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音乐史读本《古乐之美》的探究

2021-11-14温晓慧

戏剧之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古乐音色乐器

温晓慧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当今社会,很多人喜欢音乐,也有很多人在学习乐器,但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乐器的历史和意蕴。《古乐之美》的作者苏泓月曾经说过,在当今时代,我们所听过的乐器仅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小部分,古代的乐器比大众想象得要更为丰富。本文就以《古乐之美》带领读者来了解乐器,以及乐器的历史背景和所蕴含的文学意义,相信大家会有所感悟。

一、作者简介以及读本梗概

作者苏泓月的专业是设计和哲学,研究方向是古代艺术和佛教,书中涉及了很多专业的音乐知识。因此,此书受到了很多热爱音乐的人的喜爱。

作者之前的书历史性很强,而此次的新作《古乐之美》有所不同。书中描写了各种乐器,提到了各种触动人心的音乐名曲,还加上了很多例子,从而丰富了书本的内容,提升了读者的兴趣。作者按照古代乐器的八音分类法,将书分为八卷,一共涉及到了60 种乐器。从乐器的形状、制造、历史背景以及所蕴含的文学意义四个方面对乐器进行了深入地解读。例如,书中的第三部分《旷土远音》,讲的就是书中《大地悲怀》和《鼓缶而歌》中提到的两种乐器:埙和缶。《大地悲怀》主要是描述秋天凄凉且辽阔的景象。这一部分讲述了埙曲《哀郢》的故事,介绍了埙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背景,还详细地分析了埙的音色,以及音色所象征的某种情感和意义。最后,以悲伤情感结尾,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内心。《鼓缶而歌》中的缶最早只是人们手中的容器,并不起眼,后来才变成了乐器。由于缶具有普通性和大众性,而且演奏方法也比较简单,所以在一些平常的场合都能见到缶。后来,缶慢慢演变,出现了编缶。编缶相对于古陶缶,具有更多的风雅情趣,于是就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诗词绘画当中。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也是利用了其丰富的历史知识,讲解了缶的一生。

二、对《古乐之美》的具体分析

《古乐之美》这本书写得非常严谨。可以看出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对历史有很深的了解。我国历史源远流长,音乐文化复杂多样,乐器更是种类繁多。在古代,很多人用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乐器不同,音色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就有所不同。作者谈到埙的历史时,首先介绍了原始陶笛只有一个吹孔,没有其他特别的地方,那时候还不能算是乐器。然后提到了一些有关于埙的故事,但是都否定了这些神话故事。还说到在战国时期才有了五音孔陶埙,在汉代有了七音孔的埙。由此可见,作者对埙的几千年的历史都有所了解,从而才能将这种乐器介绍得这么详实。

《古乐之美》这本书条理非常清晰。作者在书中写了各种乐器及其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以及音乐所体现的人文情怀。这本书表面上看是一本乐器的介绍大全,但实际上不仅仅是在介绍乐器,而是通过这些乐器引申到整个音乐层面,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的美。写这本书的难点就在于用文字来描述音乐。毕竟音乐是无形的,无法用文字来准确地表达音乐的韵味。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文字,人们难以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妙。本书的作者做到了,而且运用得非常好,还以埙这个乐器为例。作者把埙的声音比作是大地之声,因为这个乐器是土做成的,生来就具有淳厚质朴的品质,比较接地气,所以名字叫《大地悲怀》,一下子升华了主题。作者由此又提到了四面楚歌,意在说明埙的音色是很凄凉的,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这个乐器奏出的音乐的寓意。

《古乐之美》这本书结构也很独特。作者对全书整体的布局花了一定的心思,每一卷写一种乐器,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划分各卷。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因为这样的布局会让读者思路很清晰。每一卷里只有一种乐器的发展史,从头到尾都是在讲这一种乐器,更有利于激发读者的想象。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会有很多重复的部分。毕竟每一种乐器的发展史都是源远流长的,而一个朝代也会出现多个乐器。这样讲解起来就会有很多分支,有时候讲来讲去就会变得混乱。作者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选择换一个角度写,而这个角度恰恰更能体现出古乐之美。

