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戏曲音乐配器的浅尝

2021-11-14王海军

戏剧之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配器唱腔乐队

王海军

(平顶山市戏剧研究中心[豫剧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戏曲音乐是戏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戏曲艺术中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刻画人物性格,渲染故事环境和烘托舞台气氛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那么,作为戏曲乐队,应该如何编配出符合剧目需要,为观众所喜爱的戏曲音乐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开展配器工作。

一、牢牢遵循戏曲乐队配器的原则

戏曲,顾名思义,有“戏”必有“曲”。“曲”就是音乐,是戏曲的重点所在。戏曲音乐配器是戏曲的重要主体,如何才能做到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为戏曲音乐注入新的元素,使传统戏曲音乐能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呢?这个问题在传统戏曲发展困难的今天尤为值得思考。戏曲音乐配器,一是不能干扰唱腔,因为腔是第一位的,在利用相关技法的同时,要使得律动与旋律走向以及情感需要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为整部戏曲添姿添彩;二是对乐器的特色及地方戏曲的伴奏方式要有较为清晰的了解,熟练把握乐器性能,把握乐器组合的音色效果和各乐器的合理布局、音响平衡以及和声、织体,可多在复调上做文章,使唱腔听上去更加优美、动听,这才是戏曲音乐配器的终极目标。

二、准确把握乐队的客观需要和剧情的内在规律

(一)了解音乐及其风格是配器的灵魂

在进行配器之前,首先要了解整体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意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剧目的唱腔增色添彩。关于音乐梨园有句行话,叫做“三分唱,七分拉”,所谓“拉”即为乐队伴奏。怎样让乐队“拉”好,营造出均衡的、有良好律动秩序的共鸣效果,从而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心理变化,与声腔融为一体,铺设出一条多彩的音乐道路?在这方面,我也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配器要注重剧中特色,灵活应用“伴”与“奏”,发挥音乐塑造人物与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其实大家都知道,戏曲音乐与歌剧音乐比较类似,都包含唱腔与过场(情绪)音乐两大部分。在传统的戏曲音乐中,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到了演员的唱腔设计上,而有关情绪、过场音乐,只是从传统曲牌中随意拈来稍加处理后套用,显得过于传统和呆板。为了走出这样的囹圄,在处理整个剧目的配器布局时,我把“伴”与“奏”作为主抓手,对于唱腔与过场音乐两大部分,分别进行特色处理。在唱腔部分的处理上,基本采取“伴”的手法,而过场音乐部分则采取“奏”的手法。所谓“伴”,即突出唱腔的主旋律,依腔相伴,做到有情、有字、有腔。这样做主要是突出豫剧特色,尽可能地使豫剧韵味不因为配器的掺和而走味,更不能因为配器把字“吃”了,同时也不能把腔“吃”了。而所谓的“奏”,就是常常运用的西方音乐中的一些手法,把过场音乐转变成交响化的音乐,将气氛推向最高潮。

(二)依据乐队编制进行配器

戏曲乐队的配器和一般意义上的配器不一样,比如歌曲、舞曲或纯器乐作品的配器。它首先受到特定的地方戏曲风格的限制,同时又受到传统的乐器使用方法以及传统的伴奏模式的限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特殊性,加之手法的变换以及编配的合理巧妙,才产生出特殊的音效,此音效与戏曲特色相得益彰。

要做好戏曲音乐配器,不但要熟练掌握乐器的性能,乐器组合的音色效果,各乐器的合理布局、音响平衡以及和声、织体,而且还要对乐器的特色及地方戏曲的伴奏方式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戏曲音乐与戏曲表演需要紧密结合,并且戏曲音乐要为之服务。因此,当我们为唱腔确定配器时,要充分利用现有乐队编制强化和突出极具个性、极有效果的伴奏手法,使音乐更加厚实、更加鲜明、更有感染力,这才是提高唱腔伴奏水平的正确途径。如果一味地追求配器的华丽和丰富,势必有损于独特的表现手法及独有的唱腔魅力,其结果只能是顾此失彼、弄巧成拙,把好端端的戏曲唱腔整得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不仅让听众感觉到别扭,而且演员的演唱也受到了干扰。在整体的布局中,旋律、低音、和声、复调等是乐队作品的织体因素,其中旋律最为重要。把握以下三点才能突出旋律:其一,适当提升主旋律的音量(如增加乐器,加大力度等),前提是主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保持音响平衡。其二,主旋律与复调声部、和声声部必须高低分明、层次清晰,以免主旋律淹没在声部中。其三,同音色的主旋律与伴奏声部不要在同音区出现。同音区的主旋律与伴奏声部,前者可用不同音色的乐器演奏,而主旋律与伴奏声部是同音色的,则可用不同音型或不同演奏法来平衡。同时,在配器中还要根据主奏乐器的音区确定伴奏声部的音区等。除此之外,低音的写作也要特别重视,随意加音,或简单配之,无疑是不正确的。所以,在写作低音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写得稍微简单些,音型单纯还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二是要写得简明动听。这些对于戏曲音乐工作者来说,都是配器的基础性技术要求,都应牢牢掌握。

