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DHI 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2021-11-18赵利梅刘晓豪李春芳刘廷玉马亚宾蒋桂娥
赵利梅,刘晓豪,李春芳,刘廷玉,马亚宾,蒋桂娥*
(1.河北省畜牧业协会,河北石家庄 050000;2.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河北石家庄 050061)
河北省的奶牛存栏数、奶类总产量均居全国前三位,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数量占河北省奶牛养殖场数量的一半以上[1]。2019 年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奶业振兴规划纲要(2019-2025)》提出“提升奶业竞争力,全面建成奶业振兴示范省,到2025 年生鲜乳总产量力争达到1000 万t。”为实现这一目标,河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万头牧场不断崛起。笔者通过对2011—2020 年参加生产性能测定奶牛场的数据进行分析,剖析不同规模泌乳牛的DHI 指标变化规律,旨在探究河北省最适宜的奶牛养殖规模,为河北省奶业振兴提供数据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从中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分析系统(CNDHI)软件中,按照存栏量小于100 头、100~299头、300~499 头、500~999 头、大于1 000 头5 个泌乳牛规模奶牛场进行分组,分别汇总输出参测奶牛场的5项DHI 指标值(平均日单产、平均乳脂率、平均乳蛋白率、平均体细胞数、平均305 d 奶量)。
1.2 数据处理 汇总数据采用Excel 2007 和SPSS 22.0版软件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Duncan 氏法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 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平均生产指标的变化情况由表1 可知,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的平均生产指标存在差异。其中,5 组平均日单产最高,为28.16 kg/d,1 组平均日单产水平最低,为22.33 kg/d,5 组比1 组提高26.11%(P<0.01);5 组平均体细胞数最低,为29.48 万个/mL,1 组平均体细胞数最高,为47.64 万个/mL,5 组比1 组降低38.12%(P<0.01);5 组平均乳脂率最高,为3.75%,1 组平均乳脂率最低,为3.50%,5 组较1 组提高0.25%(P<0.01);5 组平均305 d 奶量最高,为8.55 t,1 组305 d 奶量最低,为6.46 t,5 组较1 组高出32.35%(P<0.01);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的平均蛋白率虽有差异,但都不显著。
表1 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平均生产指标的变化情况
还可以看出,4 组和5 组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1 组和2 组除平均305 d 奶量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从饲养管理、人员用工、节本增效等方面综合考虑,适合河北省的泌乳牛养殖规模在1 000 头左右,奶牛存栏量应在2 000 头左右。
2.2 不同年度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规模、场数及平均生产指标的变化趋势
2.2.1 不同年度参测泌乳牛规模的变化 由图1 可知,2011—2013 年河北与全国参加测定的泌乳牛规模持平,2014—2016 年河北省参测泌乳牛规模平稳过渡,2017年以后参测泌乳牛规模逐渐增加,其变化规律显示:河北省泌乳牛规模从2011 年的436 头持续增长到2020 年的721 头,与全国参测场泌乳牛规模增长趋势一致。
图1 2011—2020 年度河北与全国参测泌乳牛规模变化情况
2.2.2 不同年度不同泌乳牛规模场数的变化 由图2 可知,存栏量小于1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数下降,存栏量大于1 0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数呈一个上升趋势,且发展很迅速,到2020 年该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数达36 家。其他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2016 年100~299 头泌乳牛规模的养殖场最多,达132 家;2017 年,300~499 头泌乳牛规模的养殖场最多,达137 家;2019 年,500~999头泌乳牛规模的养殖场最多,达113 家。
图2 2011—2020 年度不同泌乳牛规模场数的变化
2.2.3 不同年度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平均日单产水平的变化 由图3 可知,不同泌乳牛养殖规模对单产水平有影响,随着泌乳牛规模的扩大,单产水平呈上升趋势。存栏大于1 0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养殖场平均日单产水平最高且增长速度平稳,2020 年较2011 年增长42.80%;存栏小于1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养殖场平均日单产水平最低,且走势忽高忽低。
图3 2011—2020 年度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平均日单产水平的变化
2.2.4 不同年度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平均体细胞数的变化 由图4 可知,存栏大于1 0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平均体细胞数最低,平均为29.48 万个/mL,存栏小于1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养殖场平均体细胞数最高,平均为47.64 万个/mL。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与平均体细胞数的走势表明: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对体细胞数的变化有影响,随着泌乳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体细胞数呈下降趋势。
图4 2011—2020 年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平均体细胞数的变化
2.2.5 不同年度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的变化 由图5、图6 可知,不同年度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对平均乳脂率、平均蛋白率有影响,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存栏小于100 头和100~299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平均乳脂率变化幅度最大,存栏小于1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平均蛋白率的变化幅度最大。其他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的平均乳脂率、平均蛋白率的变化趋于一致。其中,存栏大于1 000 头、500~999 头、300~499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在2018年平均乳脂率、平均蛋白率达到最高,分别为4%、3.38%,3.93%、3.34%,3.91%、3.37%,300~499 头、500~999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在2012 年平均乳脂率、平均蛋白率最低,分别为3.49%、3.24%,3.45%、3.29%;存栏大于1 0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在2013 年平均乳脂率、平均蛋白率最低,分别为3.47%和3.27%。
