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惩戒实施的有效性探析

2021-11-15黄晓明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育惩戒教师教育有效性

黄晓明

摘 要:《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正式发布,如何在正确解读规则的前提下让惩戒规则发挥应有的效果,这是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探讨教师实施惩戒的有效性,笔者从学生视角分析惩戒规则,围绕学生对于惩戒的手段、惩戒场合、惩戒情绪的关注点,通过学生对于惩戒的不同观点以及从教师在实施惩戒过程中的度量把握,通过适当的“惩”来实现最大效果的“戒”,让学生身心发展得到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惩戒;有效性

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施行,这是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规则》明确了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并详细说明学生在校需要遵守的各项规定,同时还是对教师教育惩戒的明确,也是对教师教育惩戒的约束,教师只有把握好实施惩戒权的度量,才能提高惩戒的有效性,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学生对教育惩戒的看法

(一)惩戒方式的选择

教育是以学生的培养为主体,学生对于教育惩戒的审视也是教师要重视的一个关键因素。广州市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许多初中学生对于教育惩戒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研究小组在征询了专家的意见后形成一份调查惩戒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教育惩戒的认知情况”“学生接教育受惩戒的原因”“学生接受教育惩戒的频率”“学生接受教育惩戒的场所”等方面的调查。

问卷共发放1733份,从反馈的数据来看,对于惩戒方式的选择,57.2%的学生选择接受班级处理,如调整位置、打扫卫生;24.2%学生接受罚抄写、背诵课、增加额外作业方式;11.3%学生接受罚跑步、做蹲起、做仰卧起坐方式;2.31%学生接受打手心、打屁股方式;4.99%学生选择其他方式。从调查数据上来分析,学生对于教育惩戒比较接受的是班级处理和学业处罚,其次是体育锻炼类型,而教师常用的通知家长、写检讨和保证书反而是学生不认同的。最让学生不能接受的惩戒方式是体罚。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还有2.31%学生反映教师有体罚的情况,体罚虽然不被允许,还是有类似情况出现,而《规则》对于惩罚和体罚有了比较明确的区分,明令禁止的7类行为中包含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内容。这也让教育工作者在施行惩戒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惩戒的边界,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尊重学生,不要体罚。

(二)惩戒场所及频率的选择

对于在惩戒地点的调查,有六成学生反映在教室或者教室办公室,有三成学生反馈是在楼梯走廊,所以教师在施行惩戒的地点选择也是学生比较敏感的,在公众场合,人员比较多,教室和办公室有同学和其他教师,这样学生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容易自尊心受到伤害,反而容易做出过激行为。因而教师在场所的选择上需要细致考虑和谨慎对待,可以在课后教育学生,或者通过班主任一起谈话的形式,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较明显。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严格的纪律是必备的”,没有规矩、纪律松散的班级不是一个好的班级,对于学风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熊孩子”除了必要的惩戒,还需要用爱心、耐心去引导他们,因为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成熟。特别是对于一些过于顽劣的学生,惩戒的频率不能过多、过高,注意度的把握。避免过犹不及的情况,学生不断重复出现错误,使教师出现小错大惩的情况,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改正都是不利的。

二、惩戒有效性的根本——以学生为本

《规则》的出台对于大环境下,教师有了敢教的“底气”,对因教育引发的家校矛盾有了说“不”的依据,教师可以守护校园的公平,我们是“麦田的守卫者”,守卫规则的底线,守护道德的麦田。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到五育并举。在惩戒的实施过程指出,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于违纪的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的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可以看出惩戒的目的性比较明确,以纠正为主要目的。在过程中如果实施不当,反而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对于惩戒的双方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和伤害。为此从教育惩戒的有效性出发,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倾听他们的声音。

(一)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需求:适当惩戒与事后沟通相结合

教师的每一次教育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教育惩戒在施行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受教育者的感受,在惩戒的方式选择上,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有效惩戒方式,如果是一般过错,可以选择班级教育处理和学业类处罚方式,不要出现体罚学生、言语辱骂、见家长的方式,这样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过错行为也能够在惩戒过程中得到改正,避免再犯。

当然,对于一些行为非常顽劣的学生则要选择规则中比较重的处罚。笔者负责学校政教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曾有一位顽劣学生,好动且不受教育,无论笔者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和惩戒方法,他都无动于衷。最终学校领导联合召开了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会议,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建议家长来校陪读一段时间,我们也将会议的情况和其他家长们的意见反馈给该生的家长。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该生的妈妈隔一段时间就在教室窗外看一看自己的孩子,从那天开始,该生慢慢地静下来坐在位置听课,还时不时看看窗外,虽然听课效果不明显,但是课堂纪律比以前好了很多。后来笔者又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那么好动,他说他控制不了自己,那为什么妈妈来了又能够坐好?他说想表现得更好给妈妈看,回去能够得到表扬。笔者发现他在读书以来由于多动,受到的关注太多,而且都是以批评为主,得到表扬和肯定比较少。找到了突破口后,笔者和他约定,如果他能够遵守纪律,笔者就会在他妈妈面前表扬他。经过一个学期的陪读生活,他基本能够坐好听课,比以前取得很大进步。所以,在实际的教育转化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惩戒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势利导才会事半功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特别是现在学生抗挫能力比较低的情况下,对于惩戒后要特别重视正确把握好学生内心的情感动向和需求,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和情绪的安抚;和学生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其师,亲其道。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育惩戒要因材施戒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也强调因材施教,在施行教育惩戒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情感态度有所了解。

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品行修养、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惩戒手段。如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自尊心都比较强,可以在课后对他们进行惩戒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进行惩戒,更加不能小错大惩,做好惩戒后的引导工作。有的学生身体有特殊情况的不能进行体能锻炼的惩戒,这个情况需要在接手任教班级的时候就了解情况,不然会出现意外事故。对于在学习理解上的确比较弱的学生,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另外布置一些基础的作业,加强练习和巩固,打好基础。对于学科知识惩戒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反而没有效果。对于一些经常违反纪律的“顽固分子”,由于经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批评,一般的惩戒对于他们的效果反而不大,刚教育完有效果,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反复情况比较多。应该减少对这类学生惩戒的频率,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类学生一般都是家庭中缺少关爱,得不到关注,或者是留守儿童,祖辈过于溺爱,管理不到位导致的。教师要多关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教育惩戒,教育是目的,惩戒是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施行教育惩戒的过程中要面临很多情况,应以法律法规为底线,遵循教育的规律,发挥惩戒教育的正向作用,让学生辨认出规则规范和公共道德本身,坚持过罚相当、频次适中,会用、巧用教育惩戒,实现教育惩戒为学生主体的初心,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惩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0.

[2]张延芳,吴丹颖,罗羽乔.有效教育惩戒的学生视角[J].中小学德育,2021(02).

[3]翟毅斌.论教育惩戒的符号技术[J].中小学德育,2020(02).

猜你喜欢

教育惩戒教师教育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学校教育惩戒的法理分析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关怀是教育惩戒者必备的伦理品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