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在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11-16张文涛高铭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0期
关键词:移植术腓骨实验组

张文涛 高铭

骨肿瘤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肿瘤一般发生于骨骼或相关组织中,其发病率在近些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对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病治疗方式也有所更新,以往采用截肢手术治疗,而如今一般选择保肢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注重患者身心感受[2]。保肢手术方式更为科学、合理,可以重建骨缺损[3]。临床上广泛应用腓骨移植术,本研究对带血管蒂腓骨移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于2016 年10 月~2019 年11 月在本院治疗的骨肿瘤患者50 例,依据腓骨移植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26例)及对照组(24例)。实验组:男16 例、女10 例;年龄48~78 岁,平均年龄(54.25±7.98)岁;病变部位:股骨3 例、桡骨6 例、胫骨7 例、肱骨10 例;疾病类型:骨巨细胞瘤4 例、软骨肉瘤8 例、骨肉瘤14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0 例;年龄49~79 岁,平均年龄(55.15±7.96)岁;病变部位:股骨4 例、桡骨5 例、胫骨7 例、肱骨8 例;疾病类型:骨巨细胞瘤4 例、软骨肉瘤7 例、骨肉瘤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通过影像学诊断和病理学诊断明确诊断为骨肿瘤,与诊断标准相符;②临床资料完整;③与腓骨移植术指征相符;④所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⑤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和批准本研究。

1.2.2排除标准 ①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②精神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④依从性差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腓骨移植术,实施常规术前准备,以影像学资料、患肢部位为依据对手术入路进行选择,针对良性肿瘤,截骨平面选择病灶2 cm范围外的正常骨;针对恶性肿瘤,截骨平面选择病灶5 cm 范围外的正常骨,在实施截骨时,要注意对神经、血管进行有效保护。在切除肿瘤之后,实验组选择带血管蒂腓骨进行移植,对照组选择不带血管蒂腓骨进行移植,移植术选择Capanna 复合术。手术后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予以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 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1.4.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治疗安全性。并发症包括延迟愈合、血肿、局部感染。

1.4.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肢体功能评分以EnneKing 评分标准为依据评价肢体功能,包括上肢和下肢功能,上肢评价项目为精细操作、工作能力、腕关节活动度、自我感受、功能活动、肢体疼痛;下肢评价项目为步态改变、行走能力、支具使用、自我感受、功能活动、肢体疼痛。单项评分0~5 分,总分0~30 分,分数与肢体功能呈正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33.88±216.45)ml,手术时间为(5.25±1.15)h;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57.78±205.55)ml,手术时间为(3.35±0.85)h。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42、6.5977,P<0.05)。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治疗过程发生延迟愈合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治疗过程发生延迟愈合3 例,血肿2 例,局部感染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17%。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33,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Enneking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3、6、12 个月的Enneking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Enneking 评分对比 (,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Enneking 评分对比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骨肿瘤在发病率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骨肿瘤治疗一般选择手术切除术,然而治疗重点和难度为重建骨缺损[4]。在切除骨肿瘤之后,重建骨缺损部位极为关键,在临床上近些年来应用腓骨移植术,效果较好[5]。带血管蒂腓骨与异体骨复合可对骨缺损进行重建,可获得良好的重建功能[6]。针对桡骨巨细胞,切除之后骨缺损重建方式主要包括腕关节人工置换术、同种异体骨移植术、自体腓骨移植术,其中自体腓骨移植术获得的效果更佳[7]。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对骨缺损愈合可发挥促进作用,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肢体功能[8]。但是,在腓骨移植过程中,是否选择带血管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尚无定论[9]。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四肢骨肿瘤患者实施随机分组,评价带血管蒂和不带血管蒂腓骨移植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可促进临床疗效提升,可将愈合时间缩短,安全性更佳[10]。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533.88±216.45)ml 多于对照组的(357.78±205.55)ml、手术时间(5.25±1.15)h 长于对照组的(3.35±0.8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术需要较长手术时间的原因主要为在分离、移植带血管蒂腓骨时需要血管吻合,这些操作较为复杂,进而手术时间较长,而且术中出血量也增多,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针对以上情况,医生要不断促进显微外科技术水平提升,不断完善手术方案,合理评估术中输血,尽可能降低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以提升手术效果。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在肢体功能改善方面优势也较为显著,主要是因为带血管蒂呈现丰富的血供,在一定程度上可将爬行替代(移植骨)缩短,可较快恢复肢体功能。另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仅有1 例发生并发症,为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与不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见,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术的治疗安全性更高。辛晓峰等[11]研究中选择骨肿瘤患者59 例,对比带血管蒂和不带血管蒂的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带血管蒂移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而不带血管蒂移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与本次研究结果中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术的并发症发生率3.85%基本一致。研究结果综合证明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术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治疗安全性较高,说明此治疗方案可行性和科学性更高。然而由于本次研究所选样本数量较少,因此,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需要选择大量的样本进一步深化研究,弥补研究中的不足,提升研究深入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骨肿瘤临床治疗中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不但疗效确切,而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移植术腓骨实验组
腓骨肌萎缩症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急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介入失败后的应用
一例心脏移植术后继发肺感染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