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农”到“兴农”:共富路上的生力军
2021-11-18任日莹
任日莹
蜿蜒的山路,总是需要勇敢的探路人。如何让乡村变得更美好,村民变得更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必答之题。这几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资金进乡村、科技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行动,一些新理念、新项目随着“新农人”走进乡村,成为共富路上的亮丽风景。在杭州市临安区,记者走访了多位新农人,记录他们给乡村带来的改变。
回归大山的“放牛女孩”
在临安清凉峰镇大山深处,大鹄村的90后陈柳是一名“放牛女孩”。她养着一群品种独特的“马啸小狗牛”。
马啸小狗牛比狗大、比牛小,常年放养于马啸高山上,吃的是大山上的青草,饮的是山间的溪泉,是一种优质的肉牛品种资源。这几年,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农户个体养殖少了,马啸小狗牛也逐渐在村落里消失。作为山里人,陈柳的父亲却很热爱养牛。2015年,陈柳正式辞去宁波的高薪工作回到大鹄村,接过父亲的养牛场。
深入的市场调查之后,她从中嗅到了商机。这几年,消费市场对于高品质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國内的高端牛肉品牌稀缺,大部分依赖进口。为何不养中国人自己的牛呢?回乡的第一年,陈柳将早前父亲养育的20头成年牛放在朋友圈售卖,被一抢而空。第二年,陈柳又养了40多头牛,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跟随陈柳的脚步,村里人也陆续加入这支养牛队伍。如今在清凉峰镇,马啸小狗牛养殖形成“公司+农户+合作社+科研机构”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些马啸小狗牛放养在农户的山核桃林里,陈柳和她的公司提供种牛、养殖技术、服务及标准,合作社、农户们一起来养育这些牛。最后,符合标准的成牛,由公司统一收购并进行销售。
陈柳说,她的愿望是,未来的某一天,当人们谈论起临安的大鹄村时,不只是想起山核桃,还有马啸小狗牛。而当村里的村民谈起致富经,不只是机械的农业种植,更有创新的农人理念。
这几年临安涌现了一批像陈柳这样的新农人,“云彩土鸡”的葛雯、“嘉泽生态”的陈萍梅等等,她们热爱创新,敢于创业,饱含情怀,活跃在现代农业、民宿电商、村庄经营等各个领域。
2019年6月,临安区正式成立新农人联合会,聚集着一批返乡创业的能人志士。截至2021年,新农人联合会的会员人数已经达到一百多人。“这群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农人往往具有较强的市场思维,拥有开阔的视野,在推进整个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临安区农业农村局干部翁涛说。
这支不断壮大的“新农人”队伍,为临安的大山不断带去新的生机活力,也为乡村振兴写出一些更为鲜活的故事。
乡野田间的“首席专家”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农人”和新农业提出新寄望。无数怀揣理想的人正前赴后继迈向乡村振兴之路,全国大大小小的乡村之中,人们返乡创业的热情,让乡村振兴这个词变得更为慷慨激昂。
然而,后续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诸多的瓶颈与困难。“进入农业领域的新人,往往对生长规律和种养殖技术不熟悉,低估了农业领域的风险,不少新农人和一些企业在前期都处于亏损状态。”临安区农业农村局规划发展科科长程丽敏说。
这几年,为破解农村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难题,临安区率先在浙江省实施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制度,聘用了16名首席专家,以专家、科技工作者、基层人员相结合的模式,组建130余人的专家团队,“上山下乡”多年,解决了2000多个农业技术问题。
祝小祥就是这16名首席专家之一。三十年的时间,他扎根于临安的农村,奔走于田间地头,每天想的都是能为农民做些什么。祝小祥主要研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土肥技术,关于甘薯茎腐病、雷竹林退化等问题,他做过多个农业科研项目,获得了不少奖项。“关系庄稼收成、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头等大事,不可马虎。”祝小祥说,临安竹子产业发达,竹子叶枝多,一旦积雪,很容易被压折。所以一到冬天,只要他一有空,就会在群里给农户讲竹林抗雪防寒的知识,在当地,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最美的植物医生”。
在临安,共有12支专家团队活跃在茶叶、山核桃、森林病虫害治理等各个领域。比如“水果种植首席专家团队”,就进行过“黑李溃疡病防治试验”,他们成功破解黑李种植难题,达成超三万元的亩产值,40%以上的增幅成就;另一支“森林资源管理首席专家团队”,发现了伞形花科山芎这样的新植物物种,填补了一些动植物保护方面的空白;这些专家团队还建立了“临安茶叶”“小香薯病虫害防治”的微信群,为的是解决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1400多天,往返于临安的各个乡村,400多场技术培训,5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技术专利,10部著作,惠及一万多农业相关者。这些懂技术、善治理、热爱农业的专家、科技工作者、基层人员,站在农业的最前线,逐梦广袤田野,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之一。
乡村振兴亟需更多“新力量”
乡村振兴到底需要什么人才?
经济轮盘的快速运转,让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农村人才短缺、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正成为横亘在乡村振兴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产业更兴旺,乡村生活更富裕,需要更多人的倾情参与,“人才”两字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关键词。正如这几年中国乡村发展所示,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一些传统概念里的农业人才,更涵盖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所需的全方位的人才。
在临安的农村创业者里,农村电商童建林算是佼佼者。可是2013年之前,童建林的互联网售卖并不顺利。2013年,当地全面开展了电商人才培训。许多新零售企业进驻临安,为农民、合作社、农产品企业提供专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服务,推动当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童建林带着他的小香薯参与了“天目小香薯”专题预售活动,并一炮而红。他们在7天时间里卖掉了10万斤小香薯,占据当年全区小香薯产量的五分之一,童建林也因此获得了“番薯帝”的称号。
2014年,童建林的小香薯已达到300万元的年销售额,2018年销售额超400万元。签约合作社不断增加,淘宝生鲜红薯的搜索度和关注度翻了一倍。随着小香薯区域品牌影响力的不断上升,小香薯的种植面积也从当时的800多亩扩大到几万亩,带动了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兴起的淘宝村、淘宝镇,背后是一群有互联网思维的先行者,让农村创业变得更简单。这几年,临安的行政村农村电商覆盖率达90%以上,带动2.4万人创新创业,并形成以山核桃为主线,坚果炒货块状经济为框架,竹笋、天目小香薯、香榧等特色农产品为补充的农村电商产业体系。
“这几年,关于人才的挖掘工作一直在持续。除了农村电商,我们还探索乡村运营师团队,先后制定‘人才高地20条‘乡村产业人才振兴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每年5000万元的财政资金用以支持乡土人才创新创业。”临安区委人才办副主任郑刚说,未来,他们将在人才政策的牵引下,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等多方面更深度的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临安的人才实践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成为一种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返乡创业”的能人,懂技术的专家、科技工作者,还有那些坚守在乡村的基层工作者等等,他们正用自己的理想信念,筑造更美好的乡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