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做教育的有心人
2021-11-14任彩
任彩
摘要:教育是全方面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为学生和家长减负,也为有志向、有目标、有想法的老师,带来了更大的舞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教育观,需要把国家、社会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需要我们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能力培养放在首位,需要努力做教育的有心人,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关键词:素质教育;双减;道德与法治;变革创新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里所指的“培养”是全方面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应更多地考虑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能力的发展。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不容忽视的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道德修养的提高。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之下,作为学校、老师也好,作为学生也罢,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老师要努力培养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合格接班人的前提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要想切切实实将这些任务落到实处,我认为教育者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首先,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将“深教学、浅功利”的思想落到实处。只有学校不把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老师才不会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看成“命根子”;只有教育主管单位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指标,不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升学择校的唯一标准,那样,为考而学的学习现状和为考而教的教学现状就不会存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其次,作为教育的主操控方教师,应该将教育的目光放长远,应该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养成与培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首位,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把“育人”放在首位,只有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了,人文素养提升了,然后通过恰当的学习方法和不断提升的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地将知识轻而易举地拿下。这样的教育结果的获得对老师而言是轻松的,学生是自觉的、愉悦的、快乐的,师生关系是融洽的、和谐的,整个教育的大环境也是和谐的,校园里就会充满更多的阳光和欢声笑语。如果教育部门只以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老师、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的话,老师只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样老师只会加倍努力向学生要成绩,就会将学生的课余时间无休止地挤占,就会将学生想办法绑到自己所教授的科目,就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就会出现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提前结束新课大搞题海战术的不正常现象,就会……。这样学生的身心发展就会受到摧残,一旦学生的承受能力被“挤破”,他就会和老师的教育相抵触,就会慢慢产生厌学情绪,就会慢慢讨厌老师,讨厌老师的所作所为,就会和老师产生不和谐的对立情绪,就会离老师越来越远,就会在课堂上慢慢地“消失”。
我一直在深思一个问题“好孩子是怎么‘消失’的?”“好孩子”是被老师教没的。老师在“辛辛苦苦地误人子弟”,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我们得到了什么?这其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我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健康,把自己也绑在了学生的学习上。可是我们最终得到了什么?孩子的不理解、抵触、甚至谩骂。而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好孩子”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不敢担当、不懂得感恩,这应该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吧!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方向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培养有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是地方教育部门的衡量评价标准没有适时跟进,所以社会上就会出现“次品”和“危险品”。
还好,国家适时出台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落地,为学生和家长减负,也为有志向、有目标、有想法的老师,带来了更大的舞台,而不是枷鎖。“双减”政策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机械性的作业少了很多,课堂活动多了,学生的欢声笑语多了,课堂效率更高了。“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将越来越成为我们教师的时代名片。“双减”政策出台,教师将会增加跟学生的接触时间,也能更多、更好地在思想道德方面引领孩子,引导孩子努力学习、帮助孩子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孩子立志成才。
“双减”政策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与家庭被减掉的“负”,变成了学校和教师需要接手的“正”——“加法”势必压向天平的一端。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真正减负?我觉得就是贯彻好国家的教育方针,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学科的教学,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平时务必要上好每一堂课,课比天大,我们教师的生命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绚丽地绽放。
目前,我对我所教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的疑虑是——既然属于思想教育,行为强化类学科,为什么还要加上中考的“套装”来束缚呢?这门学科的中考评价方案有待改革,否则还是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始终是决定和表现人们的信念、信仰以及价值观的核心。在所有学科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而道德与法治课要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关键在于变革创新。唯有这样,道德与法治课才能被赋予更强的影响力和更广泛的学科功能。
最后,我想说:“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我,更需要将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做,还要做成民族事业。”我们的目的是为民族培养合格人才,那就需要我们摒弃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教育观,需要把国家、社会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需要我们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能力培养放在首位,需要努力做教育的有心人,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生命因梦想而绚丽,因拼搏而精彩。愿我们都能扬起梦想的风帆,与“中国梦”同行,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个人幸福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