(三)依据剧情进行配器

作为戏曲音乐中的重要元素——配器,其实质是为戏曲剧情服务。

在戏曲剧情推进的过程中,配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刻画特定情节中人物的内心,揭示人物的内心寄托和心理变化,音乐本身是人物无言的旁白,能表现人物的情感。如新编历史故事剧《薄姬》中的核心唱段“黄河水渐行渐远奔腾流淌”,在一个充满追忆、遐想,经过重新设置的“二八”过门后,“黄河水”“渐行渐远”“奔腾流淌”三个词组,以委婉的旋律、鲜明的戏曲性律动,层层递进至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历程之中。通过演员的演唱,悠悠黄河之水犹如就在眼前,又渐行渐远地奔腾流淌而去。特别是“流淌”的“淌”字的声腔,有评论认为真乃点睛之笔。曲式从降e 调的6 音渐渐下滑到四小节的2 音,再缓缓回旋到观众熟悉的豫剧声腔3 音上,薄姬那极目远眺的形象,以及水势渐弱的精神指向,深深地感染了观众。配器时,我用拨弹组特有的优势(分解和弦),使旋律更富有律动性,从而营造出黄河水奔流不息的意境。当主人公唱到“他可知俺到这孤岛避难”时,我采用了笙的复调旋律和拨弹组的主奏,来揭示主人公追忆、遐想、期盼的情感历程,旋律接着是深情的咏叹、缅怀。当主人公唱到“他把这德孝珠送我手上,我手发僵,脚发僵,浑身发僵”时,音乐节奏突然从一板一眼转至板——板的节奏,词曲结合紧密,意真情切,让观众胸堵气咽透不过气来。直到“我亲手把儿交他父王,大孝天下永兴汉邦”,那激昂上行充满张力的旋律一时迸发,通过配器的有机渲染,营造出了云净天开、暖意盎然的情感氛围。

另外两个作用分别为表达人物内心的闪回、幻觉,以及加快情节的节奏,推动情节的拓展、跳跃,形成人物在特定情节氛围中的情感体验与情感高潮。以我中心(平顶山市戏剧研究中心)演出的《珠帘秀·惊变》一折中珠帘秀的唱段为例,就是运用了闪回、幻觉,体现出主人公对过往不幸遭遇的追忆,对与关汉卿相见恨晚情感的抒发和相濡以沫情感的怀念,以及对劝说关汉卿编写《窦娥冤》的追悔等,无疑为主人公精神境界的升华作了很好的铺垫。正是有了如此水到渠成的铺垫,才有了主人公为救命悬一线的关汉卿,而发出“当牛做马,结草衔环,死上千遍万遍也心甘”的铮铮誓言。在配器时,我既坚持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变化,与声腔融为一体,又坚持了为主腔、主板、主旋服务的宗旨;既保留了河南乡土气息,又突出了旋律的强与弱、节奏的急与缓;既注重了舞台上气氛的渲染,又兼顾了台下观众的情绪,从而使台上与台下和谐统一,演员与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由此可见,戏曲中的音乐有助于奠定情感基调,或愉悦,或伤感,无一不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情感和刻画人物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作曲家在配器时唯有匠心独运,才能更好地为剧情服务。

(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入时代元素进行配器

唱腔音乐是体现剧种风格的根本元素,声腔艺术是塑造感人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借鉴国外,都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讲,就是要把握以下“三个采用”:

一是采用观众喜爱的戏曲音乐。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戏曲音乐的元素、增强戏曲音乐的表现张力。可以根据戏曲音乐的特点,引进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的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

二是采用新的音乐元素充实传统戏曲音乐。戏曲音乐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新乐器的加盟,更离不开新的音乐元素的注入。如郑州市豫剧院现代戏《都市阳光》,这是由无数复杂的单一体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全剧既有民族乐队,又有管弦乐队,还有爵士乐队,体现了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完美融合。

三是采用现代配器技法丰富戏曲音乐。传统的戏曲乐队一般为民乐乐队,民族乐器最大的特点是音色丰富,个性突出,表现力强,但融合性较差,分离感明显。随着观众欣赏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无疑对戏曲音乐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新剧目的创作中加入了西洋管弦乐器,从而弥补了民族乐器的诸多不足。如我们豫剧院排演的新编历史剧《长孙皇后》,音乐配器上,在民族乐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西洋管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的独奏,管乐的复调旋律和独奏等,把作品的旋律演绎得淋漓尽致,使整个剧更加色彩纷呈。民乐和交响乐的有机融合,为塑造人物和烘托剧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戏曲音乐的配器,要以乐队的编制、剧情的发展为依据,加之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如此才能更好地编配出为戏曲服务,贴近生活,接地气,观众认可的戏曲音乐。

猜你喜欢

配器唱腔乐队
花的乐队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花的乐队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