《古乐之美》这本书的语句很优美,更容易吸引读者。现在很多人想要去读中国音乐史,但往往会觉得乏味,失去读下去的兴趣。毕竟不是所有想要了解中国音乐史的人都懂音乐。作者通过优美的语句增强趣味性,以此吸引读者。如《大地悲怀》点明了主旨,意在说明悲伤的情感,但在标题中并没有提到对象具体是谁。读者自然而然就会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种情感。作者在文中,不仅把埙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音色都介绍给了读者,同时还解决了读者的疑问,并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他们的情感。此外,作者还插入了一些小故事,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对乐器的介绍增添了一丝娱乐性。这既培养了读者对于乐器的兴趣,又能让读者更加喜欢读此类的书。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并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升华自己。

《古乐之美》这本书对乐器的介绍很巧妙,主要体现在对使用乐器的推测上。说是作者的推测,不如说是作者比较有趣、比较谦虚,毕竟这些推测都是有道理、有依据的。推测性的文字可以更吸引读者的兴趣,让读者也进入到其中一起考究,看看作者所说的是否属实,依据是否可靠。例如,作者在《大地悲怀》中举例四面楚歌,讲到张良在布置好他的十面埋伏后,吹的是埙而不是箫,这时会引发读者回想一下,有没有这样的道理。作者给出的证据是:萧的音色是比较高挑的,而埙的音色是比较低沉的,只有埙才能吹出表现哀鸣的声音。毕竟当时的情境是不乐观的,而且景色也比较凄凉,所以更适合吹埙。通过引发大家思考,张良吹的到底是萧还是埙,直接把读者带入场景里。既让读者体会到了当时的情感,也了解到乐器所吹出的音色不同代表的情感也就不同,更是增添了古乐的魅力。

《古乐之美》的美不在于写乐器的美,也不在于介绍乐器,而是在于通过乐器把人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对《古乐之美》的感悟

作者以写乐器为由,探索出了古乐的美,不得不让人深思。本书不仅仅是写出了作者所拥有的历史知识,更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有的乐器在发展,有的乐器却慢慢地消失了。就如作者所说的缶,当初只是一个容器,后来成为乐器,如今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得不让人有所感触。所以,就有了“往之不谏,来者可追”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过去的就过去了,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我们可以去怀念,去回想,但也没必要留恋。要把现在还存在的留住,珍惜当下。

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但是做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改正。当一个人犯了错误,知道改正和自我批评,那他就不会被社会所抛弃,就还是一个好青年。同样的道理,如今已经有很多的乐器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被人们遗忘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现在还存在的乐器就不要让它们也被弄丢了,应该珍惜当下还存在的乐器。就像作者所谈到的古乐之美,有些人可能并没有看到过古乐的美,他也就不会珍惜,更不会去欣赏古乐的美。相信这也是作者的心声,呼吁人们要注重古乐的魅力,不要把它忘掉。知道把它丢掉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不把它捡起来,继续扔在一边。过去的事情就已经过去了,没有办法重新来一遍,所以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史为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渐渐遗忘了乐器存在的意义,只是把乐器当成了自己打发时间的娱乐工具,并没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其中,也没有认识到古乐的美。本文分析了作者的《古乐之美》,也是意在提醒大家不要忽视了古乐之美,要认清现在的形势,转向正确的道路。往之不谏,来者可追。古乐之美,是美在能抒发人的情感。所以说古乐之美是无法比拟的,它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更能表达人们内心无法释放的情感。

猜你喜欢

古乐音色乐器
学乐器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乐器
龟兹古乐
非遗口述史系列之七: 觉囊梵音古乐
泉州北管:地域文化交融出的古乐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