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斜冠状位容积扫描法CT在骶髂关节中的应用

2021-11-16冯其金黄宏杰佘德君张宇阳曹代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骶髂轴位冠状

冯其金,黄宏杰,佘德君,张宇阳,曹代荣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福建 福州 350000;*通信作者 曹代荣 dairongcao@163.com

骶髂关节是临床常见的检查部位,与X线和MRI相比,CT对骨质改变的诊断准确性更高[1-2]。常规骶髂关节CT检查电离辐射较高,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为6.56 mSv[3]。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骶髂关节临床检查最常见的病因,好发于青壮年,骶髂关节CT检查容易导致毗邻的生殖腺暴露于电离辐射中,定期检查危害大[4]。既往研究使用斜冠状位螺旋CT扫描,明显降低辐射剂量,有效避开生殖腺[5]。但螺旋CT存在过扫描和超线束效应等问题,导致辐射增加[6],而容积扫描法扫描速度快、曝光时间短、辐射剂量低,目前容积扫描法CT在骶髂关节中的应用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拟对比佳能320排CT骶髂关节低剂量轴位螺旋扫描、低剂量斜冠状位螺旋扫描、低剂量轴位容积扫描及低剂量斜冠状位容积扫描,以获得临床最佳的低剂量扫描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前瞻性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骶髂关节CT检查患者。纳入我院风湿科拟诊为AS患者131例。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女性;②骶髂关节骨折、肿瘤、感染性病变;③骨盆脊柱手术史,其中骨科植入物术后19例,骨折3例,肿瘤2例,感染性病变3例,最终纳入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轴位螺旋扫描组、B组斜冠位螺旋扫描组、C组轴位容积扫描组、D组斜冠状位容积扫描组,每组26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闽医大附一伦理医研〔2020〕308号),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佳能320排(Aquilion ONE)扫描仪。A组和B组采用螺旋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 mAs,焦点:小焦点,准直宽度64 mm ×0.5 mm,螺距0.641;自适应迭代重建。C组及D组采用容积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 mAs,焦点:小焦点,采集层厚0.5 mm,采集长度1/4~1/2容积,无螺距,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轴位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扫描范围从头至足端覆盖整个骶髂关节。斜冠状扫描时,患者足先进,腰部垫高,使骶骨长轴尽量垂直扫描床,机架往头端倾斜20°~30°,尽可能与骶骨后缘平行,从前往后覆盖整个骶髂关节。每组数据均重建斜冠状位及斜轴位2 mm骨窗图像(图1)。

1.3 辐射剂量 记录患者每次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根据公式(1)计算ED。

其中k为转换因子,取0.015[6]。

1.4 图像分析 运用佳能Vitrea FX工作站应用统一的窗宽(2 000 Hu)和窗位(600 Hu)进行图像分析。由2位分别具有11年及6年骨肌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评价,2名观察者测量的平均值用于统计分析。

1.4.1 图像主观质量评价 采用4分法评价:①关节结构及骶孔显示是否清晰;②噪声;③线束硬化伪影。4分(优秀):关节及骶孔清晰显示,无噪声及线束硬化伪影;3分(良好):图像见少量噪声或线束硬化伪影,关节结构显示清晰;2分(合格):图像噪声或线束硬化伪影较多,关节结构显示欠佳,但仍可满足诊断;1分(差):图像噪声及图像线束伪影严重,图像质量差,关节结构难以分辨,无法进行诊断。

1.4.2 图像客观质量评价 对比噪声比(CNR)的计算公式为:CNR=(CT值第一骶骨-CT值腰大肌)/SD噪声。CT值第一骶骨为斜冠状位骶髂关节的第一骶骨水平骨髓的CT值,CT值腰大肌为腰大肌最大层面CT值,空气的标准差(SD)为SD噪声。每个区域测量2个ROI,所有ROI均为15 cm2,避开骨皮质、关节间隙、骨质硬化及可疑骨髓异常区域。

1.4.3 分级 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分类标准诊断骶髂关节炎分级[7]:0级为正常;1级为可疑异常;2级为局限性骨侵蚀或骨硬化;3级为中重度骶髂关节炎,出现骨侵蚀、骨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一项或多项;4级为完全强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22.0 软件。采用Shapiro-Wilk检验评价计量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Kruskal-Wallis比较4组一般资料、图像主观及客观评分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mengyi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名观察者客观评分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加权Kappa检验评价2名观察者主观评分及分级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4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基本资料和骶髂关节CT检查扫描参数

2.2 辐射剂量 A组、B组、C组、D组患者的DLP、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2.348,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积扫描法(C、D组)辐射剂量低于螺旋扫描法(A、B组),斜冠状位扫描辐射剂量低于轴位扫描(B组<A组,D组<C组),斜冠位容积扫描组(D组)ED最低,仅为0.46 mSv(表2)。

表2 各组患者辐射剂量及两两比较结果[M(Q1,Q3)]

2.3 图像质量评分 4组主观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Kappa值均>0.810(图1、表3)。4组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C值均>0.810(表3)。

表3 各组患者主观、客观评分及一致性比较

图1 A.轴位螺旋扫描组,行斜冠状位重组;B.斜冠位螺旋扫描组;C.轴位容积扫描组,行斜冠状位重组;D.斜冠状位容积扫描组

2.4 骶髂关节炎诊断一致性 104例AS患者共208个骶髂关节,2名观察者对4组数据的分级见表4。2名观察者对4组骶髂关节炎分级的加权Kappa系数分别为0.868(95%CI0.7881~0.949)、0.933(95%CI0.876~0.990)、0.923(95%CI0.829~1.000)、0.928(95%CI0.875~0.982),见图2。

图2 A.男,25岁,AS,轴位螺旋扫描斜冠状位重组示双侧骶髂关节面侵蚀并骨质硬化,双侧均符合纽约标准3级;B.女,50岁,AS,斜冠位螺旋扫描示双侧骶髂关节面侵蚀并骨质硬化,双侧均符合纽约标准3级;C.男,33岁,AS,轴位容积扫描斜冠状位重组示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侵蚀,双侧髂骨面弥漫性骨质硬化,双侧均符合纽约标准3级;D.男,63岁,AS,斜冠状位容积扫描斜冠状位示双侧骶髂关节多发骨侵蚀、骨质硬化、双侧关节间隙稍增宽,符合纽约标准3级

表4 1984年修改的纽约分类标准对骶髂关节CT影像的评价(个)

3 讨论

降低CT辐射剂量是国内外放射学界研究的热点[8-10]。本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斜冠状位及容积CT扫描技术能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诊断的同时,显著降低骶髂关节辐射剂量,尤其适用于需定期复查的AS患者。

目前,骶髂关节CT通常采用轴位扫描,会覆盖前列腺、卵巢等生殖腺,并与睾丸毗邻,因此常规骶髂关节轴位CT检查对AS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11-12]。本研究显示骶髂关节斜冠状位扫描较轴位扫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螺旋组降低26.5%,容积扫描组降低23.7%;骶髂关节常规轴位扫描是最常用的体位,但可能不是评估骶髂关节炎的最佳体位,因为这种体位不仅暴露了性腺,同时还导致辐射剂量增加[13]。同时Li等[5]认为斜冠状位扫描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够更好地观察骶髂关节,有助于早期发现慢性结构损失。

本研究骶髂关节容积扫描组相对于螺旋扫描组剂量明显降低;C组比A组辐射剂量降低了52.5%,D组比B组辐射剂量降低了51.4%。既往研究显示,320排宽体探测器CT容积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能够大幅降低辐射剂量[14-15]。320排容积CT采用16 cm超宽探测器,其超高速容积扫描技术可在0.35 s内完成整圈扫描[16-18],同时避免了螺旋扫描时患者位置移动引起的数据误差、图像构成的时间差以及重复扫描所导致的不必要射线辐射[19]。本研究采用容积扫描技术,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本研究将骶髂关节斜冠状位技术和容积扫描技术进行融合,其中斜冠状位容积扫描技术的ED仅为0.46 mSv。骶髂关节斜冠状位容积扫描法CT远低于美国的年本底辐射剂量3.0 mSv及常规盆腔CT辐射剂量估计为3~4 mSv[20]。对于无容积扫描的CT机型,也可以采用斜冠状位低剂量螺旋扫描方案,为需要定期随诊检查的患者创造了条件,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同时,本研究发现2名观察者评估4组低剂量扫描方法对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一致性均较好,表明斜冠状位容积扫描技术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不会影响对骶髂关节炎的定量评估。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纳入样本量较少,尤其是肥胖患者,今后将对不同体型患者进行大样本研究,以期获得最佳个性化低剂量扫描方案;②缺乏与常规扫描条件组作对照。未来将对常规扫描组与4种低剂量扫描方案进行对比,同时对不同范围的BMI患者进行对比,获得最佳的扫描方案。

总之,与其他低剂量扫描方法相比,低剂量斜冠状骶髂关节容积CT扫描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并能保证临床诊断要求,应考虑作为临床常规检查方案,尤其适用于青壮年AS患者的临床检查。

猜你喜欢

骶髂轴位冠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骶髂关节疼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骶髂关节疼痛治疗进展
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冠状切口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