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疗效分析

2021-11-16薛俊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患眼睑下垂通络

薛俊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眼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4)

眼肌麻痹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球运动神经及其支配的眼外肌受到损伤,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眼球活动障碍及瞳孔改变等。属中医“风牵偏视”范畴,其起病急骤,以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等为临床特征。西医治疗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脂、溶栓、激素冲击、神经营养等[1],若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确实无效且病情已稳定,可考虑手术治疗[2]。笔者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眼肌麻痹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6例,均为我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男8例,女10例;年龄28~70岁,平均(42.73±11.32)岁;病程2~56天,平均(7.94±6.38)天。治疗组男9例,女9例;年龄26~72岁,平均(43.64±12.42)岁;病程3~58天,平均(8.35±7.46)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①患眼偏斜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②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位活动受限;③ 第1斜视角小于第2斜视角;④头偏斜向麻痹肌的方向;⑤双眼 出现视一为二的复视表现;⑥恶心呕吐,或头晕目眩。

纳入标准:①符合眼肌麻痹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0~75岁;③能够配合治疗和检查的测量;④病程在60天之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哺乳期、妊娠及晕针;②经过眼肌麻痹手术治疗;③有脑血管意外及颅内占位性病变;④患有危及生命疾病;⑤有凝血机制障碍或出血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牵正散合四物汤加减颗粒剂(白附子、全蝎各3g,僵蚕6~10g,当归、熟地黄、川芎各15g),每日1剂,温水冲服,分2次服用。治疗1个月。

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以患侧眼周取穴为主穴,取睛明、承泣、上明、太阳、攒竹、瞳子缪、阳白,合谷,快速捻转补泻法行气,并留针0.5h左右,日1次。治疗1个月。

3 疗效标准

治愈:斜视度消失,眼位正,复视消失,上睑下垂消失、眼球运动恢复正常。有效:患眼偏斜度减轻,复视症状减轻,上睑下垂减轻、眼球运动受限部分恢复。无效:斜视度不减少,复视症状及上睑下垂未减轻,眼球运动受限无改善。

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眼肌麻痹多因风热外袭、痰湿阻络、直中经络、筋脉失养等。治疗以祛风通络、行气活血为主[3]。牵正散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之功;四物汤有补血活血之功,可以调理血脉扶正固本。两方联用可祛风通络,行气活血。针刺除选取眼周太阳、攒竹、瞳子缪、阳白穴外,选取睛明、承泣、上明三穴为“靳三针”中的用于眼部治疗的穴位,意在疏通目络气血,宣通目窍,而达到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4]。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患眼睑下垂通络
赫林现象及其对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的影响
囊袋张力环植入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眼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前后OCTA变化及与视力的相关性研究
用基于络病理论的针药结合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观察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上睑提肌腱膜与眶隔筋膜复合瓣前徙在轻中度上睑下垂中的观察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治角膜炎/治白发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