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提梁“供春壶”的艺术创新与传承

2021-11-15朱颖樱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艺人

朱颖樱

在刚刚出现紫砂壶的初期还是以实用为主,真正为古今中外所熟知还是在明代正德年以后,更多的文人雅士也融入其中,紫砂壶逐渐变得更有文人气息,逐渐形成了紫砂文化,紫砂壶也从实用器逐渐演变成集实用与欣赏于一体的工艺品,直至今日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这几百年来的发展和时代社会的飞速变化,紫砂壶已经享誉海内外,造型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紫砂技艺和紫砂文化传承至今和每一位紫砂艺人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有了他们的传承和对自然生活的情感,才有了当今社会的紫砂艺术。他们运用扎实精湛的紫砂功底,再日新月异地不断创作,造就了现在独树一帜的紫砂艺术风格,能够形成一种专属于自身艺术特色的艺术是每一位紫砂艺人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标。这件紫砂提梁“供春壶”就是传承传统艺术和追求不断创新互相融合的一件作品,在传承紫砂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创意和灵感,把作品与时代结合到一起,设计出符合当下时代,能够引领时代的作品,这也是我们现代紫砂艺人应该要做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把紫砂文化和紫砂技艺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单单说起供春壶,了解紫砂,喜爱紫砂的人们肯定不会陌生,供春壶的壶身肌理古朴苍劲,又仿佛根瘤盘节,鱼零落错,甚至有的形态各异,自由变化,这都是供春壶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供春壶的特征。说起供春壶的由来就要说到这世界上最早、也是第一把供春了,是明代吴颐的书童在金沙寺中按照寺庙中的古银杏创作而成的,那个书童就叫做供春,供春当时作为书童陪伴自己的主人在金沙寺中读书学习,寺庙中的一位老和尚擅长做壶,供春就偷偷跟着老和尚学会了做茶壶,后来就根据银杏树制成了这个世界上第一把供春紫砂壶,供春把银杏树斑驳生动的纹理节点都绘制到了自己的这把壶上,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又显得这把壶古朴生动,无比可爱,也深受大家的喜爱,逐渐也有人开始临摹绘制,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供春壶经过几百年来的改良和变换,时至今日,不仅延续了经典,更是有了新的创新,让当今时代下的供春更是充满了艺术特色,也将紫砂泥料的泥性和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紫砂匠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紫砂技艺,通过对生活自然的观察,创新设计了这一把紫砂提梁“供春壶”,想法大胆新颖,新创意和老思想的结合将这一把紫砂提梁“供春壶”进行了传承和改变,同时也形成了新的艺术效果,把整器的纹理效果加强,减少了树皮的斑驳节点,增加了自然的气息,更是有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境之美,把常规的壶把创新设计成了提梁,也把整器的空间感展现得非常有层次感,虚实结合,把供春的老态削弱了很多,增添了几分活力,整器的气度更显示出了不同凡响。整件作品稳重大气,对紫砂工艺的把握也是恰到好处,继承了古人的精华,也舍去了一些糟粕,让整件作品看上去更加简练大气,不仅不失老味还更有新意,古朴天然的气息也孕育而生,给人一种不失典雅又回味无穷的自然流露之情。

传承紫砂技艺是我们每一位紫砂艺人都应该认真做到的一件长久之事,学习紫砂技艺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临摹练习,创新更是需要有无尽的创意与灵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日新月异,紫砂艺术的创新是必须的,我们不仅要加强自身的紫砂技法,同时也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地改变自己的制作手法,不断创新出更有新意,更有特色的作品,让每一件作品都能够拥有新的生命,让紫砂艺术可以一直不断

猜你喜欢

紫砂壶紫砂艺人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购买紫砂壶4忌
花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