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2021-11-15王征常慧刘秋霞曹秀珍

当代医学 2021年31期
关键词:铁剂缺铁性小剂量

王征,常慧,刘秋霞,曹秀珍

(山东省巨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东 菏泽 274900)

缺铁性贫血(IDA)是儿科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不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是部分感染性疾病的诱因,临床多采用口服铁剂治疗,对胃黏膜刺激较大,口感差,婴幼儿拒服,家长及患儿依从性均较低。本研究采用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96例,探讨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本院儿科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DA)的19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6例。对照组男45例,女51例;年龄1个月~2岁,平均年龄(5±4.65)个月;病程12~25 d,平均(16±5.20)d;贫血程度:轻度35例,中度50例,重度11例。治疗组男44例,女52例;年龄2个月~1.5岁,平均年龄(4.5±4.82)个月;病程12~26 d,平均(16±5.24)d;贫血程度:轻度33例,中度51例,重度1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失血性、溶血性贫血和非缺铁性贫血患儿;近1个月服用过益生菌、铁剂患儿;合并心、肝、脾、肾等原发性疾病。

1.2 诊断标准 依据《褚福棠实用儿科学》[1]贫血的诊断标准:6岁以下,Hb在90~110 g/L,RBC(3~4)×1012/L为轻度贫血;Hb在60~90 g/L,RBC(2~3)×1012/L为中度贫血;Hb在30~60 g/L,RBC(1~2)×1012/L为重度贫血。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剂量铁剂,选择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55),每次2 mg/kg,每天1次,餐间口服,避免药物与牛奶、茶、咖啡同时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益生菌治疗,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65,每粒胶囊含药粉210 mg,含活菌数应不低于1.0×107CFU),据不同年龄段给予210~420 mg,每天1次,用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两组均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采血检测红细胞(RBC)数、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清铁蛋白(SF)。②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痊愈:服用铁剂4周后,食欲不振、精神不佳、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完全消失,血红蛋白指标正常;显效:服用铁剂4周后,贫血症状明显缓解,血红蛋白指标未达正常水平,但上升≥20 g/L;无效:服用铁剂4周后,贫血症状未得到改善,血红蛋白上升<20 g/L。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食欲下降、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RBC、Hb、MCV、HCT及SF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RBC、Hb、MCV、HCT及S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RBC、Hb、MCV、HCT及S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RBC、Hb、MCV、HCT及SF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RBC、Hb、MCV、HCT及SF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RBC,Hb,MCV,HTC and SF between two groups(x±s)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常见病,是常见的全球性营养缺乏症,农村儿童贫血率显著高于城市儿童,男童发病率低于女童[2],6~12个月的幼儿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人群[3],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及身体健康[4],常伴有心慌、眼花、疲乏无力、耳鸣、气短、易感染等症状,婴幼儿症状不典型,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不佳,易烦躁,情绪易于波动,结膜、面色、指甲苍白,生长发育缓慢,发病原因为饮食不均衡导致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等,早产、双胎、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孕母严重缺铁,患儿均因从母体吸收铁少,体内储存铁不足,易发生缺铁,出生体质量越低,体内铁含量越少,贫血发生率越高。

缺铁性贫血对儿童危害较大,引起注意力、记忆能力差,体格发育迟缓,损伤细胞免疫功能[5],降低免疫力,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神经心理发育异常;远期有认知能力的损害,工作能力和劳动效率降低,成年慢性病危险增高等,对患儿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均产生不良影响[6-8],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缺铁还会引起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也会对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主张对缺铁性贫血实施积极治疗[5,9]。补充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一般每天3次口服铁剂治疗,铁剂使用过多,既影响吸收,又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部分患儿难以坚持治疗[10-11]。目前,临床上对缺铁性贫血多主张采用小剂量铁剂或隔日服用铁剂治疗,不仅可快速纠正贫血,不良反应小,且依从性高,节约医药资源,减少开支。

综合临床报道[12-15],小剂量铁剂或隔日服用铁剂与常规方法补充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均有显著疗效,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采用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铁剂选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为液体剂型,口感好,无金属异味,小儿易服用,易吸收,蛋白琥珀酸铁可在胃酸环境中释放琥珠,琥珠能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提高铁离子的吸收,快速提升血红蛋白的含量。益生菌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服用后定植于肠黏膜表面,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和肠道微生态的调节有重要作用[16],有效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植;直接补充肠道正常生理作用的有益菌,调节肠道内微生态系统,通过发酵作用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促进肠蠕动,促进营养消化及吸收,同时,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乙酸降低肠道pH值,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减少肠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激活机体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因此,双岐杆菌三联活菌不仅保护消化道黏膜,促进营养素及铁剂吸收,而且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缺铁性贫血系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贫血[17]。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本研究采用RBC、Hb、MCV、HCT及SF为观察指标,判断贫血的程度及机体铁储备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患儿RBC、Hb、MCV、HCT及S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75%(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为2.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患儿情绪、精神、面色等贫血症状得到改善的同时,患儿食欲好转,食量增加,明显促进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减少感染机会。

小剂量铁剂和益生菌联用,调节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铁剂吸收利用,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邬文伟等[18-19]应用右旋糖酐铁联合合生元益生菌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结果基本一致。两药可发挥协同作用,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尤其适用于肠道发育未成熟或有消化道疾病患儿,值得基层医院儿科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铁剂缺铁性小剂量
孩子贫血能食补吗
“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铁剂
——忌食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口服铁剂有禁忌吗?
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综合防治
缺铁性贫血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