图5 2011—2020 年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平均乳脂率的变化
图6 2011—2020 年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平均乳蛋白率的变化
2.2.6 不同年度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平均305 d 奶量的变化 由图7 可知,不同年度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的平均305 d 奶量的变化规律表明:随着泌乳牛规模的不断扩大,305 d 奶量逐步提升。存栏大于1 0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平均305 d 奶量不仅起点高、提升速度较快,到2020 年平均305 d 奶量达10 t。10 年间提高3.04 t,较2011 年提高43.68%。存栏小于1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平均305 d 奶量最低,增长速度缓慢,到2020 年达到7.43 t,10 年间提高28.76%。
图7 2011—2020 年不同泌乳牛规模奶牛场平均305 d 奶量的变化
3 讨 论
3.1 不同年度与不同泌乳牛养殖规模的关系 在河北省饲养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框架里,受养殖饲料成本、人力成本、环保成本、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影响,奶牛养殖在规模、单产、乳品质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瓶颈”,小规模奶牛养殖已成为制约河北省乳品质量的“软肋”。因此,转变奶牛养殖生产方式,从“小规模大群体”到“大规模小群体”转变,推进奶牛养殖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改变重数量、重引进、轻管理的误区,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在提高单产、品质上下功夫,才是解决河北省奶业窘境的唯一办法。由本研究结果可知,2015 年以后奶牛养殖规模化初现调整,到2016 年发生了大幅度变化,300~5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迅速崛起;2018 年以后,500~999 头、存栏大于1 000 头泌乳牛规模的奶牛场数逐步增加。这可能与当年度内河北省的各项奶牛养殖扶持力度的加大、奶牛场负责人对奶牛生产性能技术的认可有关。但是,河北参测泌乳牛规模(2011 年436 头;2020 年721 头)与全国的参测泌乳牛规模(2011 年449 头;2020 年979 头)相比分别低2.89%和26.25%,10 年平均泌乳牛规模(河北547 头)与全国(平均泌乳牛682 头)相比,低19.79%。这说明河北省与全国泌乳牛养殖规模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既是食品安全事件的“推手”,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趋势。通过本研究结果也可知,泌乳牛存栏量在100 头以下的规模奶牛场数在不断缩减,存栏大于1 000 头泌乳牛规模奶牛场数在不断增加,这与河北省智能奶牛场建设的推进,奶牛养殖向着机械化、规模化、健康化发展有关,也很好地印证河北省未来奶牛养殖智能化水平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3.2 不同泌乳牛规模与奶牛生产性能指标的关系 从发达奶业国家的经验来看,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重于养殖规模的扩张[2]。但在我国原奶总量的增长仍依靠奶牛数量的增长,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因此,在养殖规模提升的过程中,注重单产提高,依靠科学的育种和饲养技术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将是一条可持续、任重道远的发展之路。本文研究结果也表明,随着时间的沉淀和养殖规模的递增,单产水平逐渐递增,增长速度呈正相关,与王贵荣[3]和曹暕[4]的研究结果一致。河北省泌乳牛在500~1 000 头规模的奶牛场在养殖管理方面显得更为游刃有余,2020 年平均单产32.5 kg/d,略高于全国参测奶牛场平均单产32.2 kg/d 的水平。存栏大于1 000头泌乳牛规模奶牛场的生产性能测定(DHI)指标值的走势更是完美。这可能与规模化奶牛场在人员管理、繁殖管理、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方面更规范、在执行制度落地方面更到位,制度管理的执行不折不扣有关。其次,从经营管理发展趋势方面看,也跟人员的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能否有效运用到养殖中、提高奶牛场的养殖运营效率有关。因此,在奶牛饲养管理方面,奶牛场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流程化管理、根据养殖规模分群管理、组建高产奶牛核心群、开展选种选配技术来优化奶牛群体至关重要。
从本文的结果分析来看,奶牛场规模化、智能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能有效提高乳品产量和质量,但我国奶牛养殖主体和乳品加工企业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供应链,奶荒和奶剩交替发生,处于“供应链失衡”的尴尬状态[5]。奶牛场组织化程度不高,收集信息能力差,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导致奶牛场在奶价议价上处于弱势群体的关键问题。因此,在我国奶业养殖所面临的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乳制品竞争力不足、上下游利益联结机制不合理的情况下,奶牛养殖场在提高饲养管理的前提下,找准适合的养殖规模和品种改良方向、建立信息共享,才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双赢[6]。
4 小 结
河北省近10 年的DHI 测定指标结果显示,千头左右的泌乳牛规模养殖效益最好,也是最适合河北省的养殖规模,万头以上的奶牛场将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养殖成本问题。河北省的奶牛养殖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型,但管理水平的高低严重制约了奶牛场的发展。因此,增加DHI 技术培训和帮扶、典型案例观摩与分析,提高奶牛场的管理水平是DHI 中心的工作重点。改进泌乳牛规模小于300 头的养殖场,推广泌乳牛规模在500~1 000 头的养殖场,酌情限制泌乳牛规模大于5 000 头以上的奶牛养殖,是对河北省养殖业发展的建议。只有在最佳的养殖规模下,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推进奶牛遗传进展,倡导循环经济,提倡种养结合,才能实现河北省奶业振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