不完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生产的承接主体做出了相应规定,虽然社会组织属于行业主管部门登记的社会力量,但是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和依法登记的企业既属于规范性文件中的规定主体,也经常成为文化服务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承接主体。另一方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规范缺少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激励。在服务外包和政策激励之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生产过程的自主性难以获得正确的引导,如嘉定区公共图书资源递送所涉及的社会组织仅上海市民文化协会一家社会团体,虹口区公共图书馆主要面向企业获取设备及人力资源,而其他相关文化服务供给过程更是难以吸引到社会组织的参与。

4.3 能力不足影响参与深度

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不足是多数文化类社会组织难以深入参与公共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内在因素。根据上海社会组织评估等级清单的公示内容,文化类社会组织主要聚焦于文化培训行业,而从事图书文化行业的社会组织则是以六家图书馆学会为主[21]。“从理论上看,充分竞争能够让优秀的社会组织脱颖而出,但是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上海市图书馆在选择专业主体方面还是坚持政府主导。”(2021年1月5日笔者对S市中心图书馆专职工作人员L访谈内容。)事实上,参与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相关工作的社会组织数量有限,除政府举办的文化类社会组织之外,多数文化类社会组织面临着人员和经费的双重困境。一是非营利社会组织的活动经费来源渠道有限,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对于缺少经费的社会组织而言难以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二是社会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兼职、专业素质水平不高、专业队伍不健全等情况都在限制其参与文化服务的程度;三是一部分社会组织长期处于活动停滞状态,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资金困难,也无法有效加强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建设。

4.4 监管缺位造成价值流失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具有志愿性的特征,需要公共图书馆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对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社会组织进行系统评价与监管,也离不开统一评价标准与指标。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中必须对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质量做出必要规范,公共文化服務的质量需要科学考评和全过程监管来保证,但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在服务外包和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事前选择承接主体的方式规避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多年来,上海市图书馆对于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各方面的事后评估已经较为健全,参与进来的社会组织能力的规范,一般情况下在选择专业主体阶段就已经解决了。”(2021年1月5日笔者对S市中心图书馆专职工作人员C访谈内容。)目前,在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标准化文件中,缺乏对于文化服务生产承接主体和服务质量的监管标准,只依靠文化部门及购买主体的文件对其进行审查与评价。另外,缺乏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共同生产时在文化服务之外溢出公共价值的管理。一方面,公共价值内生于公共文化服务之中,并且在公民群众使用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转化为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公共价值在文化服务之外形成公共性,在组织层面上体现为社会组织志愿精神的扩散,而在社会层面上则有利于实现组织间社会资本的增量变化。因此,在文化服务共同生产中,公共图书馆及其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公共价值的管理意识,有效实现公共价值的社会效益。

5 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对策

在社会组织参与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过程中,破解难题困境、推动深入参与、创造有利环境应当是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及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以重视和思考的方向。基于此,本文将对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分析框架进行扩展,形成涵摄文化服务共同生产和社会效益的整体对策思路(见图3)。

由图3可知,制度吸纳、共同生产与结果共享的文化服务共同生产过程是闭合的反馈循环。其中,结果共享既是制度吸纳和共同生产两个环节的反馈,也是衔接公共文化服务共同生产不断实践的关键节点。在这一反馈循环之外,社会组织参与也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一,社会组织的草根特征能够为文化服务共同生产提供补充性意见,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其二,社会组织参与有利于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并在政策倡导层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5.1 制度吸纳:提供激励引导

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和文化公共服务供给中日渐展现出其活力和重要性,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积极转变管理本位的理念,在依法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以平等为基础的合作机制,将社会组织视作补足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一方面,推进以合作为主的新型制度体系建设,营造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的制度环境,加强文化服务标准化制定工作,完善社会组织共同生产文化服务的质量监管;另一方面,加强系统性的政策激励与引导,吸纳社会组织的参与,如针对供给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设置荣誉机制、采取联合办馆的方式与社会组织共建公共图书馆分馆。此外,文化主管部门及民政部门应当重视文化类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鼓励相关社会组织自发提供文化服务、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既要塑造有利于其人员配置和经费筹措的社会环境,也应当规范其组织活动,畅通社会组织申请和清退机制。

