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柿蒂汤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2021-11-16张恒涛
张恒涛
(河南省宁陵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 宁陵 476700)
呃逆为膈肌痉挛性疾病,是因刺激中枢、膈/膈肌、迷走神经等所致,而临床中将发作时长不低于48 h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1]。顽固性呃逆是中风并发症,可引起饮食、睡眠等障碍,危及患者正常日常生活。临床常用治疗呃逆方式为神经阻滞、穴位注射、耳穴压贴、针灸等。甲氧氯普胺为西医常用药,可兴奋平滑肌,改善消化不良、胃部胀满、呃逆等状况,短期效果明显,但仍具有较高复发风险。中医认为呃逆病位为胃、膈,和肾、脾、肺等联系密切,病因为胃气上逆动膈,故治则为降逆止呃[2]。本研究用丁香柿蒂汤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6例,均为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接收的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研究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43~72岁,平均(57.64±6.94)岁;病程1~9d,平均(5.36±2.20)d;中风发生部位为基底节区13例,脑干19例,枕叶7例,小脑4例。对照组男13例,女30例;年龄41~71岁,平均(55.90±7.11)岁;病程1~9d,平均(4.87±1.91)d;中风发生部位为基底节区8例,脑干23例,枕叶6例,小脑6例。两组性别、年龄、中风发生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与《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3]内中风诊断标准相符,西医经MRI、颅脑CT等检查确诊为中风,与《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4]中顽固性呃逆诊断标准相符,呃逆发作时间不少于48h。
纳入标准:①生命体征平稳;②知情本研究,且签署同意协议书。
排除标准:①由消化系统病变及膈肌神经病变等其他原因所致呃逆;②合并肾、肝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③合并血液系统病变;④伴有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而无法配合;⑤对研究药物成分过敏。
剔除标准:①治疗依从性较差;②生命体征急剧恶化。
2 治疗方法
基础干预措施:戒烟酒、禁食生冷刺激类食物,控制饮水量,发作时可于脘腹处置热水袋减轻症状。用甲氧氯普胺(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539)治疗。取仰卧位,消毒双侧足三里穴位,用1mL注射器取10mg甲氧氯普胺,快速进针40mm,适当提插,当出现局部酸麻胀感且回抽无血时,推入50%药液,剩余50%药液同样方法推注至对侧足三里穴,每天2次。
研究组加用丁香柿蒂汤治疗。药用生姜6g,人参3g,柿蒂9g,丁香6g。脾胃虚寒加炒白术15g,且生姜换成炮姜12g;肝气郁滞加香附10g,木香12g;脾胃气虚加茯苓15g,白术12g;水湿内停加吴茱萸10g,高良姜12g,茯苓12g;呕吐加代赭石10g,旋覆花12g;大便不通加大黄10g。水煎至400mL,每天1剂,分早晚餐前使用。
两组持续治疗7天。
3 观察指标
呃逆症状评分:评估治疗前、治疗3天、7天呃逆症状评分。无呃逆为0分,每天呃逆发作不超过5次但不影响进食为3分,每天呃逆发作次数达6~10次、影响进食为6分,每天呃逆发作次数超出10次为9分。
不良反应:心悸、口干舌燥。
血清前列腺素E2(PGE2)、淀粉酶水平:取空腹肘静脉血3mL,经Olympus-2700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PGE2、淀粉酶水平,试剂盒由上海蓝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呃逆症状消退,7天无复发为显效。呃逆发作频率较治疗前下降,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减少为有效。呃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3d 治疗7d研究组 43 6.08±1.45 4.01±0.80 1.97±0.32对照组 43 5.94±1.27 4.59±0.71 3.12±0.90 t 0.476 3.556 7.895 P 0.635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PGE2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PGE2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PGE2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 PGE2(ng/L) 淀粉酶(U/L)治疗前 治疗3d 治疗7d 治疗前 治疗3d 治疗7d研究组 43 50.32±0.86 98.24±0.97 146.52±1.03 841.30±23.85 612.75±20.84 400.11±34.42对照组 43 50.19±1.12 84.62±1.05 122.65±1.26 834.56±25.47 667.37±26.73 496.53±45.08 t 0.604 62.479 96.180 1.267 10.567 11.148 P 0.548 <0.001 <0.001 0.209 <0.001 <0.00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6 讨 论
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是心脑血管病变常见并发症,发病机制是心脑血管病变直接/间接刺激呼吸中枢,引起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发膈肌痉挛,打嗝不止,影响正常生活。甲氧氯普胺可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器,增强呃逆与呕吐中枢阈值,发挥强中枢性镇吐效果,缓解膈肌痉挛,改善临床症状,但常规肌内注射起效慢。
中医认为呃逆属于虚风内动、肝郁脾虚,多因胃阳不足、胃部虚寒所致,临床治则应以降气止逆、健脾和胃为主[5]。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3天、7天呃逆症状评分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丁香柿蒂汤方中丁香性味温辛,可温中降逆、温肾助阳;柿蒂性味平、涩、苦,可降逆止呃;两者相伍可降逆止呕、温胃散寒,均为主药。生姜性味微温、辛,起温中止呕、解表散寒、化痰止咳之效,为佐药,可增强丁香温中降逆之效。人参性味平、微苦、甘,可补脾益肺、复脉固脱、大补元气。诸药联用,可健胃温中、降逆止呕。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丁香柿蒂汤中人参可平衡中枢系统,恢复紊乱中枢神经,减轻因中枢神经所致呃逆症状;丁香提取物可促进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减轻腹部气胀、提高消化能力、缓解恶心呕吐等;柿蒂可缓解膈肌痉挛,有镇静作用;生姜可保护胃黏膜,提高消化液分泌速度[6-7]。丁香柿蒂汤辅助甲氧氯普胺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呃逆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PGE2为胃黏膜完整性保护物质,可扩张血管,松弛胃壁处小动脉平滑肌,调节胃黏膜血流,营养胃黏膜细胞,清除上皮细胞内有害物,增强胃黏膜抵抗力;淀粉酶为交感神经活性敏感指标,而呃逆患者交感神经功能相对较弱,淀粉酶呈低水平表达,尤其是于酸性条件下,副交感神经功能处于兴奋状态,抑制淀粉酶活性,反射性促进淀粉酶升高。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天、7天研究组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丁香柿蒂汤辅助甲氧氯普胺肌注治疗可调节血清淀粉酶与PGE2水平,改善胃功能与交感神经,促进病情转归,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丁香柿蒂汤具有保护胃黏膜、平衡交感神经兴奋与抑制等作用相关。
丁香柿蒂汤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呃逆症状,调节血清PGE2、淀粉酶水平,减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