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2021-11-15王淑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王淑艳

摘要:在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教学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课堂也凸显了学生需求和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基于此,文章将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关注度等方面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依据具体维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挑战与策略

引言: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意义重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如何运用有效措施,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是初中教师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关键,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在面临中考的压力之下,学生对于纯理论的学习很难有兴趣,而且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更使得学生无法感受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在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授课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讲在台下默不作声,课堂成为教师自己的一言堂。教师告诉学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而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无法成为知识的主人。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缺少一定的吸引力,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够改变教学方法,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但是缺少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理解过于片面,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从而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有的教师过于形式化,导致只重视表面现象,而不重视课程改革的本质,在教学改革中只是形式相似,而缺少本质的改革,无法真正地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还有的就是全盘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绝对化,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特点。例如,教师过于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不论教学的内容是否適合。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理解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仍然较弱,所以在这一群体中也很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情况,不利于整个初中生群体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法治意识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促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因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将法治意识渗透在具体的案例中,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例子中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从而成长为遵守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律的人,为国家和社会的有序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具体而言,教师在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个具体策略:第一,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的教学案例。在选取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解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法治意识为教学目的,使得选取的案例既能够反映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目标,还能促进他们关注生活中的法治事件。所以教师可以综合运用静态的文字图片和动态视频等多样化的案例素材,利用戏剧化表演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案例能够不断增强生动性和感染性,从而为学生传达正确的法治观念,促使其形成法治意识;第二,教师可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体验式功能,促使学生在浸入式体验中逐渐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深入领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积极引入生活案例,通过合理设置层次分明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生活案例中蕴含的法律知识和观念,并能够通过自主解读和合作探究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升法治意识的教学目的。

(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为了促使学生成长为有独立思想和理智的良好公民,使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辨别是非、坚守原则和底线,并能够与不良行为和违法现象做斗争。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他们的理性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逐渐领会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提取出其中的理性精神内容,从而使学生具备强烈的理性精神。详细地说,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绘制为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导图,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明确道德与法治知识和案例中不同选择所造成的不同影响,从而使他们形成理性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鼓励他们进行质疑和提问,让他们运用自主思考能力深入理解学科教学中蕴含的理性精神,从而通过自主探究形成和发展理性精神。

(三)借助榜样的示范作用,坚定学生思想道德信念

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良好的道德信念落实在生活中,成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直观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比教材更加有说服力。初中学生思想上的发展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模仿心理。初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初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学生身边寻求真实的名人事迹,这种事迹更加具有真实性、说服性,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学习《少年当自强》一课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树立青少年责任,培养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初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邓稼先、周恩来、李大钊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通过这种形式,能够使学生将渺小的个人理想与崇高的信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十分重要,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此,初中教师要积极寻求多种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探索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手段,保证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提升,从而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学周刊,2020(22):71-72.

[2]苏慧.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24):63-64.

[3]李照粉.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92+9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