5.2 共同生产:赋权实现增能

文化服务共同生产本质上虽属于公共图书馆能力建设的内容之一,但在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中也需要赋予社会组织相应的权能。首先,上海市民政部门需要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提供制度性的确认,赋予社会组织参与特殊公共事业活动的权利资格,进而赋能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其次,上海市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共同生产过程中建设相应联络部门,为社会组织提供文化服务共同生产所需的业务指导与规范,以合作能力为基础实现彼此协同[22]。再次,公共服务共同生产与价值共创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结果,公共价值的溢出需要提升政府与社会组织等参与主体的公共价值管理水平,文化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文化服务的公共价值对社会组织提供补贴或相应优惠政策,支持社会组织的能力发展。

5.3 结果共享:培育社会资本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共同生产并非是单纯的生产者,同样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使用者。建立结果共享的文化服务共同生产机制,需要文化主管部门与公共图书馆在两个方面做实基础。第一,培育社会资本,发挥基层社会资本的粘合力。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主动将社会组织置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格局中,建立社会资本、增加社会资本存量,构建网络、互惠和规范的合作状态。第二,将社会组织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规划中,积极听取社会组织的需求和意见,并鼓励文化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为社会组织价值诉求和志愿服务提供平台。

6 结语

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服务共同生产既是对志愿文化的发扬,也是对政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充。在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过程中,社会组织参与需要来自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接纳,也离不开自身能力建设和公共价值管理水平提升。应当看到,在文化服务共同生产中,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的基本前提和关键在于良性合作关系的建立,在激励引导、赋权增能、完善监管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亟待完善。目前,社会组织参与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仍处于早期阶段,探索并优化合作关系对于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方式、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共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任贵州.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及路径:以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6(2):70-76.

黄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嘉定区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4):79-83,101.

陈颖仪.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实践中的法律问题探究:实践案例、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20(1):42-45,59.

李杨.政社合作供给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动力机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9(2):99-105.

汤玲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服务及实现机制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0(5):33-39.

李静霞,路锦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图书馆实践与思考:以武汉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20(2):28-32.

李姝娟.英国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演进、特征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6(11):84-88,101.

孙慧明.美国TOP25公共图书馆规划文本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1):74-79.

OSTROM V, OSTROM E. Public goods and public choices[C]//SAVAS E. Alternatives for Delivering Public Services: Toward Improved Performance. Boulder, CO: Westview,1977:6-48.

PERCY S.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coproduction of urban services[J].Urban Affairs Quarterly,1984(4):431-446.

OSTROM E. Crossing the great divide: coproduction, synergy, and development [J].World Development, 1996(6):1073-1087.

BRANDSEN T, PESTOFF V. Co-production, the third sector and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06(4):493-501.

滕世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途径与制度环境:基于上海的调研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6(1):45-53.

吴金鹏,徐宏宇.集体行动何以促进图书馆公共服务共同生产?[J].图书馆论坛,2020(5):27-37.

李婷.上海市公共图书馆2019阅读报告出炉[N].文汇报,2020-04-24(4).

上海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EB/OL].[2020-07-15].https://mzj.sh.gov.cn/st-gzfw-ywsj/index.html.

上海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EB/OL].[2020-07-15].

https://mzj.sh.gov.cn/MZ_shetuan385_0-2-3-356-384/20200520/MZ_shetuan385_41299.html.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EB/OL].[2020-07-25].http://data.chinanpo.gov.cn.

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上海社会组织发展二十年(1999—2018)[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9:42.

上海市嘉定区政府网站[EB/OL].[2020-07-25].http://www.jiading.gov.cn/publicity/zhgk/shgysyjsxx/ggwhly/jxpjjg.

上海市社會组织公共服务平台[EB/OL].[2020-07-15].http://shst.mzj.sh.gov.cn/pgdj/pgdj.aspx.

李汉卿.协同治理理论探析[J].理论月刊,2014(1):138-142.

孟子龙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海,201620。

(收稿日期:2021-01-10 编校:曹晓文,刘 明)

猜你喜欢

文化服务社会组织公共图书馆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