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2019-10-21翟晓南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近视弱视

翟晓南

【摘  要】目的:主要对致使弱视误诊的相关视光学因素展开分析,希望临床关于弱视诊断需要更加的精准化以及规范化。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屈光不正被误诊为弱视的患者(例数=49例,共69只眼),初诊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共28例被误诊为单眼弱视,22例被误诊为双眼弱视。患者均应用阿托品眼膏睫状肌(浓度为1.0%)进行麻痹验光,运用人工检影验光+电脑验光相结合,在三周之后进行复验,按照眼位和调节状况进行配镜,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之中患儿矫正视力均超过1.0,验光误差结果分布状况:21只眼为混合性散光,5只眼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其中4例患者复性远视性散光,7例患者复性近视性散光,2例为单纯性远视,1例患者为单纯性近视。在49例患儿之中共31例患者经电脑验光后直接试镜。在既往误诊验光之中球镜、柱镜以及柱镜轴位均和本院验光结果之间存有明显差异,组别结果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导致弱视出现误诊的主要视光学因素为睫状肌麻痹之后进行的验光不准确导致,特别是复杂性屈光不正进行矫正之中。临床需要对弱视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不断的规范弱视诊断的相关规范,减少患儿过度医疗,可推广。

【关键词】视光学;弱视;近视;球镜;轴位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108-01

在临床之中儿童常见视觉发育疾病之中弱视是其中之一,在临床中的患病率大约为百分之三。弱视主要是视觉发育期因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双眼或单眼最佳矫正视力比相应年龄视力更低,或者其双眼的视力相差超过两行。弱视诊断主要是经屈光矫正,在规范和精准的验光才可保障诊断的准确性[1-2]。本文纳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屈光不正被误诊为弱视的患者(例数=49例,共69只眼),主要对致使弱视误诊的相关视光学因素展开分析,做如下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屈光不正被误诊为弱视的患者(例数=49例,共69只眼),初诊平均年龄为5.3岁。患儿为本院门诊收治主诉为双眼视力不佳或单眼视力不佳而就诊,在外院被确诊为弱视并且接受了相应的治疗。患者均应用阿托品眼膏(浓度为1.0%)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运用人工检影验光+电脑验光相结合,在三周之后进行复验,按照眼位和调节状况进行配镜,患者个人的病例资料完整,患者、家属了解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眼压、裂隙灯以及直接眼底镜进行检查,已将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患者以及视网膜脱离患者等排除。出诊的患者主要是接受视力检查、眼位检查、双眼视觉检查以及眼球运动检查,患者接受睫状肌阿比之后进行检影验光。患者均应用阿托品眼膏展开(浓度为1.0%)点其双眼,每日三次,一共进行三天,等待睫状肌充分麻痹,在第四日展开初次检影验光,在三周之后进行复验,按照其眼位、调节集合状况进行处方配镜,在佩戴眼睛之后展开立体视觉检查。

1.3统计方法

研究获取的试验数据经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以(n%)的形式对计数资料展开试验结果表述,以(x±s)的形式对计量资料展开试验结果表述,以P<0.05的试验结果表述对检验水准展开对比,试验数据P值若小于0.05,则可认为试验结果数据在研究中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之中患儿矫正视力均超过1.0,验光误差结果分布状况:21只眼为混合性散光,5只眼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其中4例患者复性远视性散光,7例患者复性近视性散光,2例为单纯性远视,1例患者为单纯性近视。在49例患儿之中共31例患者经电脑验光后直接试镜。在既往误诊验光之中球镜、柱镜以及柱镜轴位均和本院验光结果之间存有明显差异,组别结果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中视觉发育是处在循序渐进变化的一个过程,2岁的儿童其视力一般是在0.5,3岁儿童的视力一般在0.7,在五岁之后超过1.0[3]。近些年来,因为低龄弱视检出率不断提升,临床中弱视诊断主要是对经过对其视力进行诊断,验光结果是弱视诊断的主要依据。电脑验光仪按照检影验光的原理,将电脑分析系统进行自动完成,这仅仅是初步的诊断结果,其干扰因素比较多,因此准确性较低[4]。屈光检测主要是对睫状肌麻痹之后展开验光,这样可保障取得一个比较可信的诊断结果。本次研究表明,在49例患儿之中共31例患者经电脑验光后直接试镜,在既往误诊验光之中球镜、柱镜以及柱镜轴位均和本院验光结果之间存有明显差异,组别结果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概而言之,导致弱视出现误诊的主要视光学因素为睫状肌麻痹之后进行的验光不准确导致,特别是复杂性屈光不正进行矫正之中。临床需要对弱视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不断的规范弱视诊断的相关规范,减少患儿过度医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沁,梁皓,陈金卯,等.广西河池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03):176-179.

[2]      齐晓芸,王芳.眼罩遮盖法与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7):81-82.

[3]      李春敏.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43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效果观察[J].实用防盲技术,2019,14(01):10-12.

[4]      李強强,王悦,郑康杰,等.2017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视力及屈光不正情况[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01):125-127.

[5]      杨莹莹,向剑波,吴九菊,等.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后期行视功能训练的临床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301-2304.

猜你喜欢

近视弱视
弱视都是天生的吗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警惕,儿童“歪头眯眼”成弱视!
2014年菏泽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及发展趋势的抽样调查
益气聪明汤在眼科中的应用
视觉生理性手指操对预防青少年近视及控制发展的作用探讨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普通中小学校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分析
遗传对视力影响的研究
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
3~6岁是治弱视的最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