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钧窑器型设计与日常审美的探索思考

2021-12-09李海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人雅士钧瓷中和

李海峰

许昌市金堂钧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许昌 461002

坊间听一些学者说,艺术品与消费工艺品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在设计初衷上的不同。前者为“唯我”,后者为“利他”。听起来貌似也有道理,但还是经不起仔细端详和推敲。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除了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抒发情怀、修身养性外,在一定程度上同样有或多或少的商业行为。只要有商业行为,都脱离不了基于审美对象的造物意识,何来的“唯我”?即使是我国宋代在艺术上涉猎广博、造诣超群的宋徽宗赵佶,虽说没有商品意识和商业行为,但也脱离不了想让群臣称赞的嫌疑,最起码要让自己赏心悦目、修身致寿。我理解的这种个例,也是“利他”行为,是“小我”对“大我”的“利他”。明代圣人王阳明用“山中花树”的故事,论证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心学理论,说明脱离审美对象的任何艺术品都是“寂”的状况,都没有意义。所以说一切艺术化的造物设计,其出发点都是“利他”。

任何一件钧瓷作品都不应该泛谈美与不美,因为它是基于不同的消费对象而言的,造物设计的目的就是为消费者创造出美、用相宜的钧瓷作品。

对于消费对象的分层而言,中国目前的国情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欧美发达国家政商精英和社会底层人员所占有总人口的比例较少,80%以上都是中产阶层,他们有相同的教育背景,有相近的物质财富和共同的价值观认同。他们的造物设计所考虑的因素会少一些,而我国的历史发展很特殊,通过四十年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从教育背景、生活观念、物质财富、政治权力等方面的差距,形成了很多社会分层,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原因,每一个层面的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还有我国的政治体制对造物设计的影响也很大。因此,摆在中国设计师面前的问题就是怎么解决分众设计的问题。

钧瓷的审美对象有:政府或官方、商务精英人士、中产小资等,设计还需要考虑审美对象的性别、年龄、民族信仰等因素。为此,我归纳出了一套设计法则:中和设计法则。

《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中是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达到了中和,天地秩序井然,万物生长繁育。

一是“美”与“用”的中和。无论是陈设类钧瓷摆件还是生活类实用钧瓷器具,都离不开器物之美,虽说不同审美阶层有不同的审美意识和诉求,给钧瓷设计者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就中国的日常审美传统来讲,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范式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邱春林教授做了总结:一是,雕绘满眼的充实之美;二是,清水芙蓉的单纯之美;三是,朴素热烈的乡土之美。设计者要用艺术的审美与器物的实用去中和,甚至是妥协,从而达到美与用的完美“折衷”。

二是繁与简的中和。繁和简本身没有美与不美之说,繁作好了,就是“雕绘满眼”的工法之美,但与之相对的有托冗繁琐之嫌;简作好了,就是“清水芙蓉”的净雅之美,但总有单调冷漠之嫌。所以每件钧瓷作品的设计要做到繁简适度。

三是个性与成形的中和。在钧瓷作品设计中,设计师要有所表达,并突出作品的外在张力,往往忽视了钧瓷是泥与火的结晶,要考虑到高温力学原理和材料对器物自身的约束,不是所有的设计都能制作和烧制成形的。

四是文化符号与主体意识的中和。设计者的艺术语言要借助文化符号来表现,文化符号往往体现在纹饰、耳饰等在器物上的点缀,往往会出现符号与主体意识不相衬,或与主体形式不相搭的通病。就好比写文章,没有整体结构意识,往往会流于辞藻华美而文不对体,不能够做到气势一贯。

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解决相关诸多因素的矛盾,它是带着层层枷锁的思想中和活动。设计者通过挣脱种种不适,化解各种文化矛盾,达成相互妥协,完成内心的性情慰藉,从而呈献中和之尤物。

目前钧瓷行业的造物设计现状是,器物的文化创意、设计、制作寄于制瓷工匠于一身,工匠在对材料的掌握、技艺的把握和工艺流程方面是强项专长,然而对设计理论大多没有系统地学习,缺少这方面的思辨能力,更不用说在文化创意上的自觉。有前人说过,智者造物,巧者循之,匠者守之,以这种递次划分,目前钧瓷设计者大多充其量是巧者,“智者”也只是凤毛麟角。

在我国历史上园林、山斋乃至室内设计,不乏有文人雅士参与其中,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明代已降,由于政治和社会原因,仕途坎坷的文人雅士拾起了儒、道两家所不齿的“小道末技”,参与到了园林和室内设计,给当时的皇室贵族、富商巨贾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文人清新舒朗的审美设计和生活方式引领了明清时期的潮流,其中的杰出代表有:《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园冶》的作者计成、《瓶史》的作者袁宏道、《髹饰录》的作者黄成、《陶庵梦忆》的作者张岱、《闲情偶记》的作者李渔等等。

在历史上留存下来的钧瓷经典雅致之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即北宋的钧官窑时期和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红色钧官窑时期。它们分别由宋时专门研究审美和擅长设计的职官、文人雅士、大学院校的艺术专业老师及艺术家参与设计完成。

然而,当代钧瓷作品要想在外观设计上有大的突破与创新,就需要有当代的文人雅士介入其中。当代的文人雅士,其中不乏有大学里从事艺术专业的教授、专家、学者,倘若这些“文人雅士”能够以产、学、研的形式加入到钧瓷器型的创作中来,一定是钧瓷器型创新中的一股清流。凭借他们的学识、审美、艺术造诣的深度和广度,定会创作出美、用两宜的上乘佳品,定会给后世留下艺术价值极高的宝贵遗产。

猜你喜欢

文人雅士钧瓷中和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知“竹”常乐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歲朝图 文人雅士篇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